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云
(山東省招遠市齊山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4)
人畜共患病—豬水皰病的防治建議
馮雪云
(山東省招遠市齊山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4)
豬水皰病為典型的人畜共患病,此病自然感染情況下,潛伏期在2~5d,甚至更長。根據病程長短,可細分為典型型、溫和型、隱性型。致病病毒外界存活能力極強,被豬只感染后危害極大,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而且,在短時間內清除難度較大。由此,務必用多種措施的綜合防治技術,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豬水皰病;防治;要點
豬為唯一宿主,不同品系、性別、年齡,均有易感可能。
此病傳染源為病豬、帶菌豬、康復帶毒豬,致病病毒排出體外,污染飼草、飲水、車輛、工具等等,為成為間接傳染源。此病病毒主要經破損皮膚和宿主黏膜進行感染,孕豬感染有經胎盤傳播感染的可能。此病四季流行,但是,冬春季節多發。這些年,隨養豬規模的擴大,水皰病危害性大增,發病率尤高,嚴重制約生豬長勢,影響養殖效益。
自然感染情況下,此病潛伏期2~5d,甚至更長。而在人工感染情況下,病程也就在1d左右。根據病程長短,可細分為典型型、溫和型、隱性型。
2.1 典型型
病變癥狀以蹄冠部為典型,明顯可見水皰癥。早期感染病例,病變部位角質與皮膚融合,后期上皮組織蒼白,漸顯水腫,水皰漸大。隨著病程的發生,水皰開始破潰,形成大的潰瘍面。皮膚真皮暴露,顯鮮紅色。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例,蹄殼脫落。行走過程中,可嚴重損傷蹄部,導致行走困難。
不同豬種感染后,癥狀略顯差異。母豬感染,病變集中在乳頭、舌苔、鼻端等處,明顯可見有水皰出現。仔豬感染,典型病變集中在鼻端。共同的典型癥狀,表現為:食欲廢絕,體溫驟升,生產性能降低。所有致感病例中,仔豬感染后致死率最高。而成年豬感染,無繼發感染的情況下,病死率極低。
2.2 溫和型
此病型感染病例最少,而且,表現臨床癥狀更輕微。有水皰可見,就病程而言,隱蔽而 不宜被察覺,感染速度較為緩慢。
2.3 隱性型
較上述兩種病型,隱性型病例危害最大。經調查證實:將1頭隱性型病例與健康豬群混養一段時間后,同群中約有2頭以上的豬感染,呈溫和型病變。由此可見,隱性型病例排毒極大,有著很強的傳染性。
此病型典型癥狀,在出現水皰后,有1~3%的豬只,同時伴發神經癥狀,神經系統紊亂,圈舍內不停轉圈,用力撞擊圍欄。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例,甚至出現強直性痙攣。
除口、蹄、鼻等部分發生水皰外,病豬其他組織難見肉眼病變。病豬內臟和組織最常見的顯微鏡病變包括彌漫性腦脊髓炎,腦內髓質部可見小血管外形成的淋巴細胞“管套”,并可見到化膿性腦膜炎,腦膜出現大量淋巴細胞。腦灰質和白質均可出現軟化病灶。病毒接種后一天即可見到心肌病變,表現為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小壞死灶和壞死的肌細胞。也有人發現心內膜有炎性細胞浸潤的變性和壞死灶。這些病變很可能是病豬出現神經癥狀和仔豬死亡率較高的原因。
本病在癥狀上有明顯的水皰、高熱、僅有豬感染等特異性,較易診斷,但隱性傳染則幾乎不能從臨床癥狀來判定。而且,口蹄疫、豬水皰病、豬水皰性口炎三者的綜合癥狀極相似,很難區別,為了正確診斷只有通過實驗室補體結合試驗和血清中和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等來確診。
(1)豬口蹄疫本病多發生于秋、冬、春嚴寒季節,常呈大流行。剖檢心呈虎斑狀,接種2日齡、7~9日齡乳鼠及乳兔均發病。
(2)豬水皰病豬只密集、調動頻繁的豬場傳播快,接種2日齡、7~9日齡乳鼠及乳兔,7~9日齡鼠不發病,其余發病。
(3)豬水皰性口炎有時腕前、跗前皮膚也出現水皰,水皰較大。用病料接種2日齡和7~9日齡乳鼠及乳兔均不發病。
豬水皰病非致死率高的病癥,但是,臨診期間極易與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等混淆。同時,致病病毒外界存活能力極強,生豬規模養殖場一旦形成傳染態勢,很快能造成豬群批量感染,在短時間內清除難度較大。由此,采取多種措施綜合防治,對降低此病感染率更具現實意義。
5.1 接種疫苗
接種防疫疫苗,為有效防控此病的關鍵。日常接種,用BEI水皰滅活苗,接種有效效力半年,90%以上的保護率,能更好預控此病的發生和蔓延。緊急接種,用豬水皰病高免血清和康復豬血清,具體用量0.1~0.3ml/kg,接種有效效力1年,90%以上的保護率。
5.2 消毒管理
注意衛生消毒管理,豬舍、運輸工具、周邊環境等等,無死角徹底消毒。建議幾種消毒藥劑輪換使用,漂白粉液、福爾馬林液、過氧乙酸等等,皆有很好的消毒效果,輪換用藥能避免耐藥性的產生。病死豬尸體、殘留糞便、場區墊料等等,嚴格無公害化處理,避免菌源的擴散蔓延。
5.3 飼喂管理
作為傳染性疾病,此病防控關鍵在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在此,加強飼喂管理,為防病關鍵中的關鍵。主要自如下幾方面著手:
根據豬只不同生長階段,配比相應的日糧配方,確保補給全價日糧。同時,注意補充相應制劑,降低此病感染機率。改善豬場衛生條件,注意清潔干燥,控制飼喂密度,降低各類不良應激,營造適宜的長勢環境。
5.4 中藥療法
大部分病豬不經治療可自愈。為了縮短病程和防止繼發感染,可用5~10%龍膽紫液等涂擦局部潰瘍面。個別病情嚴重者,可肌肉注射抗生素。治療用中草藥治療,有一定作用,驗方如下:①藿香葉50g,石菖蒲葉25g,野菊花、板藍根(全草)各100g,水煎服。②馬蘭、金銀花、蒲公英各適量,煮沸喂豬,以預防本病。
[1] 殷衛.豬水皰病的綜合防治[J].畜禽業,2010,(3):76-77.
[2] 周吉.豬水皰病的綜合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6):147.
[3] 彭紅梅,郭彬,王曉峰,等.豬水皰病及其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