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強/山西省汾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當前我國雞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費強/山西省汾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我國規?;B雞是在學習歐美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伴隨著養雞行業的迅猛發展,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雞場規模不斷擴大,養殖環境出現惡化,再加上市場流通開放,雞場不斷引入種群,購入原料,與外界經常的、廣泛的、多渠道的交往,為雞病的傳入提供了機會。當前我國雞病在許多養殖場常年陸續發生,有的地區甚至暴發流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舊病未能控制,新病不斷地出現,防疫形勢十分嚴峻。雞病的發生與流行不僅嚴重危害著畜牧業持續健康的發展,而且威脅著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類健康。本文就當前雞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談一些個人意見,供同行參考。
(一)養殖環境惡化
雞場排出的粉塵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經由空氣傳播會擴散到周邊的環境中,使養殖場污染的范圍擴大,危害性增強。此外雞糞中有尚未完全消化的飼料時,特別是蛋白質類飼料,余下的養分能夠通過糞便排出體外,經過一系列發酵作用,產生甲胺、硫化氫、氨等帶有惡臭味的有毒氣體,造成大量蚊蠅滋生。
當沒有受到無害化處理的雞糞污進入土壤時,有機物會被微生物進行分解,其中一部分用于改良或凈化土壤,其余一部分會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進入的糞污超出了土壤自身的凈化范圍,會產生厭氧發酵或有機物的不完全降解,從而會造成亞硝酸鹽等有害惡臭物質的產生,導致土壤成分發生變化,改變了土壤性狀,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除此之外,隨糞污進入土壤的鐵、銅、微生物等大量物質,使土壤自身結構遭到改變或破壞,土壤相應物質比例失調,給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動物和人帶來疫病。
雞的糞尿中含有高濃度的病原微生物、有機物、氮、重金屬、磷等,通常養殖人員不會對其進行凈化處理,經過人工沖刷和雨水后作用,糞尿會流入周圍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或者滲入到地下水中。其中大量有機物的存在使水體失去了自凈能力,造成水質惡化,經過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可以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促進水生生物快速生長蔓延,一旦溶氧被耗盡,水會發臭發黑,水中生物將會大量死亡,與此同時,病原微生物以水為傳播媒介,造成疾病大肆擴散。
(二)病原變異加快
禽流感的變異毒株不斷產生,增加了防控難度。在臨床實踐中,雞血清抗體水平很高,但仍然發病的情況屢見不鮮,或用當地分離毒株檢測發現HI抗體很高,而用標準抗原檢測抗體滴度卻很低,此時應考慮變異株的存在。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血清型有30多種,各血清型毒株缺乏交叉免疫,且任何一種疫苗不能包含所有的血清型號。所以,養殖戶經常反應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失敗,實際上是免疫的血清型號與流行株不匹配。
(三)免疫抑制因素
免疫抑制是免疫力低下,雞只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患上疾病。在雞病防治工作中,常見的法氏囊炎、白血病、馬立克氏病、網狀內皮增生等都是嚴重侵害機體免疫系統,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比如法氏囊炎通常主要病理特征是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發生炎癥或腫大出血,而機體的B細胞作為最主要的免疫原細胞之一,就是由法氏囊生成的,同時,它也是體液免疫系統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免疫靶器官。免疫抑制導致的疫病流行越來越得到養殖戶的重視。
(四)霉菌毒素蓄積
近年來,霉菌病在家禽養殖生產過程中,發生頻繁、危害嚴重,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隱性流行;臨床癥狀不明顯,癥狀、精神狀況、剖檢變化呈現多樣性。由于陰雨連綿等氣候因素,不時出現玉米在幼稚期倒伏,導致玉米就地霉變,保管不當霉變等。玉米收割后大部分沒有遮蓋措施,實際上在山東局部地區、東北所有地區的玉米保管都存在嚴重問題;主要存放在屋外、野地。任憑風吹雨打,引起玉米霉變。
部分飼料企業,為了生存,為了能夠賺取更大的利潤,在不違背現行規定的前提下,可以肆無忌憚的去選擇對于企業來講更優的行走路線。在養殖戶追求“低價位,高質量”的飼料的同時,企業不得不低價購進部分霉菌超標的玉米原料,同時,在飼料營養達標的前提下,不得不用部分小麥代替部分能量飼料,用小麥替代玉米的同時,為了追求飼料營養理論值的平衡,可以降低部分蛋白飼料原料的添加,增加部分能量飼料的比例,比如油脂之類的原料,在這樣的飼料配方中,不排除油脂中霉菌含量超標的危險,當幾種霉菌混合的時候,霉菌的次級代謝產物導致的毒素含量會嚴重超標,毒性也會極度增大。
