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琴
(四川營山縣朗池畜牧獸醫管理站,四川營山 637700)
豬腹瀉疾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全小琴
(四川營山縣朗池畜牧獸醫管理站,四川營山 637700)
豬腹瀉是豬常見的疾病,豬群一旦感染該疾病,將會影響到豬群的生長與發育、降低飼料的利用率,嚴重的還會導致豬的死亡。引發豬腹瀉的因素較多,診斷比較困難。養豬戶長期受到豬腹瀉疾病的困擾,給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降低養豬戶的經濟損失,需要對豬腹瀉進行及時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豬腹瀉疾病;預防;治療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對豬肉的需要量逐年增加,豬肉也成為我國肉類食品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盡可能的滿足居民對豬肉的需求,國家鼓勵發展規模化養豬,已成為現代畜牧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農民發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各種豬的疾病也不斷出現,疾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豬的發育與生長,還會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1]。在眾多的豬疾病中,豬腹瀉的危害性較大。其中傳染性腹瀉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一旦豬群發生豬腹瀉,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引發大面積的傳染,而且傳染速度非常迅速、死亡率高。該病多發于初春、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氣溫不穩定,容易使得豬群誘發豬腹瀉。在治療豬腹瀉過程中,通常采用抗生素對該病進行治療,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次數與用量增多,可能會降低豬的抵抗力,容易誘發其他疾病,不利于豬的生長。
腹瀉是豬常見的疾病,該病病程時間長,影響豬的食欲,對豬的正常發育以及育肥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病發時間長,可能會出現死亡的現象,那樣會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還會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當前,豬腹瀉仍是規模化養豬發展的阻礙,一直困擾廣大養殖戶。
豬腹瀉發病不分年齡階段,任何階段的豬都可能會患有該病,其中哺乳階段的豬仔極易發生[2]。當感染豬腹瀉時,主要臨床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且頻繁,糞便呈水樣或者是稀薄樣,有的甚至糞便中會伴隨血絲,隨著時間的推移,豬的體質越來越差,最終會導致死亡。豬腹瀉作為常見的疾病,該病具有死亡率高、傳播速度快以及潛伏期短的特點,初春、秋冬季節養豬場極易誘發豬腹瀉疾病。
通過長期的摸索實踐發現,產生豬腹瀉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傳染性腹瀉,一種是非傳染性腹瀉,兩種腹瀉有各自的特點,傳染性腹瀉死亡率高而且速度快,而非傳染性腹瀉一般主要發生在幼豬時期。
2.1 非傳染性腹瀉
(1)豬消化系統改變誘發腹瀉
豬仔在出生前,消化系統一般是無菌的,在其出生24h后,體內才會有微生物菌體的植入,其中包含酵母菌、大腸桿菌以及乳酸菌等,以上有益菌通過自身的競爭,可以有效的控制腹瀉病菌的發生,降低發生概率。在哺乳期間,幼豬主要是通過有益菌在腸胃系統中將母乳轉化為乳酸,乳酸具有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同時還可以抑制腹瀉病菌的發展。當豬仔哺乳期結束后,胃腸內的消化能力加強,消化酶水平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營養的吸收,最終會因為消化環境的改變而出現非傳染性的腹瀉。
(2)豬對飼料中的抗原物資過敏而產生腹瀉
