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花
(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金頂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蘭坪 671401)
豬鏈球菌病的檢疫及處理
和春花
(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金頂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蘭坪 671401)
自地方公共衛生安全角度出發,重視豬鏈球菌病的檢疫,做好患病豬體的后續處理工作,對地方養豬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大有裨益。文章自此就宰前檢疫、宰后檢疫、類別檢疫、檢疫處理、日常防治等一一匯總介紹,以供參考和借鑒。
檢疫;處理;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為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流行較迅速,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幾年來,隨規模養豬業的興起,此病在養豬業中呈普遍流行的態勢,給養豬業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由此,地方重視此病檢疫,做好檢疫后無公害化處理措施,確保食用肉品的安全性,是目前檢疫工作順利開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此病宰前檢疫,重點注意:
急性敗血型豬鏈球菌病,發病急、傳播快,多表現為急性敗血型。病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廢絕,流鼻水,咳嗽,眼結膜潮紅、流淚,呼吸加快。多數病豬往往頭晚未見任何癥狀,次晨已死亡。少數病豬在病的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腹下皮膚出現廣泛性充血、潮紅。
腦膜炎型,多見于70~90日齡的小豬,病初體溫40~42.5℃,不食,便秘,繼而出現神經癥狀,如磨牙、轉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狀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現呼吸困難,如治療不及時往往死亡率很高。
關節炎型,由前兩型轉來,或者從發病起即呈現關節炎癥狀。表現一肢或幾肢關節腫脹,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后剖檢,見關節周圍腫脹、充血,滑液渾濁,重者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周圍組織有多發性化膿灶。
化膿性淋巴結炎(淋巴結膿腫)型,多見于頜下淋巴結,其次是咽部和頸部淋巴結。受害淋巴結腫脹,堅硬,有熱有痛,可影響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膿成熟,腫脹中央變軟,皮膚壞死,自行破潰流膿,以后全身癥狀好轉,局部逐漸痊愈。病程一般為3~5周。
3.1 酮體
酮體皮膚,血液凝固,顯暗紅色。頭部、耳尖,顯暗紫色出血。鼻縱隔出血,鼻莢黏膜出血,表面有大量的濃性粘液附著。體表皮膚呈隱性彌漫性紅染,尤其胸、腹、四肢下端呈紫斑狀出血、鼻端、唇、耳尖等處呈紫色,有的病例可見背、臀部成片狀彌漫性充血與暗紫色出血斑點、脂肪呈淡色紅染,急性者紅色加深,肌肉色澤呈深紅色缺乏光澤、頭部和頸背部的頜下淋巴結、頸背淋巴結腫脹、膿腫較為常見,乳房、股前、肩胛前淋巴結、肺門淋巴結、支氣管淋巴結可見充血腫脹,切面隆起有汁液,有少量出血斑點,有的呈紫血塊狀。
3.2 胸腹
剖檢病豬胸腹,腔內有啤酒狀透明黃色液體,內膜附著層層纖維蛋白物,與肝脾大網膜粘連,呈延展性。剖檢心肌,色淡,變性,無彈性,心包內淤積啤酒色積液。心耳冠狀溝內,伴有出血點。脾臟腫大,呈3~4倍,肝內黏膜有濃性的纖維蛋白附著物。脾臟切面顯濃性水腫液流出,膽囊水腫切面有增厚,臟面緊貼部呈凍膠狀。腎臟腫大,內充血,包膜不脫落。腎臟內皮質有斑點,剖檢有紫紅色流出。脾臟腫大,柔軟呈泥土狀。個別病例脾臟邊緣隆起,有出血梗塞。剖檢胃部,內黏膜有彌漫性出血。
4.1 急性豬丹毒
死于豬丹毒的病豬,較鏈球菌而言,脾臟雖有類似的腫大跡象。但是,不同與鏈球菌黑色的病變脾臟,急性豬丹毒多因出血而顯櫻桃紅色。而且,通常沒有纖維素性脾被膜炎。取病變組織涂片,革蘭氏染色,經鏡檢,豬丹毒桿菌為紫色小桿菌,豬鏈球菌為鏈條狀的球菌,有很大的區別。
4.2 豬瘟
豬鏈球菌感染病例,皮膚有明顯淤血斑,伴少量大小不一的出血點。剖檢病變病臟,脾臟腫大,有梗死灶。同時,病豬有關節炎癥狀,早期抗生素治療,康復效果顯著。比較而言,豬瘟病例,皮膚同樣有密集的出血點,但是,脾臟不腫大,無梗死灶,無關節炎。病程較鏈球菌病,更長一些,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
4.3 豬李氏桿菌病
兩種病癥的臨床,均有顯著的神經癥。但是,比較而言,李氏桿菌病性腦炎,炎癥細胞以單核細胞居多。病變集中在腦干部,剖檢有大小不一的化膿灶。剖檢病理,鏡檢腦干后部,血管周邊浸潤單核細胞。抑或發生彌漫性的壞死灶。比較而言,豬鏈球菌浸潤以嗜中性細胞居多,而且病癥以化膿性腦膜腦炎居多,病變部位更多是集中在大腦淺層。
一旦發現疑似病例,立即向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在接到通知后,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及時上報,同時做好應急處理措施。此病多數為爆發性流行,鑒定必須嚴格經PCR法進行菌型測定。確診后,務必報請地方政府,嚴格封鎖疫點。在接到封鎖報告之后,應在24h內,發布封鎖令,疫區嚴格封鎖隔離。封鎖疫點進出口,設置專門消毒設施,限制人畜車輛及被污染品的運出。疫點內所有禽畜、被污染場地、飲水器械等等,務必嚴格徹底消毒。所有病豬,注意無血捕殺,嚴格無公害化處理。同群中其他病豬,嚴格接種免疫,及時藥物預控,隔離觀察2周。對病死豬、污染場地、排泄物等等,嚴格無公害化處理。
劃定疫點內,所有病豬及產品,按相關規定處理,在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下,依次完成對場地及物品的徹底消毒。場內直至最后一頭豬被捕殺,經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審查合格后,方可申請解除封鎖。
接種防疫疫苗,有病史的地區,接種用豬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接種頭份參照使用標簽,每頭豬用1ml,皮下注射,有效免疫期達半年之久。研究證實:致病菌鏈球菌在干燥、光照、消毒等條件下較敏感,由此,建議注意豬場清潔衛生,確保豬舍衛生干燥,營造養豬無菌環境。條件較允許的,借助物間光照紫外線殺毒豬舍,或用福爾馬林、少堿溶液、高錳酸鉀溶液等交替消毒,每間隔3~5d,嚴格消毒1次,有效避免致病菌污染豬群。養殖豬場有病史,建議用抗菌素口服或拌料喂服,每月連續用1周,預防效果較為理想。但是,應注意控制休藥期,避免耐藥性產生。
[1] 拜廷陽,閆若潛,吳志明,等.豬鏈球菌病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07,28(9):83-87.
[2] 劉志春,馬廉蘭.細菌耐藥狀況及耐藥機制研究進展[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4,24(3):355-358.
[3] 熊德芹,鐘官武.豬鏈球菌病的特點及防制[J].中國豬業,2010,5(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