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春偉
(云南保山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農林綜合服務中心,云南保山 678000)
探析生態保護理念下的養羊技術
蘭春偉
(云南保山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農林綜合服務中心,云南保山 678000)
生態環境保護是確保牧羊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在現階段的牧羊業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對現有的牧羊技術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通過研究結果對其進行優化與整理,使其能夠符合生態保護理念的相關標準,從而使牧羊業及生態環境保護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因此本文就生態保護理念下的養羊技術展開探究,并總結出生態保護理念的主要概念及相關的養羊技術。
生態;保護;理念;養羊技術
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嚴重,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主要威脅,其中牧業發展也受到較為深遠的影響,養羊是牧業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受到生態環境問題的影響,牧羊區域逐年縮小,可用于喂養羊群的牧草飼料數量也逐年下降,導致羊類制品及肉制品難以維持在相對正常的水平,因此為有效的對該問題進行控制,需要將養羊技術融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進而使其融為一體,以確保生態環境與牧羊業發展的雙方利益均能得到有力保障。
牧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是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影響群體。在提高牧民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性方面,要從三個方向重點解決。第一,要提高牧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意識,使其認識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是對自身財富的一種守護,并認識到對于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使其愿意主動的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出一份力量。第二,要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獎罰機制,牧民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是草原地區,羊群即是牧民的主要財產,而建立獎罰機制,則使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能夠有效的獲益,促使其對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一種自然的驅動力。第三,要協調好牧民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讓牧民在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既得利益,進而使生態環境與牧民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牧場壓力的增加不僅使牧草的質量有所下降,同時也導致部分區域內的牧場失去了一定的牧草再生能力,對于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牧場壓力過大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羊群數量的逐年增加,使牧草數量供不應求,難以滿足龐大的羊群基數,以至于部分牧草還未長成時,便已被羊群所食用,進一步加劇了牧場的壓力。其次是化肥方面的問題,部分地區為提高牧場牧草的生產速度,大量的使用化肥,導致造成嚴重的牧場污染,不僅不能達到提升牧草生長速度的目的,反而使更多的牧場被荒廢,讓可用的牧場數量急劇下降,繼而產生羊群分布過于集中的問題。
為有效解決牧場壓力過大問題,應在部分區域內提高配套種草的養蓄能力。在進行配套種草養蓄前,要對區域內的羊群種類進行規劃,根據科學合理的方式,制定出羊群食草及種草的相關方案,羊群種類的不同導致所需進行種植的牧草種類也有著本質上差異。牧草配套養蓄要符合羊群身體機能與營養補充的基本需要,在配套種草養蓄時,要做好羊群種群數量的控制,根據實際羊群食入量的消耗種植牧草,從而避免牧草資源的浪費,并確保牧草配套養蓄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
現代的羊群飼養對環境及飼料的要求較高,傳統的飼養技術已無法達到以上標準,需要采用舍飼育肥羊技術對該問題予以解決。該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羊群飼養的經濟價值,同時也能夠提高肥羊的生長速度及肉質的鮮嫩度,對于推動羊群飼養邁向規范化與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1 適度規模
飼養規模應控制在相對較小的范圍內,同時要將羊群種類劃分的問題考慮在內。一般情況下,飼養規模應以10只母羊作為基礎,數量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低于該數值。但可根據實際情況,適量的增加數量,最多不得超過20只,以確保基本的經濟效益。如飼養操作規范,每年通常可產出30只左右的羔羊,經濟收入可保持在1萬元左右。
3.2 適時縮短育肥期
縮短育肥期不僅可有效的控制飼養成本,同時也能使其達到最佳的飼養效果,所以需要在飼養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做好育肥期的把控。不同種類的羊其育肥期略有差異,但大致上可保持一致。根據相關的實際研究,羔羊生長的最快時期主要是0~4個月期間,在此期間,應適量的增加飼料數量,并確保飼料的質量,使其能夠對其中的營養充分吸收,從而提高其生長速度。繼而達到降低飼養成本及提高飼養效果的基本目標。
3.3 培養示范典型
示范典型是帶動一方畜牧產業發展生產力的代表,起著重要的師范帶動作用。培養示范典型,包括從牧草種植管理,種羊引進,雜種優勢利用,育肥羊舍設計建設,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攔蓄雨水解決水源,羊全混合飼料育肥,疾病防治,適時出欄等方面配套服務,都要取得理想效果。各地應從實際出發,培養好典型.推動生態農業的健康陜速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羔羊生長快、飼料報酬高、生產成本低。1~5月齡的羔羊體重增長最快,其飼料報酬為3:1~4:1。而成年羊則為6:l~8:1。從節省飼料上看可節省近一倍。從事羔羊生產是適應飼草季節性變化的有效措施,可減少枯草期羊的體重損失。羔羊皮質量好、價格高。由于生產羔羊肉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世界各國都積極研究,大力發展肥羔生產。
現階段,我國可用的生態資源不斷減少,可用于羊群飼養的牧場與牧草草料數量也隨之下降,但在羊類產品與肉制品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大前提下,為穩定市場環境,確保羊類產品與肉制品的穩定供應,需要根據羊群飼養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宜的牧羊區域,并提高該區域內的牧草可再生能力,同時降低因牧羊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牧羊業穩定發展的雙項目標。
[1] 杜霞.對烏拉特草原草畜平衡養羊增收技術的研究[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