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昭璇 姚遠
加強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使命,而實驗室是現代化大學的心臟,更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近年來,大多數高校都在探索和改進實驗室管理模式,以適應和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開放性實驗室正是其中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作為普通本科高校和社會力量合作辦學的獨立學院,針對學生創新精神相對缺乏的實際,積極推進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革,建立一批開放性實驗室(如電子創新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實踐環節,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開放性實驗室的定位
開放性實驗室,首要目的是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平臺,培養創新型人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滿足學生開展常規實驗的需求。
1.1創新思維的展示平臺。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的初衷是鼓勵學生的創新思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開展競賽技能培訓等科技活動(如電子競賽、建模競賽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興趣;二是支持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學生參加科研活動,訓練學生的科研能力;三是鼓勵學生以開放性實驗室為平臺,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并以此基礎進行創新活動。
1.2基本實驗教學任務的補充。開放性實驗室兼具傳統實驗室的功能,可服務于理論教學,針對課堂內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學習主動性較強的學生,可利用開放性實驗室, 繼續完成課堂實驗內容或預習新內容,以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2.開放性實驗室的管理模式
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影響因素眾多,要做到便捷高效,開放有序,必須探索和形成適合自身實際的管理模式。
2.1理順實驗室管理體制。理順校—學院(系)—教研室三級管理體制,逐步建立統一協調的實驗室管理體制,形成學院之間、學科之間資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滿足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實驗需要,促進創新教育和綜合型人才培養需求。
2.2完善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涉及面較廣,涵蓋安全、耗材管理、學分管理、教師工作量等各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實驗室開放管理的制度體系,完善安全制度、操作規范制度等,用制度保障實驗室開放管理工作有條不紊。
2.3 強化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重視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掌握實驗技術隊伍基本情況,針對創新教育的發展訴求,制定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規劃,如崗位設置、人才引進、技術人員培養等,并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穩定和發展實驗室隊伍。
2.4 建立信息化的綜合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加強實驗室開放工作的科學管理, 優化選課系統、開通微信公眾預約平臺、建立QQ交流群,定期或不定期的發布開放性實驗研究課題目錄,鼓勵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同時運用現行常用交流軟件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擬開展的實驗項目或構想并進行及時必要的指導。
2.5形成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管理模式。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小組,具體管理開放性實驗室的日常事務,包括實驗室安排、儀器使用、耗材管理等;教師日常負責管理小組的指導工作,僅當開放性實驗室運行中出現的緊急問題時進行必要的處理與協調。
2.6提升實驗室硬件資源。實驗室要真正做到全面有效開放,必須注重硬件設施建設,儀器設備應當有一定的規模性和完備性,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和創新需求。
3.結束語
開放性實驗室本身就是創新,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利用開放性實驗室平臺,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多次在國家級或省級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