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院(529000)張海芹 林少娟 劉海燕 黃煥南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5年10月應用隨機數字表將我院92例CPID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6例、實驗組46例。入選標準:符合CPID診斷標準[1];患者均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語言及認知障礙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對照組,年齡23~53歲,平均(40.15±4.36)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3.06±0.72)年。實驗組,年齡25~55歲,平均(40.29±4.41)歲;病程2個月~9年,平均(3.10±0.79)年。組間一般性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CPID護理(即藥物護理、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等),實驗組實行綜合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綜合護理。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鼓勵患者傾述對CPID的認知,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如自覺病變部位敏感而羞于就醫;因工作繁忙而忽視疾病,導致病情遷延等);講解規范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介紹療效顯著病例,以增強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念;此外,護士還應指導患者通過音樂療法、放松療法進行自我情緒管理,以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②綜合健康宣教。通過小講課、小講座等形式講解CPID病因、治療、預后情況;采用健康宣教手冊、健康宣教視頻等多樣化宣教形式增強患者疾病預防及管理能力,以調動患者積極性;避開治療、護理高峰期,每天下午3:30~4:00組織患者練習盆腔康復體操。③綜合營養指導。鼓勵患者多飲水,遵循清淡、少油的飲食原則,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此外,護士還應充分尊重患者飲食喜好,與患者一同制定個性化營養計劃,以促進患者正氮平衡。
1.3 觀察指標 干預7d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出院后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半年復發率。臨床療效,痊愈:臨床體征、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B超顯示炎性部位/包塊全部吸收;顯效:臨床體征、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顯著改善,B超顯示炎性部位/包塊吸收大于50%;有效:體征、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好轉,B超顯示炎性部位/包塊吸收30~5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應用我院自制滿意度測評表評價患者滿意度,滿意:81~100分;較滿意:60~80分;不滿意:低于60分。滿意度=較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組間計數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及復發率 7d后實驗組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6例、8例、10例、2例,對照組分別為11例、14例、13例、8例,實驗組總有效率達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82.61%(χ2=4.039,P=0.044)。
經過7~1 0 d治療兩組患者病情均得以緩解,實驗組半年復發率為4.35%(2/4 6),顯著低于對照組1 9.5 7%(9/46)(χ2=5.060,P=0.024)。
2.2 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分別為33例、12例、1例,對照組分別為24例、16例、6例,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86.96%(χ2=3.866,P=0.049)。
CPID以女性內生殖器、盆腔腹膜以及周圍結締組織慢性炎癥為主要病理改變,以白帶增多、月經紊亂、腰骶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慢性婦科疾病。據統計,我國育齡期女性CPID發生率及復發率分別為40%、25%,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情緒、飲食、日常生活習慣是影響CPID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實驗組針對上述因素,施以綜合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性)、綜合健康教育(可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患者疾病預防及管理能力)及綜合飲食護理(可避免不良飲食刺激,促進正氮平衡,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干預后,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半年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有助于促進CPID患者康復、提高滿意度、減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