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中國豬業發展報告
為使廣大從業者充分了解我國養豬業2015年的發展狀況,探索我國養豬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途徑,近期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特編寫了《2015中國豬業發展報告》,旨在促進我國養豬業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
在經歷了2012至2014年的持續低迷后,生豬市場行情在2015年出現好轉。雖然生豬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但在可承受范圍之內。2015年的生豬價格上漲,使生豬養殖業從虧損轉為盈利,是前三年價格持續低迷的反彈,具有恢復性和補償性。2015年,生豬產業在調整中優化,規模化養殖水平有所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有力保障了豬肉市場供應。
2015年,全國生豬出欄70825萬頭,比上年下降3.7%。生豬出欄率為152%,較上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年末,全國生豬存欄45113萬頭,比上年下降3.2%。中國豬肉產量為5487萬噸,比上年下降3.3%,占全年肉類總產量的63.6%,約占全球豬肉總產量的49.9%。全國人均豬肉產量達到39.9千克,比上年下降了3.7%。
據統計,201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0 863億元,按2014年生豬養殖業產值占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例估算,2015年生豬養殖業產值為13325億元,比上年增加534億元。
2015年,生豬價格經歷了先跌后漲的過程。1~3月份,延續了2014年價格持續下降的趨勢,3月份平均價格為12.3元/千克,成為全年價格的谷底,之后開始了價格反彈。到8~9月份,價格達到18元/千克以上。10~11月份,價格有所回落,但12月份又繼續回升至16.8元/千克。2015年,全年生豬的平均價格為15.4元/千克,比2014年上漲了13.5%;全國豬肉平均價格24.7元/千克,比上年上漲9.8%。全年以周為單位的豬糧比值大于6:1的時間有30周,占57.7%;價格輕度下跌(豬糧比低于5.5:1)時間有12周,占23.1%。
2015年,國家繼續執行扶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繼續實施生豬大縣獎勵政策、畜牧良種補貼、動物防疫補貼等政策,新增了164個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2核心育種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頒布實施,環保政策執行力度加大。國家相繼發布了“水十條”、《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
2015年,全國繼續開展生豬目標價格保險的探索,參保養殖戶增多。2015年,在能繁母豬保險方面,中央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地區為中西部地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央直屬墾區。其中,中西部地區保費由中央財政補貼50%,地方財政補貼30%,養豬場戶承擔20%;東部地區由地方財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
2015年,政府沒有收儲救市計劃,但在重大節日如春節、中秋國慶等均有凍肉投放市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新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新預案將合理的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定在5.5:1~5.8:1之間,豬價過度下跌的調控分界線由豬糧比價6:1下調至5.5:1。整體來看,國家要逐漸放寬政府對豬價的調控,未來豬價走勢將更多地依靠市場因素來調節。(來源:中國飼料在線)■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_8964(2016)07_0011_01
收稿日期:2016_06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