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良 李 偉
(江津區白沙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89)
仔豬白痢病的治療與防治措施
何浩良 李 偉
(江津區白沙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89)
仔豬白痢病又叫仔豬大腸桿菌病,主要是2~4周齡的仔豬疾病,臨床診斷上以下痢,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粥狀糞便為特征,剖驗主要為腸炎變化,因豬的患病年齡和臨床表現而得名。本文簡述了仔豬白痢病的病癥、診斷和預防措施,以供參考。
仔豬;白痢?。徊≡?;治療;防治
仔豬白痢病在我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發生,能引起死亡及影響生長發育。在我地區發病率為60%左右,發病死亡率為3~5%,對養豬業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必須依靠廣大飼養人員,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控制或減少仔豬白痢病的發生。
仔豬白痢病一般是指主要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所以又叫仔豬大腸桿菌病。本菌為兩端鈍圓的短粗桿菌,長1~3μm,寬0.6μm,具有周身鞭毛而能運動,不能形成芽苞,革蘭氏染色為陰性,在普通培養基上易生長,大腸桿菌的培養物在室溫可生存數周,在水和土壤中可達數月,在60℃加熱15min可殺死,常用的消毒藥均可迅速殺死。
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常在菌,只有在動物機體抵抗力減弱的條件下,才可呈現致病力,引起初生幼畜發生下痢以至敗血癥死亡。
(1)大腸桿菌廣泛存在于各種動物和人的腸道內。
(2)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被動物糞便污染的地面、水源、飼料及其它物品中,感染途徑是吃食經消化道進入本菌,仔豬在出生后很短時間內隨呼吸吮奶而吃進去,在正常條件下,這種腸道常在菌不表現致病作用,但在某些應激因素使仔豬抵抗力減弱或消化機能障礙,便呈現一定的致病力,對抵抗力弱的仔豬引起下痢,以至成為敗血癥而死亡。病仔豬隨糞便排出的大腸桿菌毒力增強,又可引起新的傳染。
本病四季均可發生,但一般隆冬、早春及炎熱季節發病較多,而在氣候突變,如大雪、寒流或暴水后引起發病的仔豬突然增多,有時也可不治自愈。在氣候穩定時發病數少。
本病發生與仔豬日齡有關,一般產后10日~20日齡,發病較多,7日齡內和30日齡以上的為少見,但因誘發因素不同而發病的日齡也不完全一致。
本病亦可因飼養管理不善,營養結構不良,衛生條件差,運動不良和母豬老弱初產等應激因素,致使乳汁分泌過多、過少、過稀、過濃,導致仔豬消化障礙,或供乳不足,出現弱小仔豬。另外在仔豬群中,因清潔條件差,母豬乳頭、飲水太臟,豬舍潮濕陰寒,圈舍太小,擁擠,無活動地方,氣候突變等諸多原因,使仔豬降低抵抗力而發此病。
病豬主要發生下痢,糞便為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呈粥狀,有腥臭味,嚴重時為米湯狀,有時糞中混有氣泡。體溫一般不升高,能跑動,有食欲,如不及時采取處治措施,下痢逐漸加劇,肛門周圍、尾及后肢常被稀糞沾污,仔豬精神萎頓,食欲廢絕,行動不穩,寒戰,鉆草窩,往往并發肺炎,如治療不當,經5、6d后死亡。病期長的延至2、3周以上,病程較長而恢復者,則生長發育緩慢為后遺證。
本病根據發生特點,癥狀,病理變化,衛生條件,日齡及氣候等分析,病理剖驗是卡他性腸炎,容易診斷,只有必要時才做細菌學檢查。
本病病原系大腸桿菌所致,一旦發現仔豬白痢后,必須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一般大多治療的原則是抑菌,收斂,固涉,分消及促進消化,根據不同的誘發因素,介紹幾種治療藥方,供參考選用:
(1)磺胺脒0.5g,小蘇打0.5g,乳酸鈣0.5g,兌水一次服用份/頭。
(2)痢特靈0.4~0.5g,分兩次口服份/頭。
(3)金毒素或土毒素糖粉0.2~0.4g,每日兩次份/頭。
(4)氯毒素注射液250mg,每日1~2次肌注,連注2日份/頭。
(5)白頭翁5g,紫草3g,粟殼3g,地榆5g,木通5g,滑石5g,大黃1g,甘草1g,煎水口服,一日兩次,連服2日份/頭。
(6)蒼術3g,陳皮3g,厚樸5g,山渣3g,淮山3g,白芍3g,澤瀉3g,甘草1g煎水口服,一日兩次,連服2日份/頭。
(7)黃蓮2g,黃柏3g,大黃1g,銀花3g,丹參3g,烏梅2g,甘草1g煎水口服,一日兩次,連服2日份/頭。
(8)埋線療法:穴位后三厘,脾俞,尾本。一般用21號羊腸線,2~3cm長浸酒精中,穴位用碘酊消毒后,用縫針于穴位下方將羊腸線引入穴位部皮下,剪斷兩端線頭。
仔豬是商品豬和選留種公、母豬的第一源泉,仔豬白痢病原分布廣泛,誘發因素甚多,養豬單位(或個人)要提高仔豬成活率和保證仔豬的健康生長發育,仔豬白痢又是普遍而又經常發生的疾病之一,造成的損失很大,直接影響整個養殖業的發展,所以對本病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做好仔豬白痢的預防工作。
(1)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和選留,選留健狀的母豬,調節好母豬的營養結構,搞好母豬圈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對不合格的母豬圈要改善,使母豬產前產后能有足夠的運動場所。
(2)做好仔豬的飼養管理工作:調節豬舍的溫度和干濕度,在仔豬出生后7~10d的開始補飼,促進仔豬消化器官早期發育,增強營養,防止異食,增強抵抗力,減少仔豬白痢的發生。
(3)做好仔豬的營養調劑,在飼料中保證營養充足,齊全,足夠的粗蛋白,粗脂肪,糖份,礦物質,維生素和飲水,保持飼料多樣化,滿足青飼料。
(4)藥物預防:用0.2%高錳酸鉀溶液滌洗母豬乳頭,或用0.1%溶液2~3cc放入飲水中,讓其自飲。用金毒素或土毒素粉拌入飼料中飼喂也可防止仔豬白痢的發生。
[1] 陳義容.淺析仔豬紅黃白痢病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2007,34(3):107-108.
[2] 朱耀星.仔豬白痢病的防治措施探討[J].云南畜牧獸醫,200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