(五)濫用疫苗與抗生素
有些養殖場戶,自始至終使用一個固定的免疫程序,特別是在應用了幾個飼養周期,自我感覺還不錯的免疫程序,就一味地堅持使用。沒有根據當地的流行病學情況和自己雞場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并制定適合自己雞場的免疫程序。有了好的免疫程序,更要有正確免疫接種的途徑,否則仍然可以造成免疫失敗。有些養殖場戶,呼吸道性的疫苗的不用滴鼻接種,雞痘疫苗不用翼膜刺種,該點眼接種的用注射,該注射接種的用飲水,隨便改變接種途徑,肯定就會影響免疫效果。新城疫與傳支、新城疫與雞痘等,不同疫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干擾現象,二者同時接種或接種時間安排不合理,就會導致二者相互干擾,最終導致免疫失敗。接種過程中,敷衍塞責,馬虎潦草。有的滴鼻、點眼時疫苗還沒有滴入眼內或鼻內就將雞放開,沒有足夠的疫苗進入眼內或鼻內;捉雞時方法簡單,行為粗暴,給雞造成很大的應激;為了趕進度,漏免漏防的雞過多;注射免疫時,針頭不更換、消毒不嚴格;飲水免疫時,疫苗的濃度配制不當,疫苗的稀釋和分布不勻,用水量過多,雞一時喝不完,或用水量過少,有些雞尚未飲到等,都嚴重影響了免疫效果。
飼料、飲水中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雞體內細菌或病毒產生抗藥性,從而使得藥效越來越差。過度、大量使用抗生素,雖然可以對病原菌進行抑制,但與此同時也殺滅了體內的有益菌群,微生物平衡也被破壞,造成了條件性致病菌過度繁殖,最終導致內源性感染或繼發感染。長期使用抗生素,還會降低雞體內細胞免疫功能,使其無法對疫苗產生足夠有效的免疫應答,從而使疫苗失效,造成免疫失敗。長期過量使用抗生素,造成在產品中產生有害物質的蓄積,人類食用雞肉、雞蛋后,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一)引種檢疫
雞場在引種時一定要了解供種的雞場是否有傳染病,種雞場除了做好一般的衛生防疫工作以外,還要做好經蛋傳遞疾病的凈化工作。只有了解清楚種雞場的防疫衛生及疾病凈化水平如何,才能決定是否從這個種雞場引種。引種時要把品種優良、健康無病的種雞引進本場,否則將后患無窮。即使從國內外凈化水平很高的種雞場引種,也要堅持檢疫凈化。有的種雞場不愿意在種雞的檢疫凈化上投入力量,檢出的陽性雞也舍不得淘汰,結果雞的成活率和產蛋率受很大影響,向社會上提供的雛雞死亡率很高,種雞場的聲譽不好,效益自然也不會好。
(二)大力發展生態養殖
雞場的分區通常是根據生產功能來進行區分,可分為生產區、管理區、隔離區。且分區需考慮地勢和風向。若雞舍距離過小,通風時,上風向的雞舍的污濁氣體容易進入下風向雞舍內,引發疾病。實際上,若雞舍高度為H,開放性雞舍間的距離應為5H。當主導風向入射角為30°~60°時,雞舍間距離縮小到3H即可。
朝向的選擇應該考慮當地的主導風向和地理位置,雞舍采光的通風排污等情況。我國大部分地區采用東西走向或南偏東或系15°較為適宜。
儲糞場可以設置在多列雞舍的中間,靠近道路,有利于糞便的清理和運輸,污染道和儲糞場要位于下風向和地勢低的地方。
雞場的綠化有長街周邊綠化、場內道路綠化、建筑物間綠化、遮陽綠化等,養殖戶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綠化方式。
雖然隔離設施會增加建廠成本,但是能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帶來的利益是長久的。隔離設施主要有:隔離墻、消毒池和消毒室、場內排水設施等。
(三)嚴禁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飼料霉變嚴重者應廢棄,輕度霉變者可用清水沖洗3次,再用0.1%漂白粉水浸泡3小時,然后再用清水沖洗3次,可除去毒素的60%~90%。烘干或曬干后,粉碎并拌入除酶劑或脫酶劑再飼喂。
(四)免疫程序化
根據疫苗的優缺點選擇適合本雞場的疫苗。在使用疫苗時要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凡無生產廠家、批準文號及過期的、保存不當的疫苗絕對不能用。在免疫過程中,雞舍要保持適宜的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免疫反應產生干擾。用飲水法免疫時,要確保水中不含有氯、消毒藥、清潔劑等可殺死疫苗的物質。使每只雞獲得適當的免疫劑量。在免疫后間隔一段時間,要對免疫雞群做抗體監測。只有健康雞才能在免疫后產生堅強的免疫力,所以除雞痘等一些慢性傳染病外,發病雞群一般不能使用疫苗免疫。免疫后,要對免疫用的容器消毒凈化。雞場在疫苗免疫結束后,要對疫苗名稱、生產廠家以及生產批號、免疫方法、接種日期、稀釋濃度、免疫效果等情況作好記錄。
(五)禁止濫用抗生素
為了有針對性地用藥和避免耐藥性的產生,最好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指導臨床用藥,以充分發揮抗菌藥療效,了解藥物的休藥期,盡量減少藥物的不良影響。
(六)嚴格消毒措施
雞場大門口應設置消毒池,主要消毒車輛輪胎和人員鞋靴;另外還應設置噴霧消毒裝置,主要消毒車身及人員體表,消毒藥可用新潔爾滅等。
工作人員進入雞舍前,要在更衣室更換工作服、鞋、帽;凡必須進入生產區的外來人員,均要進行噴霧或紫外線消毒等。藥物可用過氧乙酸、新潔爾滅,然后換上經消毒后的衣、鞋、帽。
凡已使用過的生產用具,如蛋箱、推車、料桶等,應用0.1%新潔爾滅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洗刷,雞舍、雞籠等用2%~3%來蘇爾或其他溶液消毒,然后用高壓水槍沖洗,最后用福爾馬林薰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