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康希
?
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實證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康希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困境,完善的新三板市場為了解這類企業信息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基于傳統資本結構分析框架,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選取企業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財務風險和抵押擔保能力作為研究尺度,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了樣本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揭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偏好和抑制因素,為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 資本結構 新三板 多元線性回歸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性質和規模與傳統的大中型企業有區別。周運蘭(2011)在對比科技型上市公司和非科技型上市公司后發現,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速度遠高于非科技型公司,且更偏好于股權融資。正是由于這些差異,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因素有別于傳統大中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主要受資產擔保和創新能力影響,而非對傳統大中型企業融資能力有關鍵影響的盈利和資金使用能力(孫莉萍,2014)。
中外學者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進行了許多理論探究和實證研究。Gavin Caussar和Seatt Holmes(2003) 選取澳大利亞1000多家中小企業作為樣本,分析發現企業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是影響這類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李善民(2003)研究發現,規模大的企業破產風險小、穩定性強,所以能夠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陳戰運(2014)的研究認為,高成長性企業,會有更大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借款難度加大。
2.1研究假設
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規模較大的企業傾向于多元化經營或者縱向一體化,這樣的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更強,所以企業的預期破產成本低,從而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基于此得出的假設1。
假設1:企業規模與企業債務融資能力呈正相關關系。
根據啄食順序理論,企業的最佳融資方式是內源融資,所以,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有更多的利潤留存,從而能夠減少外源融資,據此得出假設2。
假設2:企業的盈利能力與企業的債務融資規模成負相關關系。
企業的成長性表現為企業規模和收入增長的速度,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是技術,由于技術具有高度專業性和不確定性,這便增加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加借款難度。得出假設3。
假設3:企業的成長性與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呈負相關關系。
企業的財務風險越高,意味著企業的融資成本越高,同時企業無法到期還本付息的可能性也越大,這樣,企業的資信水平將下降,獲得銀行貸款的可能性也變小,因此得出假設4。
假設4:企業的財務風險與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呈負相關關系。
現有文獻普遍反映,如果企業的抵押資產價值越高,企業抵御破產的能力就越強,銀行信用評級也會越高,從而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由此得出假設5。
假設5:企業抵押資產的價值與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呈正相關關系。
2.2數據來源和樣本選取
本文將《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中規定的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劃分標準,同時以年營業收入小于40000萬元作為中小企業的替代標準,從2014年在新三板市場中交易的公司中,篩選出新材料、醫藥生物制品、信息技術、電子四個行業的140家公司。本文研究中所需數據均來自CCER數據庫以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網站(http://www.neeq.com.cn/index)。
2.3變量的定義
2.3.1被解釋變量
國內外學者將融資能力的分析轉化為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分析,企業的資本結構能夠充分體現企業融資的結構,反映企業債務和股權融資的能力。本文參照已有的研究方法,選取總資產負債率(y1)用以衡量企業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比例,另外選擇流動資產的對數(y2),衡量企業短期的債務融資能力。

2.3.2解釋變量
本文從企業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財務風險、抵押擔保5個方面,選取了8個解釋變量。

表1 解釋變量
2.4模型構建
根據研究問題,建立兩個基本的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3.1回歸分析結果

表2 回歸分析結果
從R2和F檢驗可以看出,所選的6個解釋變量對資產負債率和流動負債總額有較好的解釋度。
3.2結果分析
3.2.1企業規模
從回歸結果可見,企業規模與資產負債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這與假設1相符,規模更大的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資信水平也越好。但是,企業規模流動資產規模沒有顯著的關系。這一結果說明,企業的規模不是企業獲得短期貸款的主要影響因素,即使企業破產可能性極低,但仍可能會遇到短期經營困難,無法按時還本付息,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銀行對企業的短期貸款的積極性。
3.2.2盈利能力
回歸結果顯示,用于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資產凈利率和權益凈利率對資產負債率和流動負債規模均有顯著的影響。綜合考慮,盈利能力強的企業,負債比例和短期負債規模都會降低,這與假設2相符。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可以利用利潤留存替代短期負債,支持企業的日常運營,同時降低了財務風險和財務成本。而且,高盈利企業能夠吸引外部投資者,利用股權融資滿足資金需求。
3.2.3成長性
回歸結果顯示,企業的成長性與企業負債融資比例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與假設3,同時成長性與企業短期債務融資規模沒有顯著的關系。這一結果的可能解釋是:成長性好的企業,未來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因此銀行會愿意貸款給企業,這就提高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同時,成長性與短期負債規模相關關系不顯著,可能意味著企業的成長性,主要影響企業的長期負債規模。
3.2.4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與企業資產負債率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系數非常小,這與假設4不相符。這一結果的可能解釋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雖然在新三板中進行交易,但由于新三板不同于主板市場,交易不夠活躍,股權再融資更困難,企業從資本市場獲得支持企業發展的資金有限,企業為維持正常的運行和盈利水平,會選擇面對高財務風險,增加短期債務融資。
3.2.5抵押擔保
基于所選的樣本,抵押擔保能力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短期負債規模都沒有顯著的關系,這與假設5相矛盾。可能的解釋是,在新三板交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銀行出于謹慎原則,會控制向企業的貸款,這從側面說明中小企業面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配給問題。
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企業規模、成長性和財務杠桿水平與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呈正相關關系;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債務融資能力呈負相關關系。鑒于此,為增強企業的綜合融資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議:(1)科技型中小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財務體系,全面準確地披露企業的經營狀況,縮小銀行和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2)新三板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還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用,要不斷完善新三板的準入制度和交易方法,增加市場的活力,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3)與此同時,政府要促進金融創新,建立與中小企業緊密相關的政策性地域中小銀行,規范和發展底層資本市場都將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周運蘭.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長性和股權融資比較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2).
[2] Gavin Cassar, Scor Holmes. Captical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of SMEs:Australia Evidence,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3
[3] 李善民,劉智.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述評[J].會計研究,2003(08).
[4] 陳戰運,楊文杰,宿蕓蕓.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數據[J].財會通訊,2014(15).
[5] 周運蘭,徐勤.中小企業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10(26).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b)-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