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科濤
(四川省宣漢縣峰城農業技術服務站,四川宣漢 636150)
規模化肉牛養殖場牛群保健
宋科濤
(四川省宣漢縣峰城農業技術服務站,四川宣漢 636150)
本文從肉牛場飼養管理、衛生防疫、診斷、治療、消毒等方面軍綜合論述了肉牛保健技術,對保證規模肉牛養殖場牛群的健康意義重大。
肉牛;規模化;健康保健
規模化肉中場牛群健康目標是指肉牛群健康狀況所達到的理想標準。要達到理想標準就要制定肉牛保健計劃,肉牛群保健計劃能否完成,其關鍵決定于飼養管理、衛生防疫、消毒,對疾病的早期預防、正確的診斷和有效地治療。
保證肉牛健康,預防是基礎。牛場環境定期清潔、消毒,特別是在產犢前后,可以減少環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對病牛的隔離,或從其它牛場購進肉牛時,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確保無病,并繼續隔離2~3周,淘汰患有結核病、布氏桿菌病、口蹄疫的病牛是消滅傳染源,防止其流行的有效方法。
(1)做好免疫工作:按照我縣疫病發生規律,制定好養殖場免疫程序,按程序,按時足量做好口蹄疫、牛出敗等免疫注射。
(2)日糧中添加保健中草藥:在混合日糧中添加黃芪50g、黨參40g、白術30g、陳皮30g、干姜20g、板藍根40g、蒲公英30g、甘草15g,粉碎拌料。此中草藥有扶正驅邪,增加抵抗力,可預防多種疾病,同時能改善瘤胃環境,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率。
(3)定期驅蟲:服用左旋咪唑,首次用藥量,口服150片/頭,間隔21d后再口服100片片/頭,每年春秋兩季各1次,這種方法不僅可驅除牛體內外寄生蟲,而且還可以提高牛的機體免疫力,防疫疾病的發生。
在牛群保健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隨時掌握飼料配合與變化;二是掌握肉牛個體的異常變化;三是掌握肉牛疾病的發病規律;四是注意藥物療效;五是綜合分析,仔細鑒別;六是建立診斷室。
同時,當疫病發生時,要及時隔離發病牛只,由專人飼喂、治療;飼喂、治療人員不能隨意進出健康牛舍,要注意人員隔離,并對發病牛舍的牛逐一進行排查,一旦發現牛只體溫異常,必須對此牛進行隔離治療,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利巴韋林等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每天添加一次,并保證藥物有效濃度,直到疫情清除為止。
當發生疫病時,及時正確地治療是肉牛保健措施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環節。治療方法很多,肉牛生產上常用的治療是藥物治療。
(1)強心補液,用毒毛花苷K、地戈辛(地高辛)。多巴酚酊胺、米力農等藥強心;用葡萄鹽水、黃芪多糖、三磷酸腺苷、肌苷、輔霉A等補充能量,增強抵抗力。對脫水嚴重者要用低參葡萄鹽水和格林氏液進行補充體液。
(2)調解酸堿平衡:用碳酸氫鈉對久病不吃,腹瀉脫水者進行糾正酸中毒,調解酸堿平衡。
(3)抗菌消炎:用抗生素藥物肌注或靜脈注射,對細菌疾病進行治療,同時預防繼發感染。
(4)抗病毒:可選用黃芪多糖10ml×5支、利巴韋林10ml×5支進行肌肉或靜脈注射達到抗病毒作。
(5)健胃:用由六神曲,麥芽,山楂,厚樸,枳殼,陳皮,青皮,蒼術,甘草等組成的牛羊反芻健胃散,消積破氣,化谷寬腸,消食健胃,促進反芻,增加食欲,通便,消氣。
(6)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可用清熱鎮痛和其他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規模肉牛養殖場要建立健全衛生防疫制度。消毒不但以可消滅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養殖場內環境,牛群表面以及各設施器具上的病原體,還可以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防止疫病的蔓延。消毒時要清除污物、糞便,選擇高效低毒的消毒藥,藥液用量要足,才能保證消毒效果。
(1)購肉牛:買架子肉牛最好買2歲左右,體重在250~300kg,是育肥最適合期,選種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以后的育肥效果
(2)補充精料,為使日糧營養全價,均衡,可補充精料、尿素和添加劑,下列配方供參考:玉米250~500g,米糠或麥麩400~1000g,尿素50~150g,碳酸鈣50g,食鹽45g,平均每頭肉牛精料用量500~750g,尿素50~150g,與粗飼料混均后飼喂,飼喂1h后再讓肉牛飲水。
(3)提高飼料利用率:喂肉牛的草料應切短;秸稈經氨化后,采食量和消化率可提高20%,粗蛋白質含量增加1~2倍。同時應限制肉牛的運動,可用1m長的繩子拴養,減少肉牛的體能消耗,加快脂肪沉積,圈舍的溫度要適宜。
(4)育肥期管理要點: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確保牛群能獲得足夠的飼料營養,以提高牛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整個育肥期80~100d,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5~10d,可將少量精料拌喂,必要時可餓肉牛一天,強迫肉牛采食,縮短飼料適應期,一般經2~3d調教后,即可上槽采食。第二階段10~20d,逐漸增加精料喂量,每頭肉牛每日可用精料700~800g,草料應滿足肉牛的自由采食;第三階段30~80d,精料量可增至1000~1200g,優質干草和秸稈飼料 任其自由采食,晚上10點左右還要添加夜草。
(5)加強牛舍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因素;減少對牛只的應激,維持合理的養殖密度;人員出入要注意清毒,對用具及養殖環境定期消毒,定期開展滅蠅滅鼠工作。
應當在肉牛引進前到當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有無傳染病和免疫情況;引進時要通過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進行檢疫,必要時要進行實驗室檢測,憑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檢測報告進行引進,凡檢疫不合格的一律不能引進;但后要隔離觀察45d確認地病后,按照肉牛場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后方可與養殖場原有牛群混群。
[1] 宋連喜.養牛生產(第一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太宇.養牛生產(第一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3] 朱廣范.牛常見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控方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92-94.
宋科濤(1965—),男,四川宣漢人,大專學歷,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農業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