蘇仕璉 周德志
(湖北省巴東縣畜牧獸醫局,湖北巴東 444300)
初探巴東縣肉牛產業發展思路
蘇仕璉 周德志
(湖北省巴東縣畜牧獸醫局,湖北巴東 444300)
巴東位于湖北西部,恩施州東北部,自古有“楚西厄塞、巴東為首”之說,有“川鄂咽喉,鄂西門戶”之稱。全縣國土面積3354km2,轄12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322個村(社區),總人口49.86萬人,屬湖北省“兩圈兩帶”中的“一帶(湖北長江經濟帶)”和“一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區域,是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地區。境內群山起伏延綿溝谷縱橫深切,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分明,生物資源豐富,自然生態良好。現有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積9.03萬hm2,其中成片草場5.33萬hm2和數量巨大的農作物桔資源,全縣發展肉牛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巴東茶店牛肉已經形成品牌效應,帶動當地肉牛養殖和經濟發展。
巴東;肉牛;產業
2014年全縣飼養牛6.15萬頭,其中出欄牛0.59萬頭,出欄肉牛10頭以上的達到61戶1276頭。2015年全縣飼養牛6.35萬頭,其中出欄牛0.62萬頭,出欄肉牛10頭以上的達到56戶1346頭。全縣已累計建成養牛“165”模式76棟,規模養牛場1個。
牛品種主要是本地黃牛,其次為本地水牛,因數量偏少加上長期近交繁殖,品種退化現象已非常明顯。表現為個體小生長慢、繁殖性能低和耕地挽力不足、肉用產肉量少。湖北盛源牧業引進了西門達爾等優質肉牛品種200多頭。顯而易見,在全縣牛的良種化程度還很不高。
2.1 發展思路
以改良本地黃牛、人工種植牧草為著力點,構建肉牛產業核心區域;堅持龍頭帶動農戶、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樹立工業化建設與發展現代畜牧產業鏈的理念,采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撐等有效措施,積極培育發展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牛專業合作社,全面推進標準化規模健康養殖,為全縣“精準扶貧、脫貧摘帽、竟進小康”做出貢獻。
2.2 目標任務
結合我縣現有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全縣每年發展1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20戶以上,5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10戶以上,10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5戶以上,20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2戶以上。到2020年,全縣出欄牛1.68萬頭,全縣實現1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130戶以上,5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50戶以上、10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20戶以上、20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戶8戶以上。
3.1 不斷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模式,以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村為重點,充分利用閑置牛棚,選留與引進相結合,加快建設“一戶一棚一池”肉牛繁育大戶,增加自繁自育牛的飼養量。在溪丘灣鄉、東壤口、官渡口鎮,以盛源牧業為依托,加快培育肉牛育肥大戶,開展肉牛育肥。在茶店子、綠蔥坡、野三關等鄉鎮新建百頭以上標準化規模養牛場3個。
3.2 加快肉牛品種改良步伐
著重建立肉牛良種繁育體系,以溪丘灣肉牛養殖場為依托,加快恩施黃牛、恩施山地水牛的選育能力和開發利用,逐步擴大群體規模;依托當地的繁育技術和基地,擴大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外來優良肉牛品種的引進和純種繁育規模,提高肉牛生產水平;建設種公牛站和縣、鄉兩級凍精冷鏈儲運網絡,完善鄉級人工授精網點。
3.3 多方加強基礎母牛保護
要把迅速擴大基礎母牛數量作為發展肉牛產業發展的頭等大事,積極鼓勵和引導廣大養牛戶外購、自繁等措施增加基礎母牛存欄,實現母牛快速增長。同時,認真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對能繁母牛存欄10頭以上的養殖戶和養牛專業合作社登記備案,政策扶持,加強管理,切實將能繁母牛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同時,不斷完善相關制度,積極開展能繁母牛保險試點,有效防止基礎母牛和改良母犢被宰殺或廉價外流,夯實肉牛產業發展基礎。
3.4 推行人工種草
樹立“草當糧種”理念,推行“糧-經-飼”三元種植模式。鼓勵利用退耕還林地、荒山荒坡、四邊地和冬閑田開展人工種草,按667m2草養3頭牛的比例配置草場,實現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畜草平衡。鼓勵牛羊養殖專業戶和養殖企業采用土地流轉、租賃等方式,實行人工種草,每年人工種草面積不少于533.33hm2。
3.5 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草地畜牧業工程項目
在規劃期內全面恢復草場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載畜能力。同時,推廣草場保護和飼草利用技術。保護、開發和利用豐富的飼草、秸稈資源,推廣輪牧、圈養和秸稈氨化、飼草青貯、微貯、干貯技術。
3.6 大力推進飼喂方式轉變
依托項目資金扶持,在養牛小區、規模養牛場、養牛大戶配套建設適宜規格的青貯窖,開展玉米秸稈青貯,支持和鼓勵肉牛散養戶大力開展坑地青貯和露地青貯,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利用農機具補貼項目資金,購置飼料加工機械,組建秸稈青貯服務隊,積極扶持建辦青貯飼料加工企業,進行專業化飼草生產,為肉牛產業不斷壯大提供飼草保障。
3.7 有效推動產業鏈條延伸
采取改制改造、招商引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帶動全縣肉牛產業快速發展。圍繞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推行產業化經營。
3.8 前期推進項目建設助推牛產業發展
一是立項《巴東縣牛羊生態養殖農業園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7000萬元,肉牛養殖區形成占地面積13.8hm2、常年存欄1500頭、年出欄種牛66頭和肉牛2000頭的規模;二是《巴東縣肉牛商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進行標準化欄圈改造,建設糞污處理設施、飼養管理設備及水電路配套設施。
3.9 健全完善疫病防控機制和質量安全監管
要堅持發展養殖與疫病防控并重,突出抓好肉牛調運、交易市場、邊緣地區、養殖企業等重點區域的疫情監測,實時抓好肉牛重大傳染病的強制免疫,降低養殖疫病風險,保證肉牛產業健康發展。建立健全肉牛及其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控管理體系,規范飼料、添加劑及獸藥的使用,加強肉牛生產環節違禁藥品的監督檢查力度,實現肉牛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監管,確保牛肉產品質量安全。
[1] 李姣,袁崢嶸,高雪,等.淺談我國高檔肉牛產業發展思路[A].中國牛業發展大會[C].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