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宏
?
衛生教育的六個“一”
□沈智宏
如何引導“00后”的孩子愛清潔、會勞動呢?可以從六個“一”著手。
整“一”衣。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青春期的孩子總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尤其是在團隊中,他們愛美、愛表現。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從打理好個人形象做起。開學初,我根據《中學生守則》,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在《班級公約》中明確了發型、服裝、飾物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比如:不允許染發、燙發,要露眉、露耳;不允許穿奇裝異服,衣服要勤換勤洗等。但是,許多孩子做不到。我抓住學校召開運動會的機會,在班會課上,利用“班班通”設備,展示了形象頗佳的學生的生活畫面,并利用PPT課件和flash動畫,將清潔與邋遢、優雅與粗鄙進行比較,把形象美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中。運動會中,我班學生的美麗形象和耀眼表現成為學校的一道風景。

楊從明攝
撿“一”瓶。學校沒有提供開水,同學們總愛買飲料喝。作為班主任,我除了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們提供飲用水外,還會在飲料瓶上做文章,督促學生發現一個撿一個,集中放于教室的儲物柜內,作為班級手工制作和創意模型制作比賽的原材料。
集“一”紙。衛生最大的敵人是廢紙。為此,我安排專職衛生管理員,負責收集廢紙,將揉成團的廢紙展平,集中存放。期末,我們把廢紙賣給收購站,作為班級活動經費。剛開始,孩子們對此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顧,當廢紙“變成”獎品后,孩子們恍然大悟:不丟一張廢紙,代表著一份責任;不浪費一分錢,也是勞動教育。
設“一”崗。剛升入初中的孩子,年齡尚小,自制力不強,問題總有反復,特別是班級中留守兒童居多,他們缺乏家庭衛生監管,衛生習慣差。于是,我班設立了衛生監督崗,監督違反班級衛生管理的孩子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
送“一”言。教育是語言的藝術。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言語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可小覷,尤其是老班的評價。在和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我十分注重自己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盡量做到嚴肅中有活潑,詼諧時有莊重。孩子亂扔廢紙,我會提醒他們“扔掉過去是可以的,但撿起來才有美好的未來”;孩子衣衫不整時,我會告訴他們“整理好裝束,就是整理心情,整理人生”。
踐“一”行。班級中,經常組織洗衣服、疊衣服、拖地比賽,優勝者授予“勞動之星”的稱號。每到節假日,我還布置家庭勞動作業,諸如植樹、種菜、澆花、做飯等,讓家長配合,拍下視頻,進行評比。同時,我會把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課、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孩子們的勞動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利辛縣利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