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崔興宇 王 健 張自鋼 孫明功 孟克白乙拉 烏云娜 蘇乙拉圖 圖門烏力吉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旗吉林高勒鎮獸醫站,內蒙古錫林郭勒 026200)
錫林郭勒盟草原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考
李 軍 崔興宇 王 健 張自鋼 孫明功 孟克白乙拉 烏云娜 蘇乙拉圖 圖門烏力吉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旗吉林高勒鎮獸醫站,內蒙古錫林郭勒 026200)
草原畜牧業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羊肉價格下跌只是一個微小的信號。文章從草原資源、結構調整、持續發展等方面闡述草原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從生態安全、生產安全、消費安全方面初步討論了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從“互聯網+畜牧業產業化”闡述了傳統草原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產業化轉變必然趨勢。
草原畜牧業;產業化; 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結構調整;互聯網+
錫林郭勒盟草原是國家四大草原之一。擁有草原面積達18萬km2。因其自然生態保護完整,故被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列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草原保護區。畜牧業經濟是該地區國民經濟的基礎。草原畜牧業經營是該地區畜牧業經營的主要方式。2015年羊肉價格下跌,羊的價格不及往年的一半,畜牧業經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當地政府和牧民從新審視自己的草原畜牧業經營。
自然條件。錫盟地區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溫度2度,無霜期90~110d。東西長600余km。由西向東逐步由荒漠半荒漠 沙地草原過度為高山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一直到最東邊的小興安嶺余脈的森林草原。草原類型較為豐富。
社會條件。上世紀70年代末,畜牧業經營進入草畜雙承包的家庭經營方式,畜群數量逐年增長,其標志是草原嚴重超載,草原出現區域性退化趨勢。畜牧業基礎設施較為完整。畜牧業進入家庭經營以來,牧民實現了由游牧到定居的轉變,家庭和社會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逐年增加。以西烏珠穆沁旗為例,截至到2015年共計完成暖棚建設、人畜飲水、儲草棚等工程達248億元的投入??萍荚谛竽翗I產業中含量增多。全盟在1992年實施了黃牛改良工作。累計完成344,7萬頭。到現在全盟良改牛比例已經達到80%以上。成為京、津、冀等地的育肥牛源地。結合1999年再全盟實施的“圍封轉移”戰略,實施了草原圍欄和劃區輪牧新技術。圍欄面積達6萬km2。35%以上草原實現李劃區輪牧技術?!皺C 、電、林、水”四配套草庫侖百畝以上826處,累計0.4萬余hm2。飼草種植從無到有,青儲、維儲全面推廣。高產飼料地達8萬hm2。草產業發展初具規模。隨著草原生態的良性好轉,近4、5年錫盟地區的天然草除滿足當地生產外,還遠銷全國各地,成為周邊省市地區牧業企業的“香餑餑”。合作化經營成為畜牧業經營新亮點。
2.1 經營主體多元化,產業規模化
由單純的畜牧業家庭經營向合作經營、企業、協會經營。以及“家庭+協會”、“家庭+企業”、“家庭+專業合作社”等多方式經營轉變。國家在加入“WTO"后我國農畜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競爭力弱尤為突出,大豆是明明顯的列子。由大豆延伸的食用油企業及飼料行業等出現多米諾效應。世界已經成了”地球村,“單靠家庭經營的產業已經很難生存和發展。只有建立起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才能具有與市場抗衡的能力和基礎。當然這個產業集群的建立要考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同時也需要社會化的大生產與之相協調。規模化的產業集群便于科技和資本的投入,有助于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在市場上立與不敗之地。錫林郭勒盟的草原畜牧業產業在現階段準確的說只能叫草原養殖業, 其特點是投入少、風險小、效益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畜牧業產業第一線的年輕有活力的生產者越來越少,牧區缺乏勞動力已經成為常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起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也需要社會化的生產來協調。
2.2 立足資源,優化結構,保障安全
錫林郭勒盟區域廣,草原生態類型多樣,要建立適宜當地草原資源的養殖類型。傳統畜牧業的改造是長期艱巨的工作。在草原日趨退化的今天還繼續大規模飼養以破壞草原換取絨產品的山羊無疑是不明智的。這就要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畜種結構,實現牧民增收,碧草藍天的夙愿。時代發展既要生產安全,又要消費安全。要加快推進綠色生產,建立可追溯體系(很可喜,在這方面錫盟地區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既要落實生產者的責任,又要落實監管者的責任,創新監管體制,為綠色產品的推出奠定基礎。俗話說”家有千萬,帶毛的不算”,畜牧業產業安全生產也是自身追求的目標。隨著開放的深入,動物傳染病的風險更加嚴峻。這就需要在畜牧業產業的各個環節都要有強有力的服務支持。
2.3 重視科技投入,保障生態環境,實現持續發展
加大科技在草原畜牧業產業中的貢獻率。對本地黃牛的改良除冷配外,要建立安全的引種規劃,對烏珠穆沁羊和蘇尼特羊這兩個當地優良品種要在本品種選育上加投入,提高個體的生產性能。生態環境的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的戰略高度。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我們的生態。錫林郭勒草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是京津風沙源地之一,也是錫盟20多萬人口 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好草原的生態是實現草原畜牧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4 借助“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互聯網+”模式
隨著“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推進,其覆蓋的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十三五發展理念和前不久習近平在全球互聯網大會的指導,決定了“互聯網+”成為畜牧業生產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所謂的“互聯網+”其概念就是利用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計算與農業跨界融合,創新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模式行業態。其目的就是實現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形成消費引領市場的機制,從而實現既要產品好也要賣的好的轉變。錫盟地區應該借助內蒙古自治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推進,加快互聯網的建設。在祖國北疆這片綠色的草原上用一到三年的時間通過“互聯網+”這個工具把生產的高端畜產品和高端消費者對接起來。當然這個工程的建設既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社會的運作。既能有效的監管,又能方便快捷的服務。
[1] 伊德日克.關于草原畜牧業產業化途徑問題的思考[J].前沿,2004,(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