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宏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禾馱鄉畜牧獸醫工作站,甘肅定西 748400)
早期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王福宏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禾馱鄉畜牧獸醫工作站,甘肅定西 748400)
仔豬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斷奶應激和營養應激等,在不當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各種應激直接影響到仔豬的生長發育,可使斷奶后的仔豬生長停滯。降低斷奶后仔豬的腹瀉和死亡率,促進仔豬健康快速的生長。來提高養豬生產者的經濟效益。
斷奶仔豬;斷奶方法;飼養
1.1 斷奶條件
確定仔豬的斷奶時間,主要是根據消化系統成熟程度(吃料量、吃料效果)、仔豬免疫系統的成熟程度(發病情況)、保育舍環境條件、保育舍飼養員飼養斷奶仔豬技術的熟練程度等來確定。因此,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斷奶。
1.2 斷奶的常用方法
1.2.1 一次斷奶法 當仔豬達到預定斷奶日齡時,將母豬隔出,仔豬留在原圈飼養。母豬在斷奶當天停止喂料(喂水),然后恢復空懷期的飼料量及配料。仔豬應在7日齡左右開始誘食,并設小水槽。仔豬斷奶后很快就會適應吃料,飼料可干喂,也可濕喂。此法簡便,并能促使母豬在斷奶后迅速發情。
1.2.2 分批斷奶法 在母豬斷奶前數日先從窩中取走一部分個體大的仔豬,剩下的個體小的仔豬數日后再進行斷奶,以便仔豬獲得更多的母乳,增加斷奶體重。一般是在斷奶前7d取走窩中的一半仔豬,留下的仔豬不得少于5~6頭以維持對母豬的吮乳刺激,以防止母豬在斷奶前發情。
1.2.3 逐漸斷奶法 在斷奶前4~6d開始控制哺乳次數,第一天讓仔豬哺乳4~5次,以后逐日減少,使母豬和仔豬都有一個適應過程,最后到斷奶日期再把母豬隔離出去。
2.1 合理分群
斷奶后仔豬約2周左右可以分群飼養,分群時嚴禁把個體大小差別較大的合群飼養,一定把體形、體重基本一致的合為一群,密度適中,按每頭豬0.9m2的面積計算每欄的飼養頭數,每欄最多在15頭左右,飼養密度太大會發生咬尾、咬耳現象,不利于仔豬的生長。防止搶奪弱食,幫助建立群居秩序,分開排列均勻采食;固定生活地點,使吃食、睡覺、排便三定位,保持圈舍干燥清潔;供給充足飲水,合理搭配日糧。
2.2 喂料
斷奶后一周內的仔豬要控制采食量,喂八成飽為宜,實行少喂勤添制,每天喂4~6次,后逐漸過渡到自由采食,在不發生營養性腹瀉的情況下,盡量讓仔豬多采食。斷奶后10~20d內,依然喂給斷奶前飼喂的乳豬料,乳豬料換為仔豬料時應有5~7d的過渡期,逐漸減少乳豬料的飼喂比例,直至完全飼喂仔豬料。
2.3 飲水
為了保證飲水,斷奶仔豬最好使用自動飲水器,既衛生又方便,豬飲水主要在早上9:00到晚上7:00之間,高峰在下午3:00到4:00,要保證隨時供給仔豬清潔的飲水。
3.1 斷奶仔豬的環境條件
3.1.1 溫度和濕度 斷奶仔豬適應的環境溫度是:30~40日齡為21~22℃,41~60日齡為21℃,60~90日齡為20℃。為了能保持上述的溫度,冬季要采取保溫措施,除注意房舍防風保溫和增加舍內飼養密度以保持舍溫外,最好還要安裝火爐、暖氣等。保育舍內濕度過小,仔豬飲水增加,常引發腹瀉,不利于舍內衛生,同時皮膚干燥搔癢,常蹭磨,易造成皮膚損傷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機會;濕度過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易引發一些疾病,斷奶仔豬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生產中雖達不到這個水平,但應盡量控制在此標準內。
3.1.2 舍內衛生與保持空氣新鮮 豬舍內要經常清掃,每天至少3次,定期消毒,殺滅病菌,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豬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對豬的毒害作用具有長期性、連續性和累加性,因此要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有足夠氧氣含量,對舍欄內的糞尿有機物應及時清除處理,減少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產生。寒冷季節不要在舍內搞耗氧式的燃燒取暖,以免降低舍內氧氣濃度,致使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濃度增加,不利于斷奶仔豬的生長和健康。
3.2 做好看護管理和預防
合理安排仔豬的采食區、飲水區和休息區。新斷奶轉群的仔豬吃食、臥位、飲水、排泄區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強調教訓練,使其形成良好的睡臥和排泄習慣,這樣既可保持欄內衛生,也便于清掃。斷奶仔豬由于斷奶應激反應,消化道內環境發生變化,易引發水腫。仔豬水腫病多發生于斷奶后的第二周,發病率一般為5~20%,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百。生產中應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是減少應激,特別是斷奶后一周應盡量避免飼糧更換、去勢、驅蟲、免疫接種和調群,斷奶前一周和斷奶后1~2周,在飼糧中加喂抗生素和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進行預防均有一定效果。仔豬腹瀉是仔豬階段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輕者影響生長增重,重者繼發其它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要加強預防措施。
3.3 科學配合適時斷奶
仔豬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基本成熟,體質健康時進行斷奶,可以減少應激。如4周齡斷奶比3周齡更能抵抗應激,鑒于此種情況,建議4周齡斷奶。
3.4 加強環境控制
舍內要求清潔衛生,有足夠的趴臥和活動空間,一般每頭斷奶仔豬所需面積為0.3m2。舍內溫度27~30℃,濕度50~70%。
3.5 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斷奶仔豬應強調做好免役接種工作,特別是豬瘟、鏈球菌、五號病、水病、大腸桿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同時要進行藥物預防,可在飲水中適當添加復合維生素以提高抗應激能力。對患病的斷奶仔豬要及時治療,在仔豬轉群前要驅除內外寄生蟲。
3.6 其它方面
仔豬斷奶后1~2周內,不要進行驅蟲、免疫接種和去勢,避免長途運輸,最好使用斷奶前飼糧飼養1周左右,然后逐漸過渡到斷奶后飼糧,要保持舍內安靜,以減少應激發生。
[1] 譚俊敏.早期仔豬斷奶的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8,(3):61-61.
[2] 帥啟義,陳順友,葉培根.早期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J].飼料工業,2001,22(1):33-34.
[3] 劉榮平.淺議早期斷奶仔豬的營養調控[J].浙江畜牧獸醫,2002,27(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