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生 裘國華
【摘 要】為培養創新型射頻人才需要,分析了課程群建設的背景。聯系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際,提出了創新型射頻課程群建設舉措,從改革射頻課程群教學體系、構建合理師資隊伍、整合射頻課程群創新實驗室和完善改革考核方式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射頻課程群建設主要內容,構建多平臺、多層面漸進式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學生相關射頻知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創新人才;射頻;課程群
【Abstract】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radio frequency(RF)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radio frequency curriculum group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It including reform the teaching system of RF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teachers, integrated radio frequency curriculum group innovation laboratory, improve the reform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o on. The multi-platform, multi-level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as improved.
【Key words】Innovative talents; Radio frequency(RF); Curriculum group
隨著社會信息化、現代化的不斷加快,射頻技術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1]。這對培養射頻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進行相關課程的改革和創新。課程群是現代教育思想作為指導,以某一專業或多個專業人才培養為目標,把有邏輯聯系的方法、知識等相關課程進行優化,并重新規劃形成新的課程體系[2]。課程群強調內部課程相關性和教學內容互相融合、互相貫通,以形成有機整體[3-4]。基于射頻類課程內容的關聯性,本文以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提出“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射頻和微波混合電路”、“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射頻微波電路綜合課程設計”和“ADS系統及應用技術”等五門課程作為射頻課程群進行規劃設計,在教學計劃改革、課堂教學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建設和實踐,為培養射頻創新人才開展有益嘗試。
1 課程群建設的背景分析
1.1 傳統課程設置弊端
我國傳統課程設置單一,通常設置基礎課和專業課,各大學相同專業的課程體系幾近相似,缺乏自由度、靈活性,各專業甚至同一專業不同課程之間很少發生聯系,將學生按一個模式實行培養,致使學生動手能力弱、綜合能力不強,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1.2 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新期望
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綜合國力的較量,要實現我國偉大復興的強國夢。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高校的教學需要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進行改革。其中,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顯得迫在眉睫,高校也要適時調整培養目標,加快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推動高校更好地為國家和地方建設服務。
2 射頻課程群若干舉措
課程群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涉及內容眾多,本文其中主要從改革射頻課程群教學體系、提升射頻師資隊伍、整合射頻課程群創新實驗室、完善考核方法等方面展開闡述。
2.1 改革射頻課程群教學體系
本著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學習能力,根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特點,對相關課程進行統籌分析,處理相互關系,避免重復授課,“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主要闡述宏觀電磁場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以及波導理論,為后續課程提供必要的技術基礎理論;“射頻和微波混合電路”主要敘述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和混合微波集成電路的特點,射頻微波基礎元件的傳輸線和混合電路工藝的“波導”結構;“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側重新型功能材料在電子器件中的應用;“ADS系統及應用技術”可以對射頻電路仿真模擬設計;“射頻微波電路綜合課程設計”主要進行具體微波功分器和微波濾波器的設計和分析。由此可知,“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是基礎課程,“射頻和微波混合電路”和“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屬于提高課程,“ADS系統及應用技術”和“射頻微波電路綜合課程設計”屬于應用課程。因此,對這幾門課進行有機融合,合理安排在不同學期,確保射頻知識循序漸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射頻類知識及其應用情況。
2.2 提高射頻師資隊伍
構建射頻課程群合理的師資團隊,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以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為主,建立以教授為課程群負責人。注意教師梯隊培養,不停期開展不同形式的射頻課程討論,優化射頻課程群培養體系。重視授課教師射頻實踐能力提高,積極開展教師與合作企業的生產實踐,然后再反饋到教學中。加強青年射頻教師的培養,提升課程群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水平,形成良好的射頻課程群教學氛圍。
2.3 整合射頻課程群創新實驗室
充分整合基于射頻課程群的微波技術實驗室、微波器件與天線測試實驗室、RF2000仿真實驗室、射頻與微波實驗室,電路及微波器件實驗室。構建了從驗證性、設計性實驗的基礎實驗平臺,到能開展模擬仿真、多射頻課程知識集中運用的綜合實驗平臺,以及提供設計、測試科研創新研究的軟硬件創新實驗平臺,既有課內,又有課外的多層次漸進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形成從驗證、仿真計算、加工測試于一體的創新實踐平臺,并向學生免費開放,便于學生獲得更多的創造性成果。
2.4 完善考核方式
為培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射頻設計和研究的創新和應用能力,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對于如“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重基礎性的課程,除了強調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外,還采用平時習題考核、實驗操作考核相結合,并根據學生表現獲得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對于“ADS系統及應用技術”側重于應用類課程,主要強調學生的仿真模擬設計能力,最終的成績采用上機考試,注重其動手能力,使學生學完射頻課程群后有一定的知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
3 結語
本文對創新人才培養討論了我校射頻類課程群建設背景,提出了從改革射頻課程群體系、射頻群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整合射頻課程群創新實驗室以及改革考核方法等措施。這些改革有助于提升射頻課程群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射頻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關創新能力有了提高。
【參考文獻】
[1]郭磊,余文森.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群建設與實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08:64-67.
[2]李素文,王鳳隨,邵芬,楊一軍.電氣信息類專業信號處理課程群的建設[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80-82.
[3]王艷芬,張曉光.電子信息類專業信號處理課程群的建設與改革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4):11-14.
[4]石靜,劉慧英,楊建華,盧京潮,李愛軍,李儼.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控制類課程群改革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96-100.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