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軍
?
“5S”管理解決衛生難題
□王黎軍

萬瑋攝
有一種被全世界公認的先進管理方法:“5S”管理?!?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針對生產現場中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具體來講,“5S”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因為這五個日語單詞用羅馬字母拼寫時,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5S”。日本企業的生產現場以干凈、整潔聞名于世,其現場改進的第一步往往是從開展“5S”活動開始?,F在,“5S”管理已經被推廣到各行各業。
如果我們把教室看成是一個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生產現場,采用“5S”管理方法,也能有效解決環境衛生問題。
整理。整理就是將教室里的物品進行分類,明確區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保留需要的,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走,保留的依據是“是否與本區域內的教學活動有關”。墻上與教學活動無關的粘貼物要徹底清除,教學活動中多余的和暫時不用的教學設施、勞動工具、垃圾收集設施(教室不是垃圾場)要移出教室,教學活動中產生的廢物和垃圾要由學生自己收集并帶出教室。每個人桌子里的垃圾和與教學活動無關的物品也要清除干凈。黑板上的粉塵、講桌上的粉筆頭也要及時清理干凈。
整頓。整頓就是把有用物品按所需數量有條理地放在規定的位置,并做好標識,杜絕亂堆放、物品混淆等無序現象的發生。課桌椅的地面上要有定位標志,以便桌椅隨時對齊;勞動衛生工具也要貼上標簽,固定位置擺放;文件、通知、課表及獎狀等物品必須粘貼在宣傳欄內或存放在文件夾中;講臺上的物品必須固定位置擺放,不能把整盒粉筆全部放在講臺上。對教室的各種物品要按照“定點”“定位”“定量”三項原則規范化整頓,同時需要明確責任人以及整頓時間。
清掃。清掃就是將教室內所有的地方及教學時要使用的儀器、設備、設施、用品等打掃干凈,使現場始終處于無垃圾、無灰塵的整潔狀態。值日生只負責公共區域的衛生清掃和保潔,值日生的人數要按工作量確定,并明確值日生的責任區域和清掃質量要求。每個人要劃定自己的個人責任區,隨時做好責任區的清掃和保潔工作。公共區域出現垃圾由值日生負責,個人區域出現垃圾由個人負責,做到權責明確,責任到人。
清潔。清潔就是對教室環境和個人衛生經常進行整理、整頓和清掃,即對以上三個環節,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監督檢查,始終使現場保持整潔的狀態。班級應成立“5S”管理委員會或“5S”小組,每天負責檢查每個人和值日生責任區的清潔情況,作好記錄,及時要求責任人整改。這個環節的主要工作就是堅持檢查、及時整改,一旦形成習慣,整潔的環境就形成了。
素養。素養就是學生自覺遵守各項規定和規則,每個人都養成保持精神飽滿、儀表整齊及保持環境清潔的良好習慣。長期的整理、整頓和清掃讓學生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成為一種能力。學生的素質提高了,破壞環境的學生則沒有了,值日生可以很輕松地完成清掃工作。這種素養也會遷移到班級其他管理活動中。
“5S”管理方法簡單快捷,投入勞動力成本低,效果明顯。長期以來,我們實施班級“5S”管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建筑科技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