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華
(海安縣角斜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33)
海安縣角斜鎮山羊規模化養殖發展歷程
曹慶華
(海安縣角斜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33)
角斜鎮東臨黃海,現有數千畝灘涂,草資源豐富,飼養山羊歷史悠久,其間經歷了農戶散養、種植牧草秸稈養殖到現在的高架舍飼多個階段,目前全鎮有省級規模養殖場22個,市級規模養殖戶29個,縣級規模養殖戶6個,存欄山羊16965頭,年上市肉羊33937頭,規模化養殖占比達45.6%。
山羊;規模化;發展歷程
山羊是食草動物,生長期短,羊肉肉質較細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低,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近年來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重要肉食品。山羊飼養是海安的傳統項目,多年來,山羊依靠的是千家萬戶的分散式飼養,無論飼養規模還是飼養效率、效益均不是很理想。隨著現代畜牧業的興起,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傳統飼養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必須依靠科技,加快山羊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效益、效率的提升。山羊高架全舍飼、秸稈顆粒配合飼料高效養羊模式,改變了傳統養羊生產方式,推動了全縣山羊規模養殖的健康發展,2012年全縣山羊飼養總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近年來連續多年超過100萬只,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海安縣角斜鎮地處海安縣最東端,東臨黃海,轄區面積128km2,人口6.9萬人,下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由于灘涂開發,現有數萬畝圍墾地,牧草資源豐富,近年來養羊發展迅速,肉羊規模養殖量大,其間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
1997年前,養殖戶飼養山羊多為拴養,每只羊用一根繩子拴住,平時養在羊圈內,飼喂青雜草、干草和秸稈,補喂少量的飼料,春、夏、秋季節雜草豐富時牽至田頭、路旁、灘涂等有雜草的地方,用木樁固定,讓羊啃食青草,冬季以大豆秸稈加麥麩等飼料為主,一個農戶飼養數在10頭以內,一般2~5頭,養殖模式以自繁自養為主,飼養一只能繁母羊,繁殖多少頭就育肥多少頭,育肥期在8~12個月,出欄體重20kg左右。飼養的羊品種有本地白山羊、湖羊、睢寧山羊等。因為羊圈簡陋,養殖數量少,出售時羊只體重小,每頭羊的飼養利潤較低。
由于本地白山羊體型較小,產肉量低,飼養經濟效益不高,海安縣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實施山羊品種改良。1998年5月,海安縣首批引進3只波爾種羊,第二批又引進5只波爾羊,在海安縣家畜改良站進行飼養,2000年3月9日海安縣家畜改良站的編號為39號波爾母羊產下1 公1 母波爾羔羊,初生重分別為3250g、2200g,3月26日編號46號波爾母羊產下1母波爾羔羊,初生重4250g,這是海安縣首次繁育成功有“肉羊之父”之稱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波爾山羊。1998年海安縣農業工程學校種羊場飼養波爾種公羊3頭,徐淮山羊221頭。2002年從陜西引進薩能種公羊12只,調至8個鄉鎮12家單位和個人進行飼養,開展人工授精,進行品種改良,逐步發展到飼養波雜山羊為主。角斜鎮于1999年引進徐淮山羊12頭,于本地白山羊進行雜交,繁殖了大量雜交母山羊作為基礎母羊,2001年開始采用波爾山羊精液進行人工授精,生產波雜山羊。
