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蘭 華樹妹 陳芝華 李麗紅 曹奕鴦 莫智龍
(1.福建省三明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福建三明365000;2.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福建三明365000))
?
明淮1號紫山藥栽培技術
陳木蘭1華樹妹2陳芝華2李麗紅2曹奕鴦2莫智龍2
(1.福建省三明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福建三明365000;2.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福建三明365000))
明淮1號(閩認菜2014014)是由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從農家品種上杭掃把薯的自然變異株中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晚熟淮山藥品種,適宜在福建地區種植。現將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明淮1號紫山藥為晚熟品種,生育期230d左右;主莖4~7條,右旋,四棱翼,過度節節位13~22節,偶有零余子;葉綠色,長心形,主脈7條,下部葉互生,上部葉對生;薯形扁塊狀,須根少,薯皮光滑,皮肉均為紫色,可食率85.6%;經福建省農科院中心化驗室及福建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檢測,每100g明淮1號紫山藥干品含淀粉69.4g、還原糖3.4g、蔗糖3.8g、蛋白質6.34g、粗纖維1.9g、粗脂肪0.4g、氨基酸總量5.19g;經三明市植保植檢站2011~2013年田間調查,炭疽病葉發病率為0.1%~1.1%、褐斑病株發病率為1%~1.4%,抗性優于上杭掃把薯;通過在三明、南平、龍巖等地開展多點多年試驗,明淮1號紫山藥667m2產量3000kg左右,產量較高,較上杭掃把薯增產40.0%左右。
2.1地塊選擇
明淮1號紫山藥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耕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為佳。選定地塊后應深耕細耙,保持土層松軟,提高地力。多年栽培山藥的地塊,病蟲害較為嚴重,應結合整地進行土壤消毒。
2.2種薯處理
種薯的優劣直接影響山藥產量的高低,應選擇無病蟲、肉質堅實、毛根細少、具2~3個短分趾、單薯重500~1500g的優良種薯。切割前進行種薯消毒處理,防止種薯帶毒,可用40%甲基異硫磷300倍液、多菌靈800倍液浸泡30min,充分殺滅線蟲及其他病菌。將種薯撈起瀝干后攤在席上晾曬2~3h,待表皮充分晾干后堆放備用。種薯切成至少2面具皮的塊狀,上部種塊重50~70g、中部重70~80g、下部重80~100g,截面立即用爐灰、生石灰或大生與干細沙等量混合粉處理,使截面迅速干燥并形成隔菌膜。切割后的種塊不宜儲藏,2~3d內應播完。若需儲藏,應將處理后的截面曬至開裂,可少量堆放15~20d。有條件的,可提前20~30d切塊育苗,當芽或根長0.5~1cm時移栽大田,可提高產量和品質。
2.3播種
地溫穩定在10℃以上播種,南方地區一般在清明和谷雨之間。播種過早,易遭遇霜凍;播種過遲,薯塊萌芽抽蔓消耗養分,影響產量和品質。開溝或挖坑播種,薯塊皮層向下,截面向上或向側方,下層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種塊萌發,上層較干燥截面不易腐爛。雨天邊下種邊蓋土,晴天可在上午排種、下午蓋土,覆土厚10cm左右。山藥耐旱怕澇,俗稱火燒薯、水泡芋,播種后如久旱不雨,每3~5d澆1次水,促進萌發;多雨季節應及時排水,保證田間無積水,避免爛種。
2.4田間管理
2.4.1搭架
明淮1號紫山藥地上部長勢強,待苗長5~10cm時疏去弱苗,保留1~2條健蔓,并及時搭架引蔓。一般用基部粗3cm左右的竹竿或木棍搭成人字架,架高2.5~3m。
2.4.2追肥
明淮1號紫山藥光合能力強且效率高,無需施基肥,出苗后搭架前每667m2澆施尿素5~10kg;15d后每667m2澆施復合肥15kg;待莖蔓長至1.5m左右時,每667m2開溝施有機肥150kg;立秋前7~10d,每667m2施硫酸鉀20~30kg、磷酸二銨15~20kg,立秋后不再追肥。
2.5病蟲害防治
山藥病蟲害較少,以預防為主,一般在莖蔓爬滿架后噴施多菌靈、大生、百菌清等廣譜性殺菌劑1~2次即可,其他視具體發生情況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