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柱
摘 要:二戰后的日本,國內的民眾陷入極端困難的生存境地,在這極其困難的環境下,日本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走出困境,并成功躋身進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大國。
關鍵詞:二戰;日本;經濟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發動者,戰爭后期由于受到美國的轟炸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在日本戰敗投降后,軍國主義滅亡,其建立的軍事經濟制度也隨之土崩瓦解,日本的經濟幾乎完全停泄,當時日本國內的加工工業全部停工,電力、運輸業、礦業大部分也停產。而農業生產極度萎縮,糧食供應短缺,造成物價暴漲。但在這極其困難的環境下,日本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走出困境,并成功躋身進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大國。那是有怎樣的原因使日本戰后的經濟會有如此大的變化,下面就從日本戰后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的改革和戰爭的機遇來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戰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在日本戰后去軍國化的民主改革中,經濟復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這是由于日本在戰后處于美軍的軍事占領,在美國的控制下所實施的各種戰后的政治和經濟政策都有美國主導。為了打壓日本的軍國主義,美國引進本國的民主機制,幫助日本進行民主化的改革,這次改革鏟除了明治維新遺留下的許多封建殘余和軍國體制。在改革上削奪了天皇和軍部的實力。擴大資產階級的領導力量。再者人民群眾為了擺脫困境廣泛深入的民主運動也成為政治改革的巨大推動力。在舊的天皇體制下,日本戰后經濟一片殘破物價飛漲,黑市猖獗,人民群眾爆發大規模的游行,要求粉粹法西斯主義,專制主義,為日本社會的進步,民主健康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民主的口號下,為了打破財閥家族壟斷的半封建經濟格局,為壟斷資本主義創造自由發展的條件,日本政府凍結了三井、三菱等日本當時最大財閥的證券和股票,割斷財閥的內部聯系這樣就調動了日本經濟的活力,使中小型的企業蓬勃的發展。使日本的經濟結構有較大的變革。加上二戰后美國為首的盟軍對日本進行非軍事化的改革,有美軍為日本提供保護,這使日本沒有了軍費支出的壓力,也不擔心遭受到其他國家的打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國內經濟的建設上。這些都為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的條件。
二、朝鮮戰爭
二戰后,日本的經濟陷入極難的狀況,但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卻突如其來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朝鮮戰爭把中、韓、朝三國拉進戰爭的泥塘,但卻給日本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特需訂貨”美國為了應對爆發的朝鮮戰爭需要大量軍用物資,而日本距離朝鮮的距離近,為了節省成本,向日本訂購了軍用物品。國內積壓的商品頃刻被朝鮮戰爭的軍需搶購一空,日本的工廠大規模的運作以滿足朝鮮戰場軍需。日本的工業從多年的徘徊不前到超過戰前的工業生產水平。而且促進壟斷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并且為了拉攏日本作為在亞洲推行侵略政策的前哨和對抗蘇聯和中國的橋頭堡,對此放松的了對日本經濟的限制。廢除了日本戰后對美國以及東南亞各國戰敗所需的賠款。并且大力加強對日的援助。將戰后沒收的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并不斷向日本提供貸款。美國的私人資本大規模的涌入日本國內,在日本投資辦廠,引進科技成果這些措施在當時無疑是對日本雪中送炭,為日本消除了不利的國際環境,僅在幾年時間就使日本擺脫經濟困境,使經濟迅速的騰飛。
三、教育和科技的推動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領域都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那日本是如何培養這些有高技術的人才呢!首先在日本國內對教育是長期受到重視的,在戰爭前就有著良好的教育基礎和技術成果。二戰后為了適應新的國際環境的變化,教育的重點放在從經濟發展和社會實際需要培養的人才的角度出發。非常注重職業教育的規劃,側重發展社會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能過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日本大力的投資教育行業,推動新的教育為保障經濟的高速增長,保證學校正常教育開展的同時,還采取各種措施對在職的職工理念和技術上進行再教育,提高職員經營管理知識,加強市場動態的預測和經濟情報的收集。用新的經營方式和科學技術。帶動了新產品、新材料和新工藝的不管發展,用現代化的科學與文化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日本經濟迅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組合,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民眾擁有強烈的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日本人力求最好,精益求精,還有謙虛的學習態度。沒有向上進取和創新精神,就算這個國家的資源再豐富,仍不會有重大的發展,日本的經濟發展源于它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創造,才造就今日輝煌的佳績。
參考文獻:
[1] 杜軍.對日銀“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的思考[J].當代經濟管理,2007(6)
[2] 劉國華,張小龍.日本對外投資的經驗教訓和啟示[J].理論建設,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