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品高
(啟東市合作鎮農業服務中心,江蘇啟動 226200)
對啟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的思考
陸品高
(啟東市合作鎮農業服務中心,江蘇啟動 226200)
本人自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從事動物疾病的防治工作。三十多年的工作實踐,本人親身經歷了啟東市畜牧業迅猛發展的巨大變化,目睹了啟東市在動物疫病防控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亦看到了許多弊端,在此本人就啟東市動物疫病防控方面談一些自己的思考與體會。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建議
(1)政府加大了對動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力度。啟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力度。2004年前,動物防疫用疫苗費用及防疫注射勞務費由養殖戶自己承擔。2004年,專門設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防治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疫苗和勞務注射費及動物撲殺無害化處理、疫情封鎖、消毒等費用支出。2005年專門設立動物防疫專項資金,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其費用列入財政預算。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及豬、牛、羊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費用和注射勞務費、疫病監測診斷試劑、畜禽免疫反應死亡、疫情撲殺無害化處理補償,防疫應急物資貯備等費用支出。自設立專項資金后,動物防疫工作有了經濟上的保障,減輕了養殖戶的負擔,確保了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使得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應免密度達到100%,有效地控制了重大動物疫病。近幾年來,我市從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2)養殖戶防疫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通過對畜禽養殖戶《動物防疫法》及動物疫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宣傳,養殖戶的防疫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養殖戶防疫意識薄弱,對動物免疫注射往往有抵觸情緒。因此,防疫密度不高,動物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經濟效益不高甚至虧損。實行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以及通過防疫法律法規和防疫知識培訓宣傳后,認識到防疫的重要性,因此防疫密度提高了,動物的發病率、死亡率明顯減低,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中嘗到了甜頭,養殖戶對防疫注射有抵觸情緒轉變為主動要求防疫。
(3)規模養殖場動物防疫規范化,近幾年通過規模養殖場防疫規范達標示范創建等活動,使規模場防疫逐步規范化。上世紀,我市養殖業規模化程序不高,大多為散養戶,養殖戶防疫意識不強,動物免疫隨意性大,缺乏科學的免疫程序,免疫密度不高,免疫不到位。近幾年,我市規模化養殖程度越來越高。禽類規模化養殖達到98%以上,生豬規模化達95%,養羊規模化程度相對較低。通過這幾年防疫規范達標創建活動,大多規模養殖場做到免疫程序科學化,免疫技術標準化,免疫檔案規范化、免疫監測常規化,使得規模養殖場的防疫工作更為科學,大大地降低了疫病的發生,提高了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4)動物疫病防治技術和理念與日俱進,不斷創新。以前人們對個動物疫病的防治僅僅停留于疫苗免疫接種及藥物治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科學知識的普及,養殖戶在動物防疫工作中,應用了一些新技術、新知識,生物安全的理念越來越被養殖戶接受,除了重視免疫注射外,更加注重于養殖場的整體布局、畜舍的設計、全進全出制、自繁自養、定期消毒、病畜的隔離治療、病死畜禽及糞污的無害化處理等綜合性生物安全措施。隨著人們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關注及監管力度的加大,濫用藥物的現象亦在逐步改善。
(1)動物防疫隊伍不穩定,力量薄弱,不能適應養殖業的發展。我市生豬全年飼養量達到50萬頭,山羊飼養量達130萬頭,禽類飼養量達1800萬羽。而我市現有市級動物疫控中心和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僅17人,全市23個鎮(鄉、區)畜牧獸醫人員只有24名,直接從事動物免疫注射的防治員全市僅100人左右,人員嚴重不足,難于應付繁重的動物疫病防控任務。直接從事動物免疫注射的防治員年齡嚴重老化,大多數在60~70歲之間,甚有個別年齡達到80以上,年齡在50歲以下僅2~3人。防疫注射工作比較臟,勞動強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年齡偏大容易在工作中發生意外傷害。加上防治員沒有固定收入,僅靠免疫注射勞務費,低者全年只有七八千元收入,高者亦只達到2萬元年收入,因此年青人都不愿意從事動物防疫注射工作,動物防治員隊伍將越來越少,動物防疫注射將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局面。
(2)由于動物防疫監管隊伍力量薄弱,面對面廣量大的防疫監管工作顯得力不從心。故此,濫用抗生素、亂扔病死畜禽的現象依然有少量存在。個別養殖戶防疫意識不強,養殖方式仍然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平,防疫不到位,甚至不防疫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給我市的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本人就此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鞏固基層動物防疫隊伍,隨著動物防疫工作任務愈來愈繁重,要求越來越高,基層防疫隊伍急需增加編制,擴大防疫隊伍,要提高直接從事防疫注射的基層防治員的收入待遇,穩定基層防治員隊伍,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我本人建議防治員的經濟收入分為兩塊,其一為基本的固定收入,其二為浮動收入。浮動收入根據對防治員的防疫工作的考核,確定其浮動收入的高低。這樣既可以穩定防治員的隊伍,又可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2)提高養殖門檻,通過防疫規范達標創建和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逐步淘汰散養戶,逐步提高規模養殖比例,向達標的養殖場給予政策支持和傾斜。這樣可提高規模化養殖程度,有利于動物疫病的防控。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與建議,想必有許多不當之處,望給予指教。
[1] 張茂華.關于預防動物新疫病的對策和措施的思考[J].中國畜禽種業,2014,(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