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區中醫院(300050)樊春英
某患者,女,會計師,47歲。2015年11月20日來就診,述自覺喉中如有物梗阻4年余,4年中曾就診數家醫院,行各種檢查,包括胸部CT、喉鏡、胃鏡、腸鏡、肝膽胰脾B超等相關檢查,均提示未見異常。期間各處就診服草藥數百劑,未見好轉,仍反復發作?,F癥見:咽中異物梗阻如有炙臠,胃脘部脹滿,脅肋脹,乏力懶言,食欲不振,納呆,寐欠安,便秘,并述每至晚間癥狀加重,兼見一側鼻塞、目內眥癢,同側偶發耳鳴。舌質紫暗,有瘀點,苔白膩微黃,邊有齒痕,脈弦緩。自述曾有巨大情志刺激后,突然發病。并伴有慢性鼻炎史10年余。辨為肝郁脾虛,氣郁化火。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火。擬方如下:旋復花10克,郁金10克,瓜蔞12克,枳殼6克,厚樸6克,黃芩12克,梔子12克,大黃6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陳皮6克,黨參10克,生黃芪10克,生赭石30克,浙貝母10克,生甘草10。三劑后患者訴喉中堵塞感減輕,七劑后喉中清爽順暢。繼服2周后,患者訴喉中依舊清爽,未出現堵塞感。
筆者以為該患者素體脾虛濕盛,痰飲內阻,復受情志刺激,導致肝郁氣滯,痰氣博結,郁而化熱化火,氣機逆亂,痰火上擾,最終導致五臟氣逆,胸膈痰結,則喉中如梗,形成梅核氣?;颊咔胺兴帞蛋賱┪匆娒黠@改善,閱其前方,大都以半夏厚樸湯為主方。慮其病程較長,痰氣寒熱互結,虛實夾雜為其主要病機。綜合辯證分析,首先,肝氣郁結作為梅核氣的基本病因病機,情志不舒,肝氣郁結,進一步循經上逆,結于咽喉,據此疏肝解郁健脾成為治療梅核氣的常用方法,臨床常用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療。其二,梅核氣與氣機不利有關,因此凡是影響人體臟腑功能活動異常,導致“氣”的升降運行失常的困素,均可引發該病,多數學者認為胃氣上逆是梅核氣的關鍵病機之一,治法上在辨明臟腑歸屬基礎上,對其功能進行調理,從氣而治,治療上選用具有健脾和胃降氣作用的旋覆代赭湯也是重要的治法之一。其三,梅核氣的主要病因病機之一還在于咽喉部痰氣互結,痰氣互結于咽喉是梅核氣發病的關鍵。因而臨床上化痰藥、化濕藥和利水滲濕,對治療梅核氣的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四,脾虛失于運化,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濕聚痰生,痰濕阻滯,土壅木郁,肝氣上逆,痰氣交阻,結于咽喉而發病。因此,脾虛是梅核氣發生的重要病理基礎。治療中健脾化濕,淡滲利濕是梅核氣治療需要兼顧的重要方面。其五,氣郁化火,痰郁化熱,痰熱互博,在梅核氣的發病過程中,應當是受到高度重視的問題,祛痰理氣,應兼顧清熱,理氣應避免香燥之品化燥化熱。因此,在選方用藥方面需兼顧之。
筆者在綜合考慮辨證分析患者病因病機的基礎上,借鑒經典及前人經驗,以半夏厚樸湯,旋復花代赭石湯,二陳湯為基礎,和胃降逆,健脾化痰,配以黃芩、梔子、大黃、牡丹皮清熱涼血,枳殼、郁金、瓜蔞、浙貝開郁化痰。從而使氣機調暢,脾胃運化正常,痰去熱散,患者癥狀減輕,服藥1月后,患者一如常人,諸癥盡去。梅核氣總由憂思惱怒、情志不暢所致,故治當調暢情志,在排除患者其它臟器病變后,在辨證論治的同時,還須對梅核氣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建議患者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益于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