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通,張玉龍2,伍松柏,李淆萌3,羅雪清2,王小龍4(.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農業局,四川 達州 635099;2.四川省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四川 達州 63500;3、四川省達州市農業局市場與經濟信息科,四川 達州 635000;4.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達州 635099)
達州市通川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實踐和探索
徐通1,張玉龍2,伍松柏1,李淆萌3,羅雪清2,王小龍4
(1.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農業局,四川 達州 635099;2.四川省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四川 達州 635001;3、四川省達州市農業局市場與經濟信息科,四川 達州 635000;4.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達州 635099)
2016年2月達州市通川區正式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為鞏固創建成果,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壯大區域經濟,本文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通川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按照“服務城市、富裕農村、聚焦脫貧”的要求和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結合的原則,讓畜牧業逐步向城市外圍轉移,向低成本、高效率及資源環境更加協調的方向轉型,建設三大區域優勢特色畜牧業,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建成中心城市重要的畜產品供應、配送基地。
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信息化為重點,發揮好“生產、生活、生態和服務”功能,推動農林牧漁結合、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的。在提升生豬、家禽品質的基礎上,培育建成檬雙黑山羊、碑廟安格期肉牛等現代都市畜禽生產基地,扶持梓潼黑豬、鐵山黃羊等名特優地方畜禽品牌的發展,朝著“全面小康”、“畜牧大區”的目標邁進,逐步建成“四川省牛羊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3.1優化布局調整結構
3.1.1重點打造巴達高速產業經濟帶畜牧產業。在遠離主城區的鄉鎮,充分利用當地山區、丘陵的地形特點和土地資源相對寬松、畜禽糞便消納能力較強、農業副產品可利用資源豐富、養殖業發展余地大的區位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預留用地空間、提供用地條件。點上突破、以點帶線、以線擴帶、點線結合,推行先進的農牧配套發展模式,激活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機制,在穩步現有產能的基礎上,加快標準化適度規模畜禽生產,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畜牧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3.1.2穩步發展標準化養殖。在城郊結合部的鄉鎮,充分發揮城市帶動鄉村的示范、展示、輻射作用,實施“退城進園”工程,引導龍頭企業入園發展。以訂單、寄養、股份合作和開設專賣店、開展農超對接和酒店直供等營銷模式,以畜禽舍環境精準控制、健康養殖工藝、信息化管理、物聯網等為重點,提高畜牧業物質裝備現代化水平,大幅度降低飼料損耗和養殖成本,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以彰顯高產、優質、生態、安全等現代化特點。
3.1.3推動環城經濟帶的畜禽養殖場轉型升級。在環城經濟帶的鄉鎮,立足城市居民接觸農業、親近自然的需求,實施“退郊進溝上山”戰略,堅持生態打底、優質高效、創意留客等理念,將畜牧業發展與當地旅游業結合起來,探索壯大都市畜牧業新產業、新業態,優化品種結構,做大規模、做強產業、做響品牌,開發集觀賞性特種養殖、體驗飼養、種草養畜、產品加工、訂單定購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經濟。
3.2引導發展生態養殖
3.2.1根據新環保法、“水十條”等環保法規定,通過劃定限養區、禁養區、宜養區,實行畜禽養殖審批制度,讓畜牧業全面退出城市近郊區和河道、水源地,引導近郊養殖業主向適養區轉移搬遷,依法取締、關閉城鎮規劃范圍內的畜禽養殖場,示范、改造、提升一批限養區、適養區的畜禽養殖場,依據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適度發展規模養殖,嚴格監督管理、嚴防無序養殖。
3.2.2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五化要求”,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四級聯創”活動。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牽頭打造相對集中的畜禽標準化養殖場,示范、改造、提升一批限養區、適養區的畜禽養殖場。引導現有或新建養殖場實現雨污分流、干濕分流,有效處置糞污后達標排放,對接農林業、農村能源等產業,推廣山地養雞、果園養羊、稻田養鴨等模式,以“畜_沼_果”、“畜_糧_菜”等循環產業鏈,快捷高效低成本解決環境與發展的矛盾,達到糞尿全利用的零污染目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建有機肥生產企業,推動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降低或減少養殖業面源污染。
3.2.3把握國家系列政策投向,以科技為動力、項目為支撐,試點“糧改飼”、“種養結合”等模式,加快土地、草山等資源向養殖能手(大戶)、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流轉。充分利用閑置田地,實施草田輪作、林草套種,引導農民種植黑麥草等優質牧草和青貯玉米,積極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大力發展牛羊草食牲畜、“以草換肉”,實現畜牧業的粗放式增長向質量、效益型的發展轉變。
3.3連橫合縱全產業鏈
3.3.1立足區位、生態優勢,以“三化同步”為抓手,遷建軍華、鑫源定點屠宰場,加快外向、基地、帶動型的龍頭企業集群發展。
3.3.2研發“畜牧通”無抵押信貸服務機制,完善畜牧業政策性保險制度,健全畜牧業信息化監測預警服務體系,實施“互聯網+”戰略。以“秦巴電商谷”為載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農村電商平臺,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加強產銷銜接,組織標準生產,形成良好示范帶動效應,實現農戶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
3.3.3從種源到養殖再到精深加工實施全產業鏈品質管控,建設特色養殖基地;鼓勵龍頭企業實現畜產品就地加工、提升附加值,打響“川漢子”、“百年燈影”牛肉系列等畜產品品牌,將產業鏈擴展到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
3.4確保產業健康發展
3.4.1以支持貧困村摘帽銷號為目標,以重點扶貧項目為平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在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資金支持、撬動社會幫扶資金投入的同時,采取股權量化、入股分紅、訂單養殖和聘農務工或吸納貧困戶管護付費等形式,健全與農戶的產銷聯系和利益聯結機制。根據消費市場需求,組織產業化生產,建立增收長效機制,增強扶貧造血功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3.3.2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健全行政、業務雙軌目標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將“一免二堵三監測”任務分解到各級各部門、細化到人頭。推行閹割免疫、春秋集中普免和規模場按程序免疫相結合的免疫模式,在防斷
層、堵漏洞、滅死角和建立應急反應機制上下功夫,使免疫、監測、消毒和檢疫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保持“清凈無疫”的良好態勢。3.3.3嚴格落實畜產品質量監管屬地管理責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實施動物衛生監督痕跡化管理,加強檢疫檢測條件建設,對內嚴把飼養、屠宰、流通三道關口,對外嚴把動物進出申報審批、指定通道、隔離檢疫等關鍵環節,嚴厲打擊非法添加禁用物質和拋棄、收購、貯藏、販賣病死畜禽等行為,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中圖分類號:S8_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_8964(2016)07_0014_02
收稿日期:2016_06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