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有奎姜志達
(1.連云港市贛榆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連云港 222100;2.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132)
哺乳仔豬的培育技術措施要點
韋有奎1姜志達2
(1.連云港市贛榆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連云港 222100;2.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132)
目前在養豬生產中,產子數少、成活率低是困擾豬場發展的一大突出難題。產子數少、成活率低是導致繁殖率下降,豬場補充困難,養豬成本增加,資金周轉困難,對于絕大多數的養豬戶來說,經濟效益上不去,會造成對養豬生產失去信心。所以,在實際生產工作中,要切實做好仔豬培育,提高成活率。
仔豬;培育;技術;措施
由于仔豬自身的特殊生理特點,仔豬在該階段的培育中發病率、死亡率高,對營養、環境、飼養管理依賴性較強,只有做到科學飼養,精心細致地培育。才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和斷奶重。
哺乳仔豬成活率達90%以上,哺乳期結束(28d斷奶)時個體平均重在6kg以上,而且整齊度較好。
哺乳仔豬的培育要從分娩接產工作開始抓起,在母豬分娩之前一周開始就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產房的準備:提前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冬季注意保溫設備設施維修準備。分娩所需用具的準備:消毒藥品、保溫箱、取暖器、記錄本、筆等。
豬體清潔消毒:做好母豬腹下乳房部位和陰戶的清潔消毒,以保證產后哺乳衛生。注意母豬產奶時間:隨時注意母豬的乳房、陰戶等部位的變化和觀察母豬采食、排泄及其他行為的變化,以判斷母豬產仔時間,確保母豬產仔時人要在場。
人工助產:在母豬分娩時,采取人工助產可以減少仔豬死亡。
具體做法是,在仔豬身體剛露出時,用于輕輕握住仔豬,隨母豬陣縮的力量向外牽引而取出仔豬。然后用干凈的毛巾或紗布擦凈其口,鼻和身體上的黏液,接著把臍帶內的血液向腹部擠壓,并在離腹部4~5cm處,將臍帶剪斷,立即用碘酒消毒,若流血較多,可用于指壓迫止血,或用棉線結扎止血。斷臍后進行仔豬編號、稱初生重、將仔豬放人保育箱,并記入分娩哺育計錄。
正常情況下,母豬每5~25min產出一個胎兒,產程持續2~4h,當全部產出后約10~60min胎盤脫出,分娩才告結束。有時產出的仔豬有假死的現象(心臟仍然跳動),必須施以急救,一種方法是用手托住仔豬背部和臀部,讓其一伸一曲,迫使具胸腔和腹腔受壓而恢復呼吸;第二種方法是,提住仔豬的后肢,拍打其臀部,直至其發出叫聲;另外也可用酒精刺激其鼻黏膜使其反射性打噴嚏而開始呼吸。在胎衣排除后,將圈欄清理干凈,作好保溫的一切措施,不久(產后2h內)開始幫助仔豬吮吸初乳。
如果窩產仔數太多或哺乳母豬發生急性病等原因不能哺乳,則應考慮寄養。寄養時應當注意的問題有:①兩窩豬之間的產期相隔不宜超過3d,否則不易寄養成功;②應選擇泌乳力高、性情溫和的母豬做繼母;③寄養一般應在夜間將被寄仔豬混入仔豬群,并用氣味大的藥液撒在仔豬身上,然后母仔分開一定時間后,放入母豬欄哺乳;④如果是挑出過多的仔豬寄養,一股應選擇身體較強壯的個體,弱豬應留在親生母親處飼養。
哺乳仔豬生后1周內特別容易生病或死亡,工作必須做得細一點,尤其要做好以下幾點:
喂好初乳:初乳是母豬產后3~5d內分泌的乳汁,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各種氨基酸、白細胞、維生索、溶菌素等,可以幫助仔豬抵抗各種疾病和促進其生長。由于仔豬在生后 12h內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生理學上稱為“細胞飲液作用”),特別是在初生2h內吸收作用較強,而以后越來越弱,所以哺喂初乳最晚不能超過兩小時,而且應保證每頭仔豬都吃到初乳。
