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山西 陽城 048100)
去產能化作用凸顯肉雞行情全線反彈
劉國信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山西 陽城 048100)
近期,全國肉雞行情全線反彈,不僅各地農貿市場肉雞價格持續走高,雞苗出廠報價大幅上漲,創下5年來同期新高,而且包括雞胸、雞爪、雞翅等在內的分割品價格也全面上漲。
業內人士分析預計,今年肉雞供需或將出現階段性緊缺,行業有望迎來高景氣度。
過去的幾年,中國肉雞行業可謂多災多難。接連發生的負面事件,給肉雞養殖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加之,近兩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實體經濟不斷下行,消費需求疲軟,產能嚴重過剩,市場行情低迷不振,讓肉雞業一度陷入谷底,始終未能走出。
今年開春以來,全國肉雞行情終于走出陰霾,出現全線反彈,相關監測數據顯示,3月上旬以來,全國各地肉毛雞價格普遍突破每千克10元的歷史高位。并且在肉雞、雞苗價格帶動下,肉雞類產品綜合售價也加入強勢上漲行列。從1月起,雞肉分割品雞爪、雞翅、雞腿售價不斷上漲,隨后雞胸肉售價大漲,且目前尚未出現回落苗頭。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肉雞分割品價格上行,屠宰企業收購積極性較高,加之當前肉毛雞貨源較為緊缺,雞肉產品庫存處于低位,在供求雙方因素提振下,目前雞料比價已漲至高位。
業內人士表示,此番肉雞及雞類產品價格大漲,雖然給上游養殖業帶來了利好,但同時也給下游相關行業造成了成本壓力,尤其對于調理肉制品行業影響較大,目前多個廠家已計劃對終端產品適當提價或收縮市場促銷政策。
原本,肉制品調理深加工是一個利潤相對高的行業,對原料的價格波動承受能力強,敏感度不高,與原料價格調整相比,調理深加工產品的價格調整有明顯的滯后性。因為一般情況下,調理深加工企業會根據雞苗與毛雞的存欄量、原料供應的淡旺季,并結合自身的產銷需求,適當儲備原料,以抵抗由于原料波動帶來的成本壓力,從而憑借穩定的價格政策和貨源供應形成優勢。然而,目前的市場規律越來越不好把控。
據了解,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凍肉庫存大概在2~3周,行情好的時候1周左右。經銷商認為庫存有風險,因此存量都不大。目前,工廠的常規原料如胸肉類、翅類、腿類等沒有太多的庫存儲備(包括成品庫存)。
不過,對于經銷商來說,廠家的促銷力度降低,就相當于提價。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此次雞肉原料漲價已給調理深加工企業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最終的售價也會隨行就市,目前調理品價格已在調整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價格反彈上行的原因主要有:近年來肉雞行情持續低迷,造成行業虧損及對后市信心不足,導致補欄受到抑制,飼養量下降,使得目前終端市場毛雞供應偏緊。加之,餐飲業轉型調整初見成效,節日消費需求增加,豬肉等產品價格上漲,替代效應凸顯,直接拉動了肉雞價格的不斷走高。而隨著近年來祖代雞引種數量大幅縮減,去產能化逐步傳導到商品代,更奠定了行業反轉的基礎。
當前肉雞價格波動上漲,首先是3月份以來學校開學、企業復工后的需求提升拉動所致。去年后半年以來,餐飲業轉型調整初見成效,使得今年春節期間大眾餐飲消費持續火爆,加之,人們健康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雞肉消費較為剛性,同時生豬價格大幅上漲,而雞肉價格偏低,替代作用明顯增強,從而帶來了雞肉及其分割品、調理肉制品消耗量的大幅提升。
近兩年多來肉雞行情持續低迷,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2015年末部分種雞場由于深虧而對后市發展缺乏信心,主動集中淘汰父母代適齡種雞,造成雞苗供給出現階段性短缺。而此時肉雞價格并沒有在冬季傳統消費旺季如期迎來上漲,更影響到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導致補欄受挫,飼養量下降,使得該周期(2016年1、2月份)毛雞出欄率很低,而當時正值春節消費高峰時期,肉雞市場供應偏緊,使得雞價高調反彈。春節后隨著毛雞和雞肉價格的不斷上行,返過來又刺激了養殖戶的投苗熱情,這在上游雞苗不足的情況下,進一步推動了雞苗價格的上漲。
另外,隨著近年來祖代雞引種數量大幅縮減,去產能化逐步傳導到商品代,更奠定了行業反轉的基礎。過去幾年,由于盲目引種擴張,養殖場戶趨之若鶩大量上馬,過度的生產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導致供求失衡,市場出現供大于求,商品代苗雞、毛雞普遍滯銷,價格持續下滑。
為了扭轉產能過剩的危機,2014年以來,加大白羽肉雞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縮減種雞數量成為業界共識,肉雞養殖行業去產能速度明顯加快,這進一步加速了國內肉雞業的產能調整,有利于商品代的供求平衡,為行業反轉奠定了基礎。
此次利好行情究竟能夠持續多久?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認為,短期內肉雞價格仍將維持波動上漲趨勢,但從長期來看,肉雞業仍然存在諸多不容樂觀的因素。一方面,今年宏觀經濟整體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消費,導致肉雞需求動力減弱;另一方面,盡管此前肉雞行情低迷影響了養殖積極性,但整個行業依舊處在“去庫存”階段。
來源于長江證券的分析報告稱,產能收縮帶來的供應緊缺雖然才剛剛開始顯現,但這個速度正在加快,雞價景氣高點遠未到來。其分析預測,未來6個月,在產祖代雞存欄量將繼續下行約15%,在產父母代雞存欄將下降20%;此外,進口封關導致祖代雞引種斷檔或使產能下行加速。預計2016、2017年肉雞需求量分別為46.8和47.5億羽,結合供給測算,2016年肉雞短缺5.89億羽,2017年短缺將超過7.52億羽。因此,預計在需求企穩的背景下,肉雞行情利好有望持續到2017年底。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當前在消費需求出現階段性大幅增加,而肉雞供應相對緊缺的局面下,肉雞行情出現重大利好,同時隨著祖代雞引種量縮減,去產能化傳導到商品代,使今年市場供需將出現緊缺,行業有望迎來較高景氣度,但在產業發展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在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消費需求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肉雞行業要想真正走出低谷,今后仍然要在產業結構調整、引導有序發展、做大做長產業鏈、發揮規模合作效應、加強科技創新、促進市場消費幾方面下功夫。■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_8964(2016)07_0018_02
收稿日期:2016_06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