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軍
(遼寧省朝陽縣尚志鄉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朝陽 122000)
一例牛巴氏桿菌病診療體會
劉興軍
(遼寧省朝陽縣尚志鄉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朝陽 122000)
2015年10月6日,朝陽縣尚志鄉王某花23000元錢,在某牛販子手中購買了14頭肉用犢牛,大約4~5月齡左右,購牛第二天10月7日早晨就開始有牛發病。發病情況如下:
牛巴氏桿菌??;診斷;原因分析;治療
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減退,體溫較高,呼吸困難,干咳,鼻孔流出泡沫樣鼻液后呈濃性,接著出現拉稀癥狀。當日由當地土獸醫按照流行性感冒給予治療,用藥主要為大頭孢、安乃近、地塞米松等,治療一周后不見效果,并出現死亡現象,這時已花費醫療費用5000余元,此時已經死亡犢牛2頭,其余12頭在病中。
10月14日縣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派專家到達現場對剩余的12頭病犢牛進行臨床檢查:當時情況是,病牛體質嚴重消瘦、毛焦、心率不齊、體溫升高至41.3℃,呼吸困難且頻率加快達到25次/min,心跳加快至100次/min,鼻鏡發干、結膜潮紅、眼角流出粘性分泌物、鼻孔流出泡沫性鼻液、支氣管出現呼吸音等癥狀。同時,為了進一步確診,對近期死亡犢牛進行了剖檢檢查,結果是胸腹腔內有大量滲出液積存,胸腔有黃色纖維性滲出,嚴重包裹肺臟,右肺嚴重腫脹、變性,呈大理石樣,顏色為黑色,觸之堅硬,呈肝樣變化。右肺水腫,肺與胸膜粘連,心包積液黃色干酪樣纖維素性滲出包裹心臟,心臟與胸膜粘連。通過畜主口述、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牛傳染性巴氏桿菌病。
巴氏桿菌病主要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畜禽和野生動物的一種傳染病。病的特征是急性敗血癥和組織器官出血性炎癥。巴氏桿菌為動物的常在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呈健康動物帶菌,當飼養管理不當,環境與飼料改變,受寒感冒,過度疲勞,長途運輸,饑餓等原因降低抵抗力時,即可使病原菌侵入體內,經淋巴液而入血流大量繁殖而引起發病,病畜全身組織器官、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均有本菌,成為傳染源,還可以經皮膚粘膜傷口或蚊蠅叮咬而感染發病。筆者認為:王某的牛發病的主要原因是:(1)月齡太小,不能適應變化了的飼養管理條件,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水土不服。(2)經過長途運輸身體疲勞、饑餓等,身體抵抗力嚴重降低。(3)10月份正是秋冬交替季節,氣候變化快、溫差大,容易造成受寒感冒。(4)牛販子運牛缺乏檢疫手續,情況不明,有可能犢牛從輸出地就是隱形感染者。
靜脈注射青霉素,按說明書用藥,配合強心、解熱等藥物,每日注射3次,連用一周,接著再用磺胺藥物治療3d,經過10d的治療和精心護理,其余12頭痊愈。
通過此病例,筆者認為:(1)自繁自養,確需引進動物時要詳細了解飼養戶飼養狀態。(2)異地購牛首先要了解當地的氣候、飼料、飼養管理條件等。(3)引入動物時一定要有輸出地產地檢疫證明。(4)購買動物時要有專業人員在現場進行健康檢查,確定健康后方可購入。(5)新購進的動物要經過14d隔離觀察,確定健康后在進行混群飼養。(6)加強圈舍和畜體消毒,理想消毒藥為圈舍用2~4%氫氧化鈉液噴灑消毒,畜體用0.03%過氧乙酸消毒。
[1] 施利波.一例牛巴氏桿菌病的診治及體會[J].福建畜牧獸醫,2014,(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