在豬的腸胃系統內,腸胃粘膜中的細胞和液體常會與飼料中的抗原物質發生對抗。養殖戶在給豬的飼料中含有大量的抗原物質,在豬采食后,由于飼料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物質,使得豬腸胃內兩種物質出現對抗,豬就會出現過敏反應,最終導致小腸受損、小腸絨毛遭到破壞,可能受到感染而出現腹瀉現象。
另外,母體營養不足也會誘發腹瀉。在母豬妊娠階段,由于飼養人員在飼料搭配時蛋白質營養不夠科學,到時母豬在攝取蛋白質、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不足或者不均衡,最終導致豬仔出生后發育不良,體弱多病,在受到外界疾病侵害時,豬仔抵抗力下降。部分豬仔由于維生素或者蛋白質匱乏,極易患上豬腹瀉等疾病。
(3)轉運與日常飼養造成腹瀉
豬仔在出生后,母體內的環境與外界的環境相差較大,豬仔自身對外界環境調節能力差,在應對寒冷環境時自我保護意識不足,當外界環境過低時,豬仔很容易患上腹瀉[3],同時還要做好豬舍衛生,注意防寒保暖。另外,在對豬進行管理時,飼養人員管理不夠科學合理,沒有掌握合理的飼養技術,造成大腸桿菌大面積滋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豬發生腹瀉疾病的概率,為以后的防治帶來極大困難。
另外,在豬引進中途轉運中,由于外界環境突然改變,改變了以往的溫度、空氣以及濕度,在環境改變后,豬需要自身去慢慢適應,在該過程中也可能會導致豬腹瀉疾病的發生。
2.2 傳染性腹瀉
在實際臨床中,傳染性豬腹瀉分為病毒性腹瀉與細菌性腹瀉。其中病毒性豬腹瀉中,常見的病毒包括皰疹病毒、輪狀病毒、腸道病毒以及常見的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主要在幼豬時期發生較多,一般在2~6周豬容易發生,一般多集中在冬季[4]。流行性腹瀉不定期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而且是導致豬死亡最高的的病毒之一。腸胃炎病毒發病情況比較輕,且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傳染性豬腹瀉主要是母豬傳染給豬仔,該病毒傳染的臨床癥狀相對比較嚴重。
細菌性豬腹瀉常見的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以及痢疾等。豬一旦發生白痢或者黃痢多是因為大腸桿菌引發的,由于大腸桿菌本身具有耐藥性,在對其使用藥物時,一般效果不夠理想,當前還沒有效果比較好的藥物對其治療。還有就是一種就是沙門菌,該菌可以引起傷寒以及霍亂。豬霍亂傳染性比較強,一旦感染難以治愈。豬痢疾會給養豬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致死率高。
在對豬腹瀉進行治療時,臨床上通常會采用綜合防治的措施給予治療。當前使用最多的就是控制飼養管理工作、飼料營養搭配均勻以及通過藥物調節腸胃菌群。對于非傳染性豬腹瀉的防治措施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一,在飼養時將酶制劑添加在飼料中,給豬補償酶制劑,為豬提供有用的消化酶,避免因為缺乏消化酶引發腹瀉[5]。市場上有多種蛋白酶制劑可供選擇;其二,要補充有機酸的使用量,該物質有利于降低豬體內的PH值,在日常飼料中可添加乳酸、檸檬酸以及延胡索酸等。其三,還要及時補充各種礦物質和營養物質,增強豬的體質,可以對外界疾病起著抵御作用,在豬仔斷奶前,需要提前進行營養物質補充,加強豬舍內環境衛生,避免滋生病菌。
對于傳染性腹瀉的防治可以分為兩大步:首先要切斷病毒傳染源,防治寄生蟲爆發;最后,還是要做好豬舍清潔衛生,及時注射疫苗。
引發豬腹瀉的因素眾多,在實際的防治中,主要還是要以預防為主,根據豬腹瀉發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對癥下藥治療。
[1] 季玉才.豬腹瀉癥狀疾病的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11):138-139.
[2] 李勝利,趙盼盼.豬腹瀉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6,(8):86.
[3] 孫宏偉,王澤巖,任少敏,等.豬主要腹瀉病的發病機制綜述[J].中國動物檢疫,2016,(3):63-66,70.
[4] 張天偉.豬腹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J].生物技術世界,2016,(4):67.
[5] 俞天錦.豬腹瀉的病因及綜合防治技術[J].當代畜牧,2016,(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