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才讓 鄧艷芳
(青海省草原總站,青海西寧 810008)
河南縣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初探
索南才讓 鄧艷芳
(青海省草原總站,青海西寧 810008)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是實現畜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則是現代畜牧業發展、新牧區健康建設的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隨著有機農業的蓬勃發展,河南縣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文章就河南縣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初探
河南縣位于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地區,地處九曲黃河第一灣的南岸,東臨甘肅省夏河、碌曲縣,南接甘肅省瑪曲縣,西南與本省瑪沁縣、同德縣毗連,北與澤庫縣相鄰,處于青甘川三省結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門之稱,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業產區。近年來,河南縣在不斷加大牧區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科學養畜,建設養畜,科學利用草場的同時,注重食品安全問題,使有機畜牧業得到了穩步發展。目前,河南縣已經成為了三江源區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核心區,并被列為青海省有機畜牧業試點縣和國家第三批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1.1 草場資源
河南縣天然草地面積65.65萬hm2,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60.87萬hm2,共分五類,即山地草甸類、高寒草甸類、沼澤類、灌叢類、疏林類,類型簡單;全縣草場共分三個等級,其中一等草場面積為12.76萬hm2,二等草場面積為40.12萬hm2,三等草場面積為8.03萬hm2,天然草場平均鮮草產量448kg/667m2,相比全省其他地區,產草量較高;縣境常見的牧草有363種,其中良等牧草有81種,占牧草總種數的22.31%,雖然優良牧草的種類不多,所占比例不大,但其營養成分含量高,莖葉柔軟,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河南縣草場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青海省生態保護最好的草原,堪稱“亞洲第一,青海最美”。
1.2 家畜品種資源
河南縣優勢牲畜品種主要有青海優良畜禽品種—產肉性能優越的歐拉羊和體格高大的牦牛,這些牲畜肉產品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點;還有全國三大名馬之一的河曲馬,家畜品種歷史悠久,對于高寒的生態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耐寒耐粗飼,采食力好,抗病力強,肉畜育肥性能佳。
2.1 食品安全重追溯
為達到“有機”標準,河南縣實施“有機畜牧業”追溯體系。2006年9月,河南縣啟動“有機畜牧業”工作,完成了對全縣有機養殖牧戶和牲畜的建檔立卡、編號工作,并與全縣有機養殖牧戶簽訂了《有機養殖合同》,成為青海省第一個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示范基地;2011年5月,河南縣有機畜牧業開發中心和河南縣畜牧獸醫站為有機養殖示范村建立了有機養殖可追溯耳標及養殖檔案建設工作,將所有有機養殖階段、屠宰加工階段的牲畜信息錄入到可追溯體系信息系統中,做到有問題隨時查。
2.2 科學飼養重科技
針對有機牦牛、藏羊飼養管理要求,改善飼養條件,河南縣會同黃南州草原工作站研究制定了黃南州《飼草青貯加工技術示范和推廣》、黃南州《種草養畜示范》、黃南州《草原劃區輪牧技術示范和推廣》和黃南州《畜牧業現代化技術推廣》等一系列適于高寒草地畜牧業有機飼養技術規程,合理調整畜群結構,建設標準化畜群,以保證有機畜產品的品質和安全。
2.3 有機養殖重培訓
圍繞歐拉羊繁育基地建設、歐拉羊選育、疫病防治等有機畜牧業生產知識對各村內部檢查員進行全面培訓,頒發內部檢查員證書,建立健全牧戶電子檔案,做到每戶有1名有機養殖明白人,每村培養2~3名牧民經紀人。
2.4 有機畜牧重生態
河南縣發展有機畜牧業以來,全村存欄牛羊明顯下降,草場載畜量顯著降低,但大家的生活水平反而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草場得到了休息,生態不斷改善,牧民們嘗到了依靠技術提高收入的甜頭,改變了傳統追求數量促收入的觀念,逐漸灌輸根植了有機畜牧業重價值、重生態的理念,這將持續有效地改善當地草原生態環境。
3.1 合理規劃,做好有機畜牧業產業布局
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要按照江河流域區、地貌單元的地理、生態特點和畜牧業發展規劃、區劃、自然保護區基本趨于一致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協調、分區規劃、可持續發展,兼顧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全縣劃分為三個區,即東南部山地河谷,歐拉羊、河曲馬養殖區;中北部灘地丘陵,歐拉羊繁育、加工區;西部高山,牦牛養殖區。
3.2 依托項目,推進生態畜牧業基礎建設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和支持藏區發展的政策機遇,認真貫徹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的同時,積極組織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總體規劃以及退牧還草、封山育林、黑土灘治理等重大項目,把加強各類設施建設作為研究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3.3 創新科技,提供有機畜牧業技術保障
進一步建立較為科學完善的有機畜牧業數據信息系統和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強化動物防疫執行監督,嚴格規范動物防疫秩序,構建有效的疫病防治體系,加強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保障激勵機制。協調科研單位開展優質牧草新品種引進選育和種植、防災減災、健康養殖、牦牛藏羊良種繁育、高原家畜寄生蟲病綜合防控、藥物高效低殘留等技術研究,為有機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3.4 培養人才,壯大有機畜牧業人才力量
加強牧民群眾有機養殖技術培訓,為畜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有機原料;扶持興辦和組建畜產品加工企業并支持其積極參與牧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同時,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培養和引進畜牧業專業技術人才,為研究畜牧業夯實人才基礎。
3.5 建設品牌,提升有機畜牧業影響力
積極組織畜產品展銷會、洽談會、產品發布會等促銷活動,建立名優特畜產品展示平臺和異地宣傳展示窗口,大力選育推廣藏系歐拉羊、牦牛等優良畜種,加快“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和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商標注冊、創建品牌工作。建設藏系歐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馬優良畜種示范區,擴大和提高品牌畜種覆蓋面和影響力。
[1] 張紀兵,盧東,謝標,等.中國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06,42(14):11-13.
青海省飼草產業科技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