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巧萍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佛門鄉畜牧獸醫站,四川 南充 637103)
鴨瘟防控
田巧萍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佛門鄉畜牧獸醫站,四川 南充 637103)
鴨瘟是鴨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秋季該病發病率較高。本病以低洼潮濕地區多發,干燥、地勢較高的地區發病率低。飼料品質低劣、飼養管理不當是引發鴨瘟的誘因。
鴨可通過消化道、生殖道和眼結膜感染發病,發病的野鴨是危害最大的傳染源。病鴨的排泄物可污染水域、棲息地、鴨舍、運輸工具、飼料、飲水等,進而導致本病傳染。
患鴨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或不食,極度口渴,體溫升高,怕光,眼半睜半閉,眼瞼粘連,頭頸低垂,羽毛松散,腳發軟,翅下垂,不愿走動,運動時步態不穩,全身震顫,驅趕下水時其浮在水面不愿游動或掙扎上岸。病鴨排水樣綠色稀糞,肛門周圍羽毛粘連,泄殖腔黏膜充血和水腫。2~7周齡病鴨嚴重脫水、體重下降、肛門血染。本病潛伏期為3~7d,病鴨常在出現癥狀后的1~5d內死亡,初次發病地區鴨的死亡率可達90%以上。
病鴨典型癥狀是流淚,眼瞼水腫,眼瞼周圍羽毛濕潤,眼部開始流稀薄的漿液,后流黏稠或膿樣的液體,鼻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其呼吸困難,叫聲粗厲。大部分病鴨頭頸部腫大,個別病鴨呈慢性經過,其生長發育不良,角膜混濁或形成角膜潰瘍,因病失明的病鴨不能采食,不久便亡。
病鴨口腔內有假膜覆蓋,刮落假膜后露出鮮紅色的不規則的潰瘍灶,食道黏膜覆蓋斑塊狀或條索狀的灰黃色假膜,腸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癥,泄殖腔黏膜表面覆蓋棕褐色的壞死痂皮,并散布出血斑,肝臟表面有灰白色的壞死點。
嚴禁鴨群與病鴨、野鴨接觸,不到發病區放養,種蛋、雛鴨、種鴨從非疫區引進。每年進行兩次鴨瘟弱毒疫苗接種,即鴨7日齡首免,25日齡二免。保持鴨舍清潔,加強消毒。
S858.325.3
C
1001-8964(2016)12-0048-01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