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琴
(如東縣洋口畜牧獸醫站,江蘇南通 226407)
豬偽狂犬病的發生與治療
石 琴
(如東縣洋口畜牧獸醫站,江蘇南通 226407)
豬偽狂犬病是由疤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可導致: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死亡、產木乃伊胎及弱仔;新生仔豬發生大批急性死亡,伴有嘔吐、腹瀉及發抖,震顫和運動失調等神經癥狀;免疫抑制豬只對其它疫病易感性增加,影響仔豬生長發育。豬偽狂犬病是危害養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就從豬偽狂犬病的病發原理及治療做簡要概述。
豬偽狂犬病;病原;癥狀;治療;措施
現階段,養殖場中待分娩的母豬首先會感染此病。發病豬很多是15日齡以內的豬仔,發病和死亡率都會達到一個高峰期,在以后會慢慢減少。成年豬多為隱形感染,輕微發病,極少死亡。
1.1 病原
偽狂犬病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皰疹病毒亞科的豬皰疹病毒I型,可感染家畜和多種野生動物,除豬以外的其它動物發病后通常呈現發熱、奇癢及腦脊髓炎等典型癥狀,致死率極高。
1.2 臨床癥狀
初生乳豬:多在產后2~3 d發病,病豬起初寒顫,精神極度沉郁,吮乳無力,體溫41~41.5 ℃;有的叫聲嘶啞、流涎、眼瞼口角水腫;有的運動共濟失調,頭頸歪向一側,作圓圈運動;有的腹瀉、嘔吐或后肢癱瘓,犬坐呼吸,繼而倒地,四肢劃動,數分鐘后站立恢復正常,數小時后又發生,1~2 d病豬吐白沫、磨牙、呆立或盲目行走,抽搐、癲癇、角弓反張,死亡率100%;斷乳前后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較初生仔豬低,但仔豬拉黃色稀糞的死亡率達100%;成年豬。一般為隱性感染,主要表現呼吸系統癥狀,如咳嗽、打噴嚏、呼吸減慢、發燒、厭食。但豬體長期帶毒和排毒,成為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整體生產性能差;懷孕母豬。流產、木乃伊胎、死胎、產弱仔。病理解剖可見腦膜充血、出血、腦脊髓液增多;肺水腫、部分有出血點;扁桃體腫漲、出血;腎臟彌散性出血;胃腸黏膜有炎癥,胃底部出血;部分喉頭黏膜出血。
1.3 病理變化
剖檢主要表現為腦膜充血,水腫、出血,腦脊液增多,淋巴結腫大,胃腸黏膜可見卡他性炎癥,胃底部有明顯出血區,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體出血,水腫,并有纖維素性壞死性偽膜覆蓋。有的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有的出現肺水腫。肝腎有特征性壞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紅色暈圈,具有診斷意義。流產胎兒的肝、脾及胎盤絨毛膜有凝固性壞死。
1.4 流行特點
豬是豬偽狂犬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豬偽狂犬病毒能引起豬臨床、亞臨床和潛伏感染,還可感染牛、羊、犬、貓、鼠、實驗兔等。豬偽狂犬病毒可與其他傳染病并發感染,例如藍耳病、圓環病毒、豬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細小病毒、附紅細胞體、弓形蟲、鏈球菌等。主要傳播者是病豬、帶毒豬、以及老鼠,隱形感染豬和康復豬可以長期帶毒,特別是無癥狀的帶毒豬,可持續排毒一年,在病毒的保存和傳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易感豬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發生傳染。直接接觸傳染主要是豬偽狂犬病毒可經過胎盤傳遞給仔豬,但免疫球蛋白卻不能,所以對胎兒的感染是致命的。病毒在豬場中可通過豬多次傳代,能使毒力增強;患病母豬可以經乳傳給仔豬,引起本病的暴發,泌乳母豬感染本病的一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現,可持續3~5d,此時仔豬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間接接觸傳播主要是空氣傳播,尤其是在豬場內和鄰近豬場中。
2.1 加強飼養管理
未發病的豬群,應加強和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和水平,提供全價飼料,完善消毒制度,搞好環境衛生,實施全進全出。盡可能的減少各種應急因素的產生,最大限度的限制提高豬群的抵抗力。
2.2 加強檢疫、科學引種
引進的種豬除考慮種質外,更重要的是種豬的健康狀況。因為引種不慎會把豬偽狂犬病引入本場造成大范圍感染發病。對新引進的種豬要進行嚴格的檢疫,引進后要按規定時間隔離觀察、抽血檢驗,對檢出陽性者,立即按相關規定處理。
2.3 免疫接種
目前對本病無特效藥治療,主要以預防為主,以應用疫苗免疫接種作為防制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用偽狂犬基因缺失苗給出生小豬滴鼻。用基因缺失滅活苗進行注射:仔豬5~6周齡是注射1頭份(若1日齡滴鼻的劑量應減半);感染壓力大的豬場應于11~12周齡加強免疫1次:后備種豬基礎免疫后,于配種前一個月肌肉注射1次;懷孕母豬在產前4周加強免疫1次;生產公豬每6個月肌肉注射1頭份;若采取全群的免疫方法,每年至少3~4次(每3個月到4個月1次)。同時做好抗體檢測工作,對抗體水平較低的豬應及時補免,以防止偽狂犬病毒的感染。
2.4 定期免疫監測
由于疫苗抗原含量、母源抗體水平、豬群健康狀況、生產管理等的不同,不同豬場的免疫程序也不相同,免疫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應定期進行免疫抗體水平監測,確保免疫效果。采用鑒別ELISA診斷技術,選擇全部公豬,母豬、仔豬及肥育豬各20~30頭進行抗體檢測,一般1年進行2次檢測。
2.5 藥物治療
發病肥育豬場的處理方法:為了減少經濟損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發病乳豬、仔豬予以撲殺外,其余仔豬和母豬一律注射偽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乳豬第一次注苗0.5ml,斷奶后再注苗1ml;3月齡以上的中豬、成豬及懷孕母豬(產前1個月)2毫升。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偽狂犬病油乳劑滅活苗。但是,經免疫接種的豬只能防止發病,不能抵抗強毒感染和帶毒排毒。所以,除免疫注射外,應加強豬場的一般綜合性防治措施,防止偽狂犬病的傳播。
豬偽狂犬病給養殖業造成較大影響和經濟損失。現階段,只有對豬場應制定和嚴格執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監測豬群抗體水平,對豬群進行血清中和試驗,淘汰感染和帶毒陽性率高的豬,對所有的飼養設備及環境徹底消毒。豬場出現大批發病時,要及時隔離并進行實驗室檢驗,確診后對癥治療,以免疫情蔓延,造成重大損失。
[1] 郭承建,李新亭,周洪學.豬偽狂犬病和圓環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診治[J].養殖與飼料,2003,(10):38-39.
[2] 吳清民.獸醫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