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名會借力的班主任

“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一位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懷著這樣的教育理想,我開始了我的班主任生活。雖然現實與理想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但如果我們能夠跳出常規思維,整合社會資源為教育所用,就會帶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從而成長自己。
我所在的學校地處偏遠農村,班級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孩子,他們不但學習基礎差,而且對未來沒有信心,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如何幫助這些孩子,我苦苦追尋。
我想用全部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靈,可是我的力量有限,根本無力承擔所有孩子的生命成長。開學一個月,班級就出現幾次打架事件,我與學生談話,找家長協商,采用扣分批評懲戒等方式,但班級打架事件仍頻頻發生。那一陣子,我感覺很無力,孩子們對我的批評和談話也產生了抵觸。我開始反思,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而是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內心強大的人,成為勇于改變自我的人。誰能夠給學生這種力量?又該如何滿足所有學生的多元需求呢?
一次乘車時,我和一位民警坐在一起,攀談中,我了解到他剛大學畢業,正好在我們當地的派出所工作。我們交談得十分開心,他講了很多他讀初中時的故事,我們還互留了電話號碼。下車時,我提出一個請求,希望他能夠來班級講講他的故事。他表示愿意和孩子們做朋友。就這樣,在一個恰當的時間,我請他來到班上。當他身著警服,英姿颯爽地走進教室,向孩子們行軍禮時,孩子們眼中閃耀著亮光,被年輕帥氣的警察哥哥吸引了。他們全神貫注地聽著警察哥哥講法律知識、破案故事,以及如何保護自己,怎樣正當防衛。預計一個小時的交流,在孩子們的一再要求下,持續了三個小時。
孩子們在歡送警察哥哥離開的時候,警察哥哥囑咐孩子們:“以后你們就是我的弟弟妹妹了,一定要好好表現,哥哥會常來看你們的。”這位民警同志離開后,孩子們一直處于興奮中,他們因為和警察哥哥做了朋友,很自豪,也很得意。此后,每個孩子的身上像注入了一股正氣,他們像維護和平的使者,不再挑事,不再打架,而且對警察這一職業無比向往。
同樣的話,由合適的人來說,似乎更加有效。這一次活動帶來的積極效應,給我很深的感觸,同時也啟發了我,孩子們將來要成為社會人,既然我的資源有限,我的能力不足,為何不借用社會這個大群體,為教育所用,幫助孩子們去發現自我、成長自我?
為了感謝這位民警參與孩子們的生命成長,我特意給他的單位寫了感謝信,單位還對他提出表揚,非常支持他來學校做義工。此后,他時常過來看孩子們,或是帶點小禮物,或是為孩子們買一些學習用品,鼓勵孩子們做最棒的自己。
孩子們與警察哥哥結交為朋友之后,我開始有意識地尋找身邊的資源,為我所用,讓他們走進孩子們的成長之中,幫助孩子們找到最美的自己。一次外出學習,我認識了一位在我住宿的賓館打工的小姑娘,聊天中得知她和我是老鄉,我們聊得很投機,她講了這幾年在外打工的辛酸和不易,特別懷念上學的時光,臨行時,我們互留了電話號碼,我還邀請她下次回家時來我的班級給弟弟妹妹講述她的成長故事。
一次假期后,她給我打電話,想來班級看看弟弟妹妹們。我特意在學校門口等她,把她接到班級。孩子們認真地聽著她講自己的故事,沉浸在她的故事中,感受著她對上學的懷念,以及讀書時不好好學習的遺憾。分享完自己的成長故事后,她對弟弟妹妹們說,一定要努力多學習知識,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以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孩子們則對姐姐承諾,一定努力學習。
