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習
(河北省大名縣畜牧水產(chǎn)局,河北 大名 056900)
羔羊痢疾防治
李中習
(河北省大名縣畜牧水產(chǎn)局,河北 大名 056900)
羔羊痢疾是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多發(fā)于7日齡內羔羊的急性菌毒血癥。
B型魏氏梭菌為土壤常在菌,天氣寒冷或溫差較大的環(huán)境下,營養(yǎng)不良、體質瘦弱的羔羊對其易感性強。病原菌進入羔羊消化道后,在小腸內大量繁殖并產(chǎn)生毒素,進而引起發(fā)病。
病羊精神萎頓,食欲減退,低頭拱背,腹瀉,排糊樣、水樣惡臭糞便,嚴重的糞便帶血,甚至排血便,毒素中毒嚴重的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四肢癱軟,呼吸急促,口流白沫,角弓反張,體溫下降,最后昏迷死亡。
病死羔羊脫水,真胃內有未消化的凝乳塊,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出血、充血,腸內容物混有血液,小腸,尤其是回腸黏膜充血、紅腫,有潰瘍,潰瘍灶周圍有出血帶,病死羊心包積液,心內膜出血,肺瘀血。
應注意本病與羔羊腸球蟲病等的區(qū)別,必要時可通過實驗室檢查進行鑒別。
4.1 下痢型沙門氏菌病 下痢型沙門氏菌病除羔羊易感外,成年羊也易感,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沒有羔羊痢疾高,病羊至死也不出現(xiàn)呼吸急促、角弓反張等癥狀。剖檢下痢型沙門氏菌病患羊,可見其真胃和腸黏膜充血,腸黏膜上有黏液和小血塊。
4.2 腸型大腸桿菌病 羊病初體溫達40~41℃,下痢開始后體溫下降,其糞便呈半液狀,黃色到灰色,以后糞呈液狀(含氣泡),有時混有血液和黏液。剖檢可見腸型大腸桿菌病患羊真胃和腸內容物呈黃灰色、半液狀,有的肺有炎性變化。
4.3 腸球蟲病 1歲以內的羔羊感染該病后食欲減退,飲欲增強,可視黏膜蒼白,腹瀉,糞便帶血。剖檢可見患羊小腸黏膜上有黃白色的圓形、橢圓形的結節(jié),結節(jié)從粟粒大到綠豆大不等,并成簇分布,患羊十二指腸和回腸有卡他性炎癥,有點狀或帶狀出血。
碳酸氫鈉5g和磺胺胍8g,用200mL冷開水或蒸餾水稀釋混勻后灌服,2次/d,連用3~5d。
必要時可注射羔羊痢疾血清5~8mL或靜脈輸入適量葡萄糖水或生理鹽水。
6.1 養(yǎng)羊場應堅持自繁自養(yǎng),若需引羊,種羊或羔羊應從具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和《種畜經(jīng)營許可證》的種羊場引進,羊運輸之前應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6.2 羊場的羊應實行全進全出,并按羊的用途、日齡及生理特征進行分群飼養(yǎng),每批羊出欄后應對環(huán)境、羊舍和用具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飼養(yǎng)期間羊舍應定期清掃、消毒,按時通風。
6.3 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羊場,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飼養(yǎng)舍,工作人員應持有健康證明,并搞好個人衛(wèi)生和防護,工作人員應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操作規(guī)范。
6.4 飼養(yǎng)期間應防止其他動物進入飼養(yǎng)舍和倉庫。病死羊只及患羊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應及時按照GB/T 16548的規(guī)定進行銷毀或無害化處理。
6.5 為增強羔羊的抗病力,應加強母羊和羔羊的飼養(yǎng)管理,在滿足母羊、羔羊營養(yǎng)需求的基礎上,冬季應注意增溫保暖、通風換氣,養(yǎng)羊場應保證羔羊舍干燥、清潔,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6.6 為增強羊的免疫力,每年秋季用羔羊痢疾菌苗免疫種羊,并在產(chǎn)前2~3周加強接種1次,免疫后羔羊可通過哺乳獲得母源抗體。為減少疾病傳播,每次哺乳前應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母羊乳頭及乳房。
S858.265.1
C
1001-8964(2016)12-0043-01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