訓練仔豬固定奶頭吮乳;在仔豬生后3d內應當輔助仔豬特別是弱小的仔豬吮乳,讓弱小仔豬固定在前面兩對奶頭吮乳,由于前面的奶頭泌乳量較大,這樣可以使整窩豬長得比較均勻。如果母豬乳頭比較多,可訓練仔豬吮兩個奶頭,避免空出的奶頭變成瞎奶頭。
作好保溫防寒工作:仔豬初生后24h內需要保證躺臥區溫度達到34~35℃,2~3d內溫度在30~32℃,3~7d內溫度任28~30℃,以后逐漸下降到20日齡的24℃直到斷奶。否則仔豬下痢會增多,感冒、肺炎以及間接導致的壓死、餓死等數量也會增加。最好準備專門的可以調節溫度的仔豬保溫箱,如果用紅外線燈、石英管燈等從上面輻射的取暖器,應在仔楮躺臥區鋪上橡膠、木板、麻袋等導熱性低的材料作成的墊子,最好用專用電熱墊,防止仔豬腹部受涼。加強看護管理,防止仔豬被母豬壓死。生后3~5d內給仔豬注射鐵劑,預防缺鐵性貧血發生。
仔豬7~10日齡時開始誘食。根據這一時期的仔豬具有喜歡啃咬硬物,四處探尋.模仿性強等特點,用香甜的顆粒料或專門配制的全價誘食料引誘仔豬盡早開食,對以后仔豬適應固體飼料,減少斷奶的應激和補充仔豬因母豬泌乳叢下降造成的營養不足等有很大的好處。
誘食的方法有:
第一,將誘食料撒在仔豬經常活動的地方,仔豬自己在探索中逐漸學會吃料。但是要注意不能在誘食料投放后即不再過問,否則誘食料發霉變質會造成仔豬中毒下痢或感染其他疾病。
第二,如果仔楮幾天后仍然不吃料,可采取強制誘食、方法是將飼料調成粥狀,抹在仔豬嘴邊或用奶瓶逐頭喂料,但不可一開始就喂得太多。
第三,仔豬開食后要控制好喂量,根據采食情況增減,保持每天飼料新鮮,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
哺乳期間,仔豬往往腹瀉較多,所以必須搞好對腹瀉的預防,對患病仔豬要及時診斷治療。腹瀉的原因較復雜,但總的說來,主要由消化不良、環境應激和病原菌引起。
日前,常規的預防措施主要是:①保持圈舍的清潔衛生,定期悄毒;②執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制度;③作好保溫防寒工作,降低產仔舍濕度,減少氣候變化的應激;④仔豬料熟化處現(如煮熟或膨化處理)并加入抗牛素或各種有機酸;⑤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免疫接種。如現在許多場已制定了在母豬產前40d和15d對其注射大腸桿菌滅活苗或用本場病原制成的疫苗給母豬實施免疫,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有少數豬場利用下痢仔豬的糞便拌進妊娠母豬的飼料,以借助妊娠母豬產生抗體,以后產下的仔豬通過吮乳獲得被動免疫。但這種方法對妊娠母豬體內胚胎有潛在的危險,必須謹慎采用。
減少仔豬斷奶應激:仔豬斷奶前后的工作十分關鍵,應當千方百計減少仔豬斷奶應激。通常情況下,豬一生中受到的最大應激就是斷奶造成的應激,這就是剛斷奶仔豬死廣率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減小斷奶應激,必須在斷奶前就開始考慮飼料的過渡,逐漸增加斷奶后飼料的比例,直到斷奶后一周左右才完全采用保育期飼料;斷奶時環境逐漸過渡電很重要,采用斷奶時趕走母豬,仔豬留原圈飼養一周后才轉群,結合同窩仔豬同圈飼養的組群方式,可以大大減少斷奶的應激;另外,盡量避免在斷奶后一周內進行免疫接種工作,圈舍沖洗工作推遲到仔豬轉入保育舍后進行;斷奶后一周內繼續為仔豬提供較高的溫度,降低舍內濕度和有害氣體濃度,都會對仔豬生長發育和健康產生有利的影響。
[1] 吳東輝,于廣海.哺乳仔豬的培育和飼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8):19-20.
[2] 李忠澤.春季養好哺乳仔豬六措施[J].農村百事通,2010,(3):24-25
[3] 張恒.仔豬斷奶后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中國豬業,2010,(1):13-14.
韋有奎(1964—),男,高級畜牧師,主要從事動物防疫監督及動物產品檢疫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