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德
【摘 要】電磁運轉機是在初始能源作用下,電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所發電能再次用于電動機,二者相互作用從而實現機械的“永動”和巨大電能的輸出。它是以初始能源為基礎,所發電能為補充能源的“永動機”和發電機的組合。是能量守恒定律具有區限性的物證。
【關鍵詞】電磁運轉機;創造;能源
電磁運轉機是發電裝置和電動裝置組合而成,所以既可以用來安置在汽車等運動機械上,配以蓄電池和其它部件,就可以代替汽車或其它運輸機械的發動機。它還可以利用初始電源做它勵,再把所發電能與發電機勵磁相連接的情況下持續發電,運轉機正常運轉后就可以關掉初始電源。勵磁電壓由原來的直流它勵,變化為交流自勵。也就是說通過電能的再次利用實現勵磁的它勵到自勵的轉換。它又是以機械能作為基礎能源,而發電機發出的電能作為補充能源共同來完成機械的“永動”的。科學界普遍認為電能是由機械能轉換而來的,機械能是增加的,此時的電能的產生雖然是電磁運轉機轉子切割磁力線的結果,但與能量轉化無關,200多年來,科學界一直把發電機的電能歸功于機械能,這實際上是迎合了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種偽科學。不管是任何一種發電機,只要轉子做切割磁力線運動的發電機,電能就不可能是機械能轉化而來的,原因有四:
(1)不管是風電的葉片,水電的輪子還是電磁運轉機的電動機軸心,都是發電機轉子的一種延伸,同一整體之間不可能存在能量轉化。這與能量守恒的邏輯思維和前提條件不符。
(2)在外力作用下,速度在增加,機械能是增加的,這與機械能轉化電能的結論是相反的,是失恒的。與能量守恒定律相悖離。
(3)電磁運轉機轉子線圈L在電動機磁場力F的作用下從速度u變化到速度U后,在不考慮摩擦力和損耗的情況下,將會以mu的動量(事實上就是機械能)慣性下去。此時,速度不變,機械能不變,但電能卻在不斷輸出,這與事實不符。
(4)力是改變速度的唯一因素,給勵磁提供電能前后沒有任何力的增加或減小,摩擦力和電耗都是自身因素產生的。故“電能是機械能轉化而來的”結論只有轉子切割料磁力線來支撐。沒有任何依據可以為其辯護。所以,發電機的電能是憑空產生的,因此,能量守恒定律中的能量不能憑空產生不適合發電機。在初始能源不變的情況下,電動機的磁場依然是F,發電機的電能是由于線圈切割磁力線而產生的,而速度U是由磁場力的作用產生的。從速度u到速度U,機械能是增大的,而發電機的電能也是增大的。兩個同時增大,是誰轉化給了誰?而當初始電能完全轉化成機械能后,轉子就以mu的動量做慣性運轉,磁場力沒變,速度沒變,動量(機械能)沒變,而發電機卻有了恒定電能。這能說是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嗎?因此,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不僅沒有考慮慣性,與能量守恒定律也是相悖離。是被科學界公認了的偽科學。當然這是在不考慮摩擦力和電耗的情況下的理想電機。速度U的消失是摩擦力和電耗的結果。而不是轉換的結果。因此,第一時間只有初始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而電能是憑空產生的,是對所有損耗和摩擦力的補充。第二時間提供給電動機的總能量是mu+電能。
首先,若要機械“永動”,必須要有超量的電能來補充所有耗能和摩擦力所做負功。其次,機械若要沒有外界提供能量成為發電機,必須是它所創造的電能遠遠大于初始能源,符合上述條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永動機”和輸出巨大電能的發電機。電磁運轉機在還沒有做電能的第二次利用時就已經打破了能量守恒,實現了電能的憑空產生。電磁運轉機的電能不是由機械能轉化過來的,二者轉子共同構成電磁運轉機轉子這一整體,具有共同的速度,它們的速度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達到最大。所以上述假設不成立,如果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因該是一個增大時一個減小,而不是一個增大時另一個也增大。機械能既是第一時間的的末能量,也是第二時間的基礎能量。而發電機所發電能不僅要提供給電動機,而且要通過電配元件提供給發電機勵磁。在初始電能存在的情況下,由于二次電能電流的增加,使得初始電能和二次電能形成一個疊加磁場,此時電動機的磁場力F和發電機的勵磁場強明顯增大。這時提供給電動機的總能量應為電磁運轉機轉子的機械能(mu)+電能+初始電能。第三時間當我們關閉初始電能時,線圈中初始電能,二次電能合成的阻抗要阻止電流的減小,此時的場強則由初始能源,再次利用電能和因減小電流時,阻抗產生的場強三部分組成。因此,電動機和發電機勵磁場強同時增加。電流的增減都會引起電磁感應能力的增強,場強都會增加。場強的增加就會大大提高發電機的發電能力和電源頻率的提高。因此,初始電能的關閉并沒有使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勵磁場強減小,而使勵磁場強成倍增加,從而成倍地提高了發電機的發電能力。通過兩次場強的提高和電動機頻率的提高,不僅使發電機的勵磁場強增大,而且使的磁場力和場強大大增加,并大大提高了電動機的轉數,發電機的轉數也隨之增大,進一步增加了發電機的頻率和電能,并且這一增量始終遞增。由于電磁運轉機是電動機和發電機相互作用的,任何因素的增大都會導致電磁運轉機的電能的增加。電機雖然有損耗和負功,但與上面的增加值相比是微乎其微。因此認為電磁運轉機僅僅只是“永動”是不科學的,它還具備“創造巨大能源”的特性。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5千瓦的發電機只能用5千瓦的發動機來帶動,但100千瓦的發電機只需要10千瓦的電動機來帶動就可以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二者的發電機轉子大小差幅不大,電動機只是給發電機的轉子的克服摩擦力做功,摩擦力越小所做的功就越小,一個200千瓦的發電機轉子重量不超過50千克,在摩擦系數較小的情況下,10千瓦電動機帶動這樣的發電機正常運轉是綽綽有余的。剩余電能就是200千瓦的幾倍。所以,它是創造巨大電能的發電機。很多的人要么忽略了機械能,認為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后,機械能不存在。機械能不存在還會有電能嗎?電磁運轉機正是用事實證明了它的區限行。或者說是一種突破。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抹殺電磁運轉機的特殊性,是嚴重的錯誤。
對于電磁運轉機也有要求:(1)要求其摩擦力盡可能的小,由于電耗屬于材料的本質屬性,選擇好了材料,其電耗的大小就無法改變,摩擦力的大小是人為因素。它的大小決定了電動機的大小。(2)對于電動機的功率要求是:必須使電磁運轉機的轉子正常運轉。(3)對于發電機的要求是最小功率大于電磁運轉機的負功率。
電磁運轉機的機械能是電磁運轉機能量的基礎,而發電機的電能不僅補充了全部耗能,維持電磁運轉機的正常運行,而且“創造出”巨大電能。所以電磁運轉機是“永動機”。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