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波,何經緯
(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影響種公豬繁殖性能的因素及預防
馮 波,何經緯
(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1.1 環境溫度 豬是一種既怕冷,又怕熱,還怕潮濕的動物。氣溫達到35℃以上,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持續的高溫會造成種公豬性欲下降,精子數量減少、品質不良,并在2~3個月內都難以恢復。10~12月母豬的產仔數普遍較其他月份少,這主要就與7~9月的高溫天氣里進行配種,公豬精液品質差有關。
1.2 飼料營養 飼料中VD、VE缺乏可引起公豬睪丸機能退化,精液品質下降,VA缺乏可造成公豬睪丸腫脹或萎縮,不能產生精子或喪失繁殖能力,鈣、磷缺乏可降低公豬精液品質,導致出現死的、發育不全或活力不強的精子。飼料中色氨酸缺乏可引起公豬睪丸萎縮,進而影響正常生理機能。
長期過多飼喂高能量飼料會使公豬過肥,性欲減退、精液品質下降,而飼料能量水平過低會造成公豬消瘦,精子數和精子活力下降,配種效率降低,進而影響母豬受胎率。
1.3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兩大類。
1.3.1 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指種公豬生殖系統缺陷或炎癥,包括隱睪及陰囊炎、睪丸炎、附睪炎、包皮炎、精囊腺炎及陰莖炎、陽痿、陰莖損傷、肢蹄病等。另外,飼料中黃曲霉毒素或食鹽含量超標會引起種公豬中毒,并嚴重影響種公豬的精子質量。
1.3.2 傳染性疾病中對種公豬危害大的病毒性疾病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藍耳?。?、豬偽狂犬病、豬乙型腦炎、豬瘟等4種。對種公豬危害大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是豬布魯氏菌病,其他疾病,如豬衣原體病也對種公豬有較大危害。
2.1 防重于治 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做好豬舍內外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工作,消滅蠅、鼠等中間宿主,避免寄生蟲病和傳染病發生。
2.2 加強管理 加強種公豬飼養管理,提高營養水平,增強其抵抗力。重視飼料、飲水的清潔,不喂腐爛、發霉的飼料,圈舍保持清潔、干燥,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溫,食槽和管理用具保持清潔。
2.3 及時免疫 及時注射疫苗是防止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措施。公豬站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訂免疫程序,并做好豬瘟、豬口蹄疫、藍耳病、偽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工作,同時選用高效、安全、廣譜、副作用小的驅蟲藥,如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對種公豬進行驅蟲。
2.4 隔離病豬 種公豬發病時應及早隔離,以免疾病傳播,病公豬應及時治療。
S828.3
C
1001-8964(2016)12-0034-01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