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暢
(云南昭通市永善縣檜溪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永善 657313)
綜合防治犢牛腹瀉的建議及措施
王朝暢
(云南昭通市永善縣檜溪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永善 657313)
犢牛腹瀉為養牛常見多發病,為犢牛養殖致死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分析犢牛腹瀉病的發生,與犢牛管理不善;外界不良誘因;病毒、細菌及寄生蟲感染等等,均有著很大的關系。了解犢牛腹瀉誘因,闡述犢牛腹瀉發病癥狀,針對性提出相應的防治建議,為今后科學預控此病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犢牛;腹瀉;診療
犢牛腹瀉為養牛常見多發病,此病四季皆發,初春及夏末發病病例居多,多數集中在3周齡內或新生犢牛。此病感染后典型癥狀:水樣腹瀉,排軟便,拉稀便。嘔吐、脫水,體溫驟降。調查犢牛死亡的主要疾病中,犢牛腹瀉一直居高不下。在易感病例中,致命的腹瀉病多集中在2周齡內犢牛,給養牛業帶來不少的經濟損失。
2.1 犢牛管理不善
犢牛特殊養殖期,飼喂管理要求較高。一旦管理失誤,未堅持定量、定時、定溫飼喂,很可能導致犢牛消化不良問題的出現,而誘發腹瀉癥狀。此外,飼喂管理期間,微量元素缺失的話,同樣可導致犢牛腹瀉的發生。
2.2 外界不良誘因
不良誘因的存在,同樣加重此病的發生幾率。外界不良的環境條件,將大大降低犢牛抗病體質,影響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而增強毒力,導致犢牛腹瀉的發生。還有其他因素,氣候驟變、冷熱不均,等等,都可誘發寒瀉或熱瀉。還有不良應激的存在,比如:噪聲過大、長途運輸、不良環境應激等等,在誘發犢牛腹瀉癥狀方面均有著很大的致病因素。
2.3 病毒、細菌及寄生蟲感染
除管理方面的因素,還有傳染性腹瀉病。這其中,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犢牛腹瀉的主要病源菌。傳染性腹瀉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蟲性。其中,細菌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等;病毒有牛腹瀉粘膜病毒、冠狀病毒、牛輪狀病毒等等;寄生蟲以牛球蟲感染為主,各種品種的牛對本病均有易感性,但以犢牛階段患病嚴重,死亡率也高。本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4~9月份。在潮濕環境的牛群,容易感染發病。
3.1 消化不良腹瀉
因消化不良而誘發的腹瀉,多數伴有細菌感染。早期感染病例,多為粥樣腹瀉,后期呈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深黃、白色、灰白等不等。此病病型,典型癥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拒絕哺乳,伴發瘤胃臌氣。但是,體溫趨向正常,或低于正常溫度。叩診,心音增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時伴腹痛癥狀。發病后期,皮膚無彈性,皮毛雜亂,暗淡無光,眼球內陷,站立困難,驟升寒栗。
3.2 病毒或細菌腹瀉
早期感染癥狀,多數單純性腹瀉,表現癥狀較輕微。而一旦病菌大量侵入,腸胃內過量繁殖,易加重病情。病犢典型癥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溫驟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感染較嚴重病例,有水樣稀糞,呈暗綠色或灰色,檢測內含大量血絲,伴有腐敗氣味。隨腹瀉癥狀加劇,病畜肛門松弛,排便失禁,癥狀較嚴重。
3.3 寄生蟲性腹瀉
感染病例為新蛔蟲感染,排糞呈漿糊樣,外觀灰白色,伴腥臭味。嚴重感染病例,甚至糞便中帶血。而檢測排泄稀糞,有黃綠色、暗綠色等不等,多數為絳蟲感染。通過糞便檢查,可發現內含有蛔蟲或絳蟲孕卵結節,經實驗室檢查,糞便中發現大量蟲卵可確診。犢牛蛔蟲腹瀉,多數急性經過,而且,伴發消化不良癥狀。莫尼茨絳蟲感染,典型癥狀為慢性經過。拉稀前糞便中含大量孕卵片,有時伴發明顯便秘癥狀。發病初期,精神萎靡,食欲變化不大,漸顯消瘦。期間,伴發細菌感染、消化不良時,癥狀會更加突出。
典型癥狀、剖檢病理、調查誘因等等,都可作為此病診斷的依據。而發病數量多數,經實驗室檢查,通過病原種類鑒別,更方便對癥施治。
5.1 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
適當減食控食,減少正常飼喂量的1/2~1/3。或者,特殊情況下,直接禁食24h。配用液態石蠟,每次200ml灌服,能起到清理腸胃,改善腸道環境,減緩發病癥狀的目的。犢牛有腹瀉癥狀,但是,食欲較好的病畜,用乳酶生,每次1~2g。或,用食母生,每次2~5g,每天2次,治愈效果更好些。
5.2 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
嘗試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慶大霉素,每次8~20萬國際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10%恩諾沙星0.2ml/kg,肌肉注射,每天2次;痢菌凈2~5mg/kg,內服,每天2次;硫酸粘桿菌素4~6萬國際單位/kg,肌肉注射,每天2次。上述藥物治療犢牛腹瀉的效果,都要好很多。
5.3 寄生蟲病感染導致的腹瀉
球蟲病感染,而誘發的出血性腹瀉。及時用抗球蟲藥治療,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犢牛腹瀉的預防,應自改善母牛和犢牛飼喂管理著手。除此之外,應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相關疾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從母牛開始防制疫病的發生。未發病牛場:母牛注射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株制成菌苗,能有效地控制犢牛腹瀉癥的發生;預防接種輪狀病毒和日冕形病毒疫苗,幼犢出生數小時內口服某些單克隆抗體或輪狀病毒和日冕形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腹瀉。已發病牛場:取患犢糞便作致病微生物培養鑒別,以相應疫苗給病犢口服,防治有效率達97%以上。對于剛出生的犢牛,可以盡早投服預防劑量的抗生素藥物,對于防止本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效果。
[1] 荔霞,王勝義,劉永明,等.犢牛腹瀉病因及其藥物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10,37(10):161-165.
[2] 廖黨金,葉勇剛,汪明,等.犢牛腹瀉病流行情況調查與解決措施[J].中國奶牛,2012,(16):34-35.
[3] 任衛青,王新莊.犢牛腹瀉的病因分析與治療對策[J].中國畜牧獸醫,2010,37(10):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