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華周成麗
(1.浙江省龍游縣農技推廣中心,浙江衢州324400;2.浙江省衢州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浙江衢州324000)
?
單季晚稻
—大蒜高效栽培技術
劉衛華1周成麗2
(1.浙江省龍游縣農技推廣中心,浙江衢州324400;2.浙江省衢州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浙江衢州324000)
多年來,龍游縣水稻產區以種植單季晚稻為主,10月上旬晚稻收割結束至翌年再種植,其間有8個月的空閑期。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有些農戶利用冬閑田種植1茬大蒜,實行水旱輪作,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和耕地產出率,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發生,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現將單季晚稻-大蒜高效種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平原稻區露地栽培可采用該模式。單季晚稻在5月中下旬播種,6月中下旬定植,9月中旬~10月上旬采收,667m2產量650kg、產值1755元、凈收入755元。大蒜在10月中旬播種,翌年1月底~5月上旬采收,以收青蒜苗為主的,667m2產量2200kg、產值6600元、凈收入3500元;以收蒜薹為主的,667m2產量350kg、產值7000元、凈收入4000元。
2.1單季晚稻
可選用甬優15、甬優9號、中浙優8號等水稻品種。采用旱育秧育苗法,培肥苗床,稀播勻播,每667m2大田用種量0.75kg。合理密植,株行距為16.7cm×26.6cm,單株栽插,667m2插1.5萬株。保持田間干干濕濕,濕潤灌溉,當全田總莖蘗每667m2達到20萬株時,由輕到重進行烤(曬)田;科學施肥,施足基肥,重施穗肥,一般667m2施純氮15~17.5kg、P2O57~8kg、K2O 12~13kg,基肥∶蘗肥∶穗肥=50∶10∶40。根據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重點防治好中后期螟蟲、稻虱;孕穗至破口前每667m2用粉銹寧或多菌靈等殺菌劑200g防治1次稻曲病。
2.2大蒜
2.2.1品種選擇
可選用四川紅殼大蒜種。
2.2.2整地定植
水稻收割后667m2施腐熟有機肥1500kg、硫酸鉀復合肥(15-15-15)50kg作基肥;適當深翻、曬白土壤,筑高畦寬1.3~1.5m,溝寬0.4m。10月中旬播種,行株距為25cm×10cm,667m2栽25000株,667m2用種量60~75kg。作青蒜苗栽培,可適當提高種植密度。
2.2.3肥水管理
播種后迅速灌水,并隨灌水淋灑畦面,待畦面全部濕透后排干溝水,以后視天氣及畦面濕度進行淋水,保持畦面半干半濕,忌積水過深。(1)作青蒜苗栽培:蒜苗出齊后淡施2%尿素溶液,促進蒜苗生長;采收前20~25d,根據土壤濕度和蒜苗生長情況追施2%尿素溶液,薄肥勤施,旱時增加追施次數,濕度大時適當減少,以利于青蒜苗生長。(2)作蒜薹栽培:因大蒜生育期長,需肥多,667m2施腐熟有機肥2000kg、復合肥50kg作基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一般施3~4次。催芽肥,澆施2%尿素溶液1000kg;蒜苗旺盛生長前、母瓣營養耗盡爛母時,667m2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kg、尿素8kg、氯化鉀5kg,促進幼苗旺盛生長;花芽和磷芽分化、花莖伸長時追施孕薹肥,667m2施尿素8kg、氯化鉀8kg,促進蒜苗生長,使其早抽薹、薹伸長。
2.2.4其他管理
適期播種、適量施肥,防止大蒜2次生長,影響蒜苗、蒜薹產量。蒜種下泥后,畦面覆蓋1層稻草,防止陽光曬壞蒜種,減輕暴雨、淋水施肥等直接沖擊,同時也可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經常濕潤、松軟,有利于大蒜根系生長。蒜苗長有5片葉以后,可適時間隔采收,陸續上市。
2.2.5病蟲害防治
大蒜病害主要有葉枯病、軟腐病等,基本無蟲害。葉枯病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軟腐病可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47%加瑞農750倍液噴霧防治,隔5~7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