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列萍
(山西省太谷縣北洸鄉畜牧獸醫站,山西太谷 030800)
哺乳期仔豬黃白痢的臨床癥狀與防治
梁列萍
(山西省太谷縣北洸鄉畜牧獸醫站,山西太谷 030800)
母豬產仔期,有的豬場仔豬腹瀉發病率高達50%左右,病死率為20%左右,由腹瀉引起的仔豬死亡數占仔豬死亡總數的39.8%。其中哺乳仔豬至斷奶前后因腹瀉而而導致的死亡占20~25%,給養豬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哺乳期;仔豬;黃白??;臨床癥狀;防治
1.1 仔豬黃痢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是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病性傳染病。母豬帶菌以及環境污染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多發生于3日齡左右的乳豬,7日齡以上的豬發病較少。同窩仔豬發病率90%以上,死亡率幾乎100%,不同窩的乳豬及后續分娩的乳豬也都可發病,病死率一樣很高。
1.2 仔豬白痢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是2~3周齡仔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發病率很高,病死率較低。該病幾乎存在于所有的豬場,常危害仔豬的健康。由于管理不良,衛生條件不好,陰雨潮濕,天氣驟變,母豬的奶汁過稀或過濃,造成乳豬抵抗力降低,可導致疾病的發生。若一窩仔豬有1頭下痢,不及時采取措施會很快傳播,一年四季可發生。
2.1 仔豬黃痢
最急性病例,于生后10多小時身體衰弱發病死亡。生后2d發病的呈現腹瀉,排黃色稀糞,含有凝乳小片,肛門松弛,捕捉時從肛門冒出稀糞。乳豬精神不振,不吃奶,迅速消瘦脫水,昏迷衰竭死亡。
2.2 仔豬白痢
仔突然下痢,開始排糊樣糞便,繼而變成水樣,隨后出現乳白色或灰白色下痢,含有氣泡,有特殊的腥臭味。在尾、肛門及其附近常沾有糞便。病仔豬逐漸消瘦,拱背,皮毛粗亂無光澤,結膜蒼白,怕冷。一般病程5~7d。
3.1 加強生產母豬的科學管理
仔豬出生后發生腹瀉,主要傳染源來自己哺乳母豬與污染的環境,因此,管理好哺乳母豬十分重要。
(1)妊娠母豬于產前40d和15d各肌注仔豬大腸桿菌三價滅活苗1次,每頭每次5ml,新生仔豬通過吃初乳獲得被動免疫,可預防仔豬黃痢和白痢的發生。
(2)母豬分娩前2d要用30℃溫水清洗豬體,然后用衛康消毒,再讓其待產。
(3)母豬分娩時備用的物品與用具等要消毒后使用,用完后再消毒備用。
(4)母豬分娩前,產仔圈要清掃、沖洗干凈,前并用0.5%強力消毒靈給豬消毒;母豬產仔后,乳房及乳頭要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干凈后,再固定乳頭吃初乳。
(5)母豬分娩后按常規劑量肌注頭孢,每日2次,連用3d,以防產后及預防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乳房炎等,并可提高乳汁的質量。
(6)給母豬飼喂哺乳期的全價飼料,使仔豬獲得充足的營養成分完全的乳汁。母豬的乳過濃、乳內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過高,仔豬吃后消化不良,可引起仔豬下痢。母豬的乳汁稀薄,營養不全,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可引起仔豬白痢的發生。
3.2 加強哺乳仔豬的科學管理
(1)仔豬產出后,立即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將仔豬口、鼻黏液擦干凈,再將仔豬放入保溫箱中,0.5h后固定乳頭吃初乳,弱小的仔豬放在前面的乳頭上,強壯體大的仔豬放在后面的乳頭上,吃初乳前母豬的乳房及乳頭要用0.1%高錳酸鉀擦洗干凈。
(2)仔豬7日齡開食,使用哺乳仔豬料,采用少量多餐的飼喂方法給其補料,以鍛煉仔豬胃腸消化機能,可減少腹瀉的發生
(3)仔豬的斷奶日期為28日齡,斷奶時母豬下床,仔豬在原欄內停留3d,然后轉入保育舍,并注意防止斷奶應激、環境應激和營養應激等。
(1)仔豬出生后,吃初乳之前,可選擇以下方案預防腹瀉疾病的發生:①鞣酸蛋白,每頭仔豬每天1.0~1.5g口服,連服三天。②乳酸菌素 0.5g、kg,每日一次,連服3d。③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每頭口服4萬單位,10日齡時每頭口服1~3ml,每日2次,連服2d。
(2)仔豬3日齡,每頭牲血素1 ml,0.1%亞硒酸鈉VE注射液0.5 ml,預防貧血、缺硒及腹瀉,同時增強仔豬抗病力。
(3)仔豬5日齡時肌注止痢抗毒1次,每頭0.25 ml,可預防腹瀉。同時給予電解質多維,讓其自由飲用,防止仔豬喝臟水與尿水,引發腹瀉。
(4)嚴禁飼喂腐敗、發霉、變質、污染的飼料。
發生疫病時,首先要改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控制,消除各種應激因素,采取排異性療法、抗菌藥物療法和對癥療法進行綜合性治療,才能收到良好的療效。其原則為收斂止瀉、強心補液、防止酸中毒、抗菌消炎、控制繼發。
[1] 李改英,呂剛,李新建,等.仔豬黃白痢的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家畜生態學報,2012,33(5):120-122.
[2] 金巍.仔豬黃白痢病防治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2,9(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