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芬
(云南省宣威市文興鄉畜牧獸醫站,云南宣威 655424)
一例耕牛瓣胃阻塞的診斷與治療體會
趙愛芬
(云南省宣威市文興鄉畜牧獸醫站,云南宣威 655424)
牛瓣胃阻塞病因復雜,病程長,早期確診困難大,待臨床癥狀明顯后診斷雖容易,但治療效果多不佳。通過采取瀉下為主,同時補液、補堿,糾正自體中毒,恢復胃腸機能,標本兼治等綜合措施,療效顯著。
牛瓣胃阻塞;診斷;癥狀;治療
牛瓣胃阻塞,又稱瓣胃秘結、第三胃食滯、百葉干,是由于前胃運動機能障礙,瓣胃收縮能力減弱,導致草料停滯于瓣胃,水分被吸收而干涸,引起瓣胃麻痹,致使瓣胃秘結、擴張的一種疾病。臨床上以食欲、反芻停止,排糞干、少,色黑如算盤珠糞樣,進而不排糞,瓣胃積聚大量干硬的飼料,各小葉間草料形成干硬的薄片,小葉壞死為特征。該病是牛的一種常見多發病,特別是舍飼養殖的牛和勞役過度的耕牛、老齡牛多發。一般原發性少見,繼發性多見,常見于冬末春初和舍飼養殖的牛。病程通常呈慢性經過,特征性癥狀出現晚,早期確診困難大,待臨床癥狀明顯后診斷雖較容易,但療效不佳,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牛瓣胃阻塞是目前設施養殖情況下牛的主要前胃疾病之一。
2015年3月初云南省宣威市文興鄉朱某養牛戶的一頭6歲左右的耕牛經村獸醫醫治未見好轉,前來我處求診治,筆者到現場觀察該病牛,經過精心施治,是該病牛得到治愈。現將其診斷與治療體會介紹如下,供同仁們參考:
病牛精神遲鈍,前胃弛緩,食欲和反芻次數廢絕,噯氣增加,瘤胃蠕動力降低,輕度膨脹,拒絕采食谷類等精飼料;鼻鏡干燥,口色淡紅,口臭;病牛腹痛,臥立不安,每當起臥時往往有呻吟,用后肢或角撞擊腹部,四肢集于腹下或張開,背腰拱起時作怒責狀,間或后肢踢腹,回頭顧腹,搖尾,起臥緩慢,站多臥少或時起時臥,臥地時伸頭貼地或將頭貼于腹部,病牛精神高度沉郁,目光凝視,體溫和脈搏正常。排少量干硬糞球,色黑,呈算盤珠樣或栗子狀,惡臭,表面附有黃白色黏液或帶血絲黏液,糞便常因被黏液黏著而呈串珠狀。聽診瓣胃蠕動音初期微弱,后減弱或完全停止,叩診瓣胃濁音區擴大,觸診瓣胃時患牛閃躲,并發現瓣胃區堅硬和擴大,壓迫或深度刺激瓣胃區可引起痛感。
根據其臨床癥狀,和排少量干硬糞球,色黑,呈算盤珠樣或栗子狀,惡臭,表面附有黃白色黏液或帶血絲黏液,糞便常因被黏液黏著而呈串珠狀;右側第7~9肋間肩關節水平線上觸診敏感等做出診斷為牛瓣胃阻塞。
以排出瓣胃內容物和增強前胃運動機能為治療原則,足量投服瀉劑,同時充分補液,加強護理。
(1)灌服瀉劑:用油類或鹽類瀉劑,硫酸鈉500~l000g、水6000~10000 ml,配成6~8%濃度,再加入熟菜籽油500~1000 ml,胃管一次灌服,灌藥12h以后,為促進瓣胃蠕動,用掃帚用力反復抬動腹部。再灌服大黃60g、枳實、醋香附各35g 厚樸30 g、木香25g、木通35g、水煎取汁2 500~5000ml,候溫,加入芒硝200g,熟胡麻油500ml、酒曲10g,胃管一次灌服。
(2)瓣胃注射:將病牛站立保定,在右側第7~9肋間與肩關節水平線的交點下2 cm處,剪毛并常規消毒,用瓣胃穿刺針經肋骨間隙,方向略向前下方刺入,針頭垂直刺入皮膚后,向左側肘頭方向深刺8~10 cm,如刺入正確,覺得有沙沙感后,可見針頭隨呼吸動作而微微擺動。為確保針頭刺入正確,可先注射生理鹽水50 ml,注完后立即回抽注射器,如果抽回的少量液體中混有糞渣,證明已正確刺入瓣胃,方可開始向瓣胃內注射藥液。藥液可用10%~25%硫酸鈉或硫酸鎂溶液2000~3000ml、液體石蠟500ml、鹽酸土霉素粉5 g,混合后一次注入瓣胃。注畢后,迅速抽針,局部涂以碘酒消毒。
(3)為促進胃腸蠕動,調整胃腸功能,皮下注射氨甲酰膽堿2mg;用10%氯化鈉注射液500~1000ml,一次靜脈注射。
經采取上述綜合治療措施,標本兼治,堅持以瀉下為主,同時補液、補堿,糾正自體中毒,恢復胃腸機能,加強護理,該病牛治愈。要求戶主加強飼養管理,充足飲水。
[1] 李國賢.一例耕牛瓣胃阻塞的診治[J].福建畜牧獸醫,2016,38(2):42.
[2] 陳曉貴,張龍陽,王勤,等.1例耕牛瓣胃阻塞的診治[J].養殖與飼料,201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