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
倫敦房價持續瘋漲,遠遠超出英國人收入增長速度,這早已不是新聞了。連當地小報上都出現了“住在巴塞羅那,坐飛機回倫敦上班,下班再坐飛機回巴塞羅那,也比住在倫敦便宜”這樣的故事。
一個共識是,建造價錢適中的房屋,讓今天的上班一族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靠工資借房貸就能供房,是解決大城市住房壓力的根本。于是,執政黨總是高喊自己上臺后已經蓋了多少套便宜房、還準備再蓋多少套便宜房。在野黨則總是高聲譴責執政黨少蓋了多少套便宜房,如果自己上臺將多蓋多少套便宜房……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通俗點說就是英國的公費醫療)的負責人斯蒂文思,也加入了建造“買得起的房子”的鼓與呼。不過,斯蒂文思的著眼點與政客完全不同。斯蒂文思說:“今后數年中,我們要新建大量的便宜住房。那就讓我們在新城鎮建設規劃時,把健康生活、對付肥胖癥、延長老年人獨立在家生活的能力考慮進去,讓新的數字健康技術充分發揮作用”。
斯蒂文思提出的,是他的“健康城”新概念。去年9月在曼徹斯特舉行的健康與保健發明展上,斯蒂文思向與會的5000名代表展示了他的“健康城”設計規劃藍圖:鼓勵居民多鍛煉身體:城鎮設計時留出足夠的操場、綠地。多設自行車道,安放戶外健身器械,乒乓球臺。
鼓勵老年人多出門活動:在公園多設長椅以便老人隨時坐下來休息。保持人行道平整防止絆倒,采用防滑路面材料防止雨天滑倒。
鼓勵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城”中,任何建筑出入口禁止修建不必要的臺階,保障路燈照明,鼓勵居民晚上出門散步、騎車 。學校附近禁止開設快餐食品店。
遙控保健:把數字技術引入老人院,以便醫生、護士可以遙控指導診斷護理,減少對醫院的壓力,延長老人的獨立生活能力。
斯蒂文思說,通過城鎮規劃建設的靈活性和創意性,可以讓兒童安全地在戶外玩耍,自己走路、騎車上學,而不是整天呆在家里玩電子游戲。老人在一個有充足社區支持的環境中得到關照,盡可能保持生活獨立。
英國已經有40個地方政府提出了“健康城”的規劃申請,從中將選定五個城建計劃作為體現“健康城”概念的樣板城鎮。
很理想、很鼓舞。但是,按照英國人的辦事效率,特別是涉及城市建設規劃,“健康城”何日能從“藍圖”轉變成施工圖紙,再變成實實在在的道路磚瓦,實在不敢讓希望的火花燃得過旺。
還有個錢的問題。斯蒂文思揮揮灑灑勾畫的“健康城”藍圖里,沒有提到錢,沒有提出建設一個理想的“健康城”的預算。當然,讓管NHS的提出一個工程預算,或許勉為其難了。但是,斯蒂文思提供了一筆賬: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的肥胖癥、糖尿病等的治療費用已經讓NHS難以承受。到2020年,NHS的經費缺口將達300億英鎊!
另一個對NHS經費造成巨大壓力的是老年人占據醫院病床床位。因為養老院或家中缺乏現代化的護理保健,老人往往被送到醫院,一呆就不走了。大量病床被本可以院外護理的老人占據。

英國人注重健康
建設“健康城”要花大錢,但因此提高了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到頭來花的是小錢,丟點芝麻,撿的是西瓜。
算盤很如意。但是還有一個態度問題。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英國派出考察團對中國的群眾體育運動多次調研,因為借辦奧運促進群眾參加鍛煉,“增強人民體質”,是倫敦奧運的重要“遺產”之一。
考察結果在英國的居民小區、公園、街頭隨處可見:安裝了大量在中國城鎮中隨處可見的那種簡易健身器材。
所不同的是,中國的公園、居民小區的健身器材,從早到晚都有人在用,老頭老太太壓腿伸腰吊胳膊,不亦樂乎。英國的公園、居民小區的健身器材則無人問津。
想起一個西方諺語: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你能把馬引到水邊,但你不能強迫馬喝水)。(摘自英國BBC)(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