為了打開孩子們的視野,我開通了博客,在博客中展示孩子們的生活,讓更多關心孩子們的人能夠每天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和變化。無意間,孩子們開始朝著向上、向善、向陽的方向成長。隨著各行各業的人開始走進班級,孩子們通過他們的故事了解了社會,在他們的身上找到了自己。
我們跨界融合社會資源,多一種思維,多一種角度做教育,結果豐富了我們的教室,精彩了我們的成長。教育無他,唯有榜樣與愛,我已經跨界,接下來應該破界,整合社會優質資源,讓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融合。
我開始不斷提純、萃取社會資源,讓教育回歸到本質,讓教育生活更加通達、透亮、系統。有人說,夢想不是用來實現的,夢想是為了使今天的事情變得有意義,夢想可以幫助學生走過一段美好的日子。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農村孩子缺少一種農村的情懷,價值觀和世界觀出現了偏差,為了在孩子們心中栽植善良和愛的文化,我開始在學生的心靈播種夢想。
明宣比其他同學高出一頭,脾氣暴躁,經常欺負小同學,我多次批評教育,他未曾改變,同學屢屢告狀,我也無計可施。
在“漂流瓶”的啟發下,我為班級孩子們買了“夢想瓶”,將專屬于孩子們的夢想裝進瓶子里。這樣,孩子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向往。明宣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武警,可以學到很多功夫。我便想辦法,借用他人力量幫助他圓夢。
在經營博客的過程中,我結識了很多博友,在眾多博友中有一位網名叫“湯叔叔”的曾是散打冠軍。我發去邀請:“您能否做孩子的榜樣?”他雖有遲疑,但表示可以試試。
征得湯叔叔的同意,我為他專門做了一個PPT課件。孩子們看到湯叔叔騎馬馳騁在草原上,奮戰于搏擊場上,他們很羨慕,男孩子興奮地說要做像湯叔叔那樣的男人。“老師可以讓你們認識湯叔叔,不過你們首先要做個好男孩。”我趁熱打鐵。
一天,我給湯叔叔打電話,讓湯叔叔給孩子們講述他是如何學功夫,如何練就一身好武藝的。孩子們與湯叔叔交流了一個多小時,課下男孩子就聚在一起交流,如何讓自己有肌肉塊,如何運動。根據孩子的需求,湯叔叔和孩子們的每次交流都設定了一個主題,比如怎樣成為紳士,怎樣騎馬,等等。時間一長,孩子們與湯叔叔有了感情,入冬,湯叔叔特意給孩子們買來手套,孩子們戴著湯叔叔送的手套在操場上打雪仗、堆雪人,感受到來自遠方的愛。湯叔叔還給孩子們買來各種球,讓男孩子成長為喜歡運動、敢擔當、有責任感的好男孩。
孩子們特別喜歡湯叔叔,于是,我特意要求湯叔叔單獨與明宣交流,那次他們談了很久,至于談了什么,我沒有過問,但我事先把明宣的資料發給了湯叔叔。之后,我發現明宣有了微妙的變化,開始約束自己,舉止也變得文明。有一次,明宣特意給湯叔叔寫了一封信,請我把信轉發給湯叔叔:湯叔叔,您好,我特別喜歡您,您每次對我提出的要求我都在努力去做,您送我的小禮物已收到,我也要做一個像您一樣有愛心的人……我看到了明宣的成長和進步。
湯叔叔與明宣成了朋友,他們用電話、QQ、微信交流,湯叔叔教明宣如何成長自己,而明宣也會把心中的小秘密,或是小困惑講給湯叔叔聽,湯叔叔總以朋友的名義幫助他排解成長困惑。
在湯叔叔的影響下,班級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種男人文化:做一個有夢想、有作為、敢擔當、有才華的好男人。孩子們把湯叔叔看作心中的男神,而湯叔叔也成為男孩子的心靈導師,激勵著他們的成長,鼓勵著他們不斷努力。元旦時,男孩子們集體為湯叔叔買了一條圍脖,感謝兩年來湯叔叔對他們的關注和引領,而湯叔叔也答應他們在畢業前來看他們。這些溫暖的交流給孩子們注入了強大的力量,幫助他們成長。
湯叔叔生日那天,全班同學通過電話給湯叔叔唱生日歌。湯叔叔說,雖然沒有做教育者,但是他體會到了做教師的幸福。
如今明宣已經讀高一了,他學習很努力,最主要的是他愛上了運動,學會了如何讓自己成長,改變了身上很多不良習慣。他告訴我和湯叔叔:他要一直追夢。我告訴他,我們會一直支持他。
紅娟是名留守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與奶奶生活在一起。因為奶奶身體不好,所以紅娟的夢想是長大后當一名醫生。一次,朋友帶我去看中醫,我邀請替我診治的曲醫生做班級里“小護士站”的顧問,他爽快答應了。就這樣,我們互留了電話,互加了微信。每到換季時節,曲醫生便通過微信給孩子們講保健小知識,教孩子們怎樣照顧自己。紅娟通過網絡和微信學會了按摩,每到課間,她都會給我敲敲背、捶捶腰。