隨著畜牧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草食動物,實施養羊項目,利用秸稈和牧草、添加一定量的配合飼料進行飼喂。1997年3月,農業部確定海安縣為國家級秸稈養羊示范縣。角斜鎮興建秸稈養羊示范場4個,建氨化池11個,處理各類秸稈。1998年年底全縣存欄山羊26.67萬只,年內上市山羊29.92萬只。隨著秸稈養羊項目的深入實施,在海安縣、鄉畜牧獸醫部門的支持下,海安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引進冬麥70黑麥、串葉松香草、多花黑麥草、菊苣及白三葉種子250公斤,草種主要供應規模羊場、專業村和專業大戶,2000年全縣建成規模羊場35家,正常存欄200只以上的6家,100~200只的16家,推廣種植優質牧草200余hm2,山羊飼養量由1996年49.41萬只,上升到1999年的75.56萬只;秸稈利用率由1996年的5.57%,上升到1999年的16.27%。在此期間,角斜鎮的4個規模養殖場參加實施了《國家級秸稈養羊示范縣綜合配套技術推廣》項目,種植牧草近百畝,利用秸稈、牧草飼養山羊1200多頭。通過示范推廣,角斜鎮不少農戶開展秸稈養羊,擴大養羊規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進入新世紀后,特別是2010年以來,山羊高架舍飼、快死了育肥、規模化養殖在角斜鎮發展很快。角斜鎮畜牧獸醫站在此發展過程中,主要規范建設標準化羊舍、指導建設高架羊床、推廣高架舍飼技術、實行疫病綜合防控,保證了山羊生產的健康發展。
4.1 規劃建設標準羊舍
規劃時將羊場分為生活辦公區、生產區、隔離區和糞污處理區,各功能區有合理的間距或者用圍墻、綠化帶隔開。生產區內凈道與污道分設,互不交叉,雨水和污水分開排放,雨污分離,羊舍坐北朝南,一般長36~50m,寬12m左右,采用磚混或彩鋼板結構,檐高3~3.5m,塑鋼窗,上風安裝濕簾,下風安裝負壓通風機,舍內安裝水、電、照明設施。
4.2 建設高架羊床
按照山羊喜干燥、怕潮濕、合群性強、采食力強、愛清潔的生物學特性,在設計羊舍和高架羊床時必須充分考慮。每張高架床長3m,寬1.2m,雙列式,8個圈一組。羊床距離地面0.5m,羊床底板采用3*4.5cm的木條釘制,間距1.8~2cm,用5*10cm的木條作龍骨,每米一根,每塊木底板長4m,寬2.4m;圍欄用4*10的C型鋼制作,6m長,欄高0.85~1.2m,四道橫檔,每3m設一豎檔,所有C型鋼間用鉚釘固定,可在最下方加一根3*5的方管,防止剛入舍的羔羊從食槽下方跑出,食槽用31.5cm的PVC管,從中間剖開作2根用,固定在自下而上的第二根C型鋼上,自來水固定在最上方的C型鋼內側,防止羊只啃咬,每相鄰兩圈中間設一個自動飲水器。下設2.2m寬的糞槽,采用自動刮糞的地面為水泥U型槽,坡度200:1,走道為水泥地面。
4.3 推廣高架舍飼技術
首先是使用營養全面的TMR飼料以滿足肉羊生產的需要,將粗料、精料、礦物質、維生素和其它添加劑充分混合,運用TMR技術原理制作山羊全混日糧(秸稈顆粒飼料)飼喂,全混合秸稈顆粒飼料配方:育肥前期:秸稈30%,玉米38%,豆粕20%,皮殼8%,磷酸氫鈣1.5%,石粉1%,食鹽0.5%,添加劑預混料1%;育肥后期:秸稈25%,玉米45%,豆粕18%,皮殼7%,預混料5%。其次可以適度提高養殖密度,按照理論上的育肥山羊飼養密度飼養0.8~1只/m2,采用高架舍飼后,育肥山羊飼養密度為4只/m2,飼養量提高了2.4~3倍,適度提高養殖密度后,減少了山羊活動量和打斗,降低了維持需要,提高了飼料利用效率,加快了生長速度。第三要加強管理,營造適合肉羊生長的環境,定時喂料,自動飲水,控制舍內溫度、濕度,及時通風,每天由技術人員巡視羊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4 實行疫病綜合防控
角斜鎮東臨黃海,濕度大,山羊發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特別是梅雨季節,高溫高濕,不少春繁的羔羊因拉稀等疾病而死亡,嚴重影響了養羊業的發展。除本場自繁的羔羊外,所有購進的羔羊必須在隔離舍隔離飼養,時間為4周,羔羊入舍一周后,首先實施山羊的三聯四價苗的防疫,每只羊肌肉注射1頭份,可預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間隔一周后接種小反芻獸疫疫苗,第四周皮下注射羊痘弱毒疫苗,預防羊痘;轉入育肥羊舍后注射羊口蹄疫滅活苗1ml,預防羊口蹄疫;山羊驅蟲用伊維菌素針劑注射一次,劑量0.03ml/kg。通過按免疫程序實施防疫、及時驅除寄生蟲、加強消毒凈化環境等綜合防控措施,控制了羊場疫病的發生,入舍羔羊死亡率顯著降低,全鎮抽樣調查育肥死亡率降低至3.05%。
在高架舍飼環境下,經抽樣調查,角斜鎮肉羊成活率97.6%,平均出欄體重36.5kg,日增重165g,消耗飼料料重比3.6:1,頭均養殖利潤100~180元,為全鎮農民致富作出了貢獻,促進了山羊產業的健康發展。
[1] 陳勇.山羊養殖的規模化發展問題及對策[J].生物技術世界,2016,(4):63.
[2] 王友祥.山羊養殖的規模化發展問題及對策[J].農家科技旬刊,201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