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畜牧獸醫中心
?
走出動物防疫工作的誤區
劉軍/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畜牧獸醫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動物防疫工作原則是“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規定本身沒有錯,防患于未然是避免重大經濟損失的必要手段。可是,我們在工作中往往忽略了“治療”環節。在撲滅重大動物疫病過程中,消毒滅源以及病、死畜無害化處理目的是殺滅環境與動物體內外病原微生物,消除傳染源,但是,僅靠撲殺和無害化處理,是不能滅絕病原微生物的。現代畜牧生產提倡“綠色、健康養殖”,有人馬上提出“無抗養殖理念”,這是一回事嗎?抗生素就一定不能用嗎?我們知道,病原微生物種類很多,我們日常預防的病種很少,目前所有強制免疫都使用病毒類疫苗,使用菌苗很少。動物發生傳染病也是常有的事,“我們看到疫病發生了”說明病原微生物已經突破了動物體的防御屏障,出現了明顯的臨床癥狀,病情輕微時我們可以不著急,病情加重時不利用抗生素類藥物可能導致動物死亡。所以,理念更新不能讓我們的工作變得盲目。類似的工作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人認為“屬地管理就是行政村級的管理”,還有人認為“屬地管理就是鎮級的管理”,更有人認為“屬地管理就是省級或者市、縣級”的管理,我認為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沒有側重點,這說明法律授權不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權、工作管理制度權、人事任免權、財權、物權等項權力是分散好還是集中好?權力應當歸屬哪一級哪個部門才有利于工作?這些問題必須是立法機構人員考慮的事情。我認為“權力和責任統一,責任和利益掛鉤”才利于工作管理,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基層管理者無法拍板的問題,上層管理者往往也無法拍板,常常導致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落實難,基層管理者疲于應付上級檢查。“各級所有辦公經費支出”可以由中央人民銀行全權無條件支付,國家機構對國人應當沒有征繳款項,只有幫人民理財的服務機構、管理機構和督辦機構。中央人民銀行具有“造血”功能和“血液中轉”功能,它是黨中央對一切公務活動的肯定和度量,也是國民購買力和國民生產總值的稱重儀,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儀。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沒有辦公經費就無從談起工作服務。但是,中央人民銀行的行政職能必須通過立法形式固定下來。
如果有人認為“技術具有行政職能”,他就是錯誤的。在現代科技領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被認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到明天就可能被淘汰。所謂“實踐出真知”,說的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觀點和科學技術可以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如何評定技術理論的真偽(不能說技術水平高低)和實用性(不能說為了晉升技術職稱),應當由技術應用領域和科研領域的專業人員共同組成本級事業機構管轄職員的“職稱評審團隊”,不論年齡,只論學歷和論文技術的真實性與實用性,客觀評定每個專業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發放《××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證》,逐級上報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并憑借《××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證》上崗和確定工資等級。事實上,人事部門對事業機構的崗位定編就是一種限制事業單位人才的一種用人制度,并不能激勵人員上進,在高崗滿員的情況下,其他人再努力都無濟于事,索性得過且過,這對于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大局不利。另外,公務員系列人員調資從來不受“地方年度經濟盈余總量”這個考核指標的制約,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政府職能部門人員的工作思路有問題。
動物疫苗和菌苗的作用機理是刺激動物體的免疫系統釋放免疫因子,動物免疫系統的功能起到主要作用,而不是疫苗或菌苗起到主要作用。我們不能人為地將活苗注射到動物體內,因為無論活苗致病力有多么弱,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損傷動物的免疫系統,一旦活苗的致病力在動物體內相對增強,必然引起經濟損失。因此,我們今后要把選用滅活苗作為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環節去抓。
我們考核基層動物免疫工作往往從多方面打分,有時存在形式主義因素,為基層工作人員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我認為“抗體效價評定”純屬多余,疫苗作用+動物個體免疫系統功能+動物免疫物質基礎的作用=抗體效價。事實上村級動物防疫員都是按照規定操作的,“抗體效價是否達標”與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工作好壞并無多大關系。說句難聽的話,如果動物遇到了強毒力病原的侵襲,抗體效價考核得分可能更高。最能代表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成績的考核項目就是“動物的免疫密度”和“動物免疫檔案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