一年春季,全校大面積感染腮腺炎,唯獨我班在“小護士站”的精心護理下,沒有一人感染。平時,曲醫生經常帶孩子們上田間地頭采野菜,教會孩子們識別哪些野菜可以當藥材,教孩子們感恩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禮物。紅娟在曲醫生的鼓勵和指導下,迷戀上中醫,而且對未來生活充滿了自信。
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不僅給孩子們帶來健康,也撫平了他們內心的褶皺,幫助孩子們修復曾經留下的創傷,讓成長彌漫著一種恬淡的味道。在中醫文化的濡染下,我們共同為人生做功課,也在為自己尋找方向。
后來,我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將很多優質的東西融入到教室里。“一首班歌的美麗故事”讓歌唱家、作詞家、作曲家走進教室,給孩子帶來音樂文化的熏陶,讓孩子懂得人性的美麗。當姜曉波老師帶著禮物走進班級,和孩子一起唱班歌,教室里流淌著愛,溫暖著孩子們貧瘠的成長。來自利比亞的劉佳富給孩子們買書,充實了孩子的課外閱讀。山東的曹再斌堅持每天給孩子郵寄書法作品,讓孩子們每天都有所期待。北京的瞳瞳媽和李莉三年里資助八個孩子上學,用愛融化了他們成長期間遭遇的所有困難。在社會資源的融合中,我們無意間撞到幸福,學生的人生境界因此提升。
當我把教室的門打開,不僅讓孩子們看到了教室以外的世界,更讓孩子們看到了社會的優秀榜樣,感受到社會的美好,也得到優秀導師的引領。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彌補了學校教育缺乏的資源,豐富了學生成長的空間,拓寬了學生了解社會的窗口,增加了學生成長的途徑。
一直以來,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們來說,是兩個世界。通過跨界,我引進社會資源,打通社會與學校這堵墻,讓學校和社會暢通無阻,不但解放了我這個班主任,也讓學生順利地從學校走向了社會。
教育應該是無界的,送走兩屆孩子后,我真正體會到我教過的孩子雖然不是同一屆,但是他們因為愛,真正做到了無“屆”。我送給第一屆孩子“夢想瓶”,讓他們把夢想珍藏到瓶子里。換屆時,上一屆孩子會給下一屆孩子買“夢想瓶”,幫他們把夢想的文化傳承下來。
上一屆學生聯系他們的朋友、朋友的同學,組織了30多位大學生走進班級,和學生互動交流,談學習,說夢想,幫助他們排除了很多成長困惑。弟弟妹妹也從哥哥姐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他們有信心讓自己的初中生活更加精彩有趣。
今年元旦,我們特意為兩屆學生舉辦了一個“心愿派送”活動。新生把新年愿望寫下來,由老生認領,幫助新生完成心愿。那場面很感人,當哥哥姐姐將禮物和祝福送給弟弟妹妹們時,我們就像一家人。
2015級是我帶的第三屆學生。2015年11月,王清楹全家不幸出了車禍,因為手術費用不夠,她年邁的奶奶給我打電話,我把消息發到朋友圈,三屆學生全體出動,動用社會力量,迅速籌夠手術費。在募捐過程中,孩子們說:“雖然我們不同班,但是我們親如一家人,因為我們有同一個老師,我們曾得到社會的愛,我們要回報社會。”
我所帶的幾屆學生,每一屆新班級孩子的成長都有已畢業的孩子全程幫扶,班級的文化建設,抑或班級活動策劃都有哥哥姐姐們參與,參加工作的,念大學的,念高中的,他們相約定期回到他們曾經待過的教室,為弟弟妹妹講述他們曾經的故事,談他們現在的生活,哥哥姐姐們讓班級文化在他們的故事里傳承下去。
我不能領著孩子們看世界,但我可以把世界帶進教室,讓孩子們與世界接觸、相融。教育需要多元的教育方式,作為班主任的我能力有限,方式單一,但我可以借用身邊的資源打通界限,讓很多人和事走進班級,讓他們為教育所用,促使孩子們挖掘潛在的自我。
在跨界中,我們敞開了心扉,打通了屏障,融合了所有的社會資源,讓教育無界,讓成長多了一種力量,讓教育綻放異彩。社區、大自然、社會都可成為孩子們的教室,所有的一切也都可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教科書,各個領域的卓越人才都可成為孩子們的導師。做一名會借力的班主任,打破行業間的界限,如此,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才會真正地融為一體。
(責任編輯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