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龍
(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羊病的防治方法
劉鐵龍
(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濟源 459000)
我縣為養羊大縣,而羊病一直為困擾養殖戶的難題,是阻礙養羊業向前發展的一重要因素。我縣大致有三種羊病種類,分別為∶寄生蟲疾病、普通病、傳染病。筆者針對這幾類疾病提出了幾點防護措施,希望給羊養殖戶提供相應的養殖建議。
羊病種類;病因;防治
在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過程中,羊肉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此背景下,大部分農民開始大批量的養羊。養羊業在我縣快速的發展起來,并成為了農民一主要的致富之路。可是大部分農戶都不具備科學飼養技術以及防疫技術,致使我縣的養羊業一直停滯不前,羊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在我縣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對此,下文簡析了幾點防治羊病的措施。
1.1 普通病介紹
羊普通病就是由非生物因素引發的一種疾病,例如:外科、內科、產科中毒性、零散性、營養代謝等疾病,如果誤食化學藥物或者是毒草,羊也會大批量的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1]。
1.2 傳染病介紹
此種疾病是一種疫病,通常是因為生物因素而導致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發病速度快,傳播快,致使羊批量死亡,使農戶遭受到損失。
1.3 寄生蟲病介紹
此病主要發病于羊的體內以及體表上,不斷的吸取羊機體之內的營養,分泌出來大量的毒素,使羊生理功能絮亂、消瘦、貧血、甚至死亡。
2.1 引發普通病的原因
普通病包括產科、外科、內科、中毒性等眾多疾病。其中內科病發生的幾率非常高,主要就是因為不能合理的進行飼養管理,比如:一直給羊喂食一些粗硬的牧草、發霉的牧草,還有就是突然將牧草更換或是沒有提供給羊充足的飲用水等,這些都會引發臌氣疾病、辨胃阻塞疾病、前胃弛緩疾病[2]。
2.2 引發傳染病的原因
由病毒、支原體、真菌等生物因素而導致的疾病具有非常強的侵襲性以及傳染性,譬如:破傷風疾病、羊快疫疾病、布氏桿菌疾病等,這些疾病通常會在個體與群體之間進行相互的傳播。
2.3 引發寄生蟲病的原因
此病是通過感染源和感染途徑進行傳播的一種疾病,如果羊采食了那些被血吸蟲所污染過的草源,或者是與患有此種疾病的動物接觸就會引發寄生蟲病。
3.1 普通病的防治方法
3.1.1 羊腹瀉病的防治
冬季突然將青草料更換成干草料,羊就會因為腸胃不適應而出現腹瀉癥狀。這就需要將青草與干草搭配使用,然后慢慢的減少青草料,讓羊的腸胃可以慢慢的適應換料這個過程。針對那些已經出現腹瀉癥狀的羊,應該給它們少量喂食一些炒焦的谷類或者是慶大霉素。
3.1.2 羊脹氣病的防治
羊如果過多的采食青草,青草就會在羊的腸胃之中快速的發酵,產生眾多的氣體,致使羊的瘤胃不斷擴大,假如不能夠及時的救治,羊很容易死亡。此時可以剝開5支到10支的香煙,將煙絲取出,分兩次放到羊的嘴里,幫助羊將氣排出,輕者在吃煙1h以后就可以痊愈。還可以將10g到20g的草木灰兌植物油60ml到90ml給羊服用。
3.2 傳染疾病的防治方法
3.2.1 口蹄疫病的防治
此病主要由濾過性病毒所導致的,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病羊在蹄部和口腔黏膜處會出現水泡、糜爛以及潰瘍等癥狀,起初體溫高達40℃到41攝氏度℃,精神開始變得抑郁,且跛行。如果發現有該疫情發生,一定要及時的上報,把疫區嚴格的封鎖起來進行隔離消毒以及接種預防。
3.2.2 膿包病的防治
此病又稱作為羊口瘡,主要是由口瘡疾病所引發的傳染病,通常會在春末夏初的時間段發生,起初會在病羊的上唇、口角處出現一些紅色的小斑點,慢慢的會變成小結節與丘疹,最后變成水泡、潰爛形成黃色的疣狀硬痂。甚至到了最后階段,病羊的眼瞼處、口唇處會出現眾多龜裂且容易出血的痂垢,羊會慢慢的變得衰弱,最后因感染而死亡[3]。這時就需要對新購入的羊進行隔離檢查,同時針對羊的體表以及蹄部做好消毒工作,并給羊注射口瘡弱毒疫苗。在羊換此病的初期應用鹽或是醬對患處進行涂抹,會有一定的制約效果,還可以應用0.2~0.3%的高錳酸鉀兌水清洗羊的創面,然后在涂抹3%的紅霉素或是龍膽紫,一天涂1次到2次,在2周之后就可以痊愈。
3.3 寄生蟲病的防治
一定不能在污水源或者是污泥灘邊進行放牧,以防螺蚴感染,到了春季以及秋季必須做好驅蟲處理。對于患有體內寄生蟲的羊可以應用蟲克星、左旋咪唑等進行治療。針對患有體外寄生蟲的羊可以將敵百蟲片加入到溫水當中清洗羊身,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養羊業所存在的風險要比市場風險大很多,如果想要促進養羊業的發展,一定要對羊病進行科學的防治,科學的管理飼料,保證羊飲用水的清潔以及飼料的營養健康,使羊自身可以具備更強的免疫力。
[1] 郭亞利,閆忠一,劉鳳祥,等.羊疾病發生的原因與預防及幾種常發羊病的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1):119-120.
[2] 王安民.羊疾病發生的原因與預防及幾種常發羊病的防治[J].獸醫導刊,2015,(6):134.
[3] 柳啟蓮.淺析羊患病的原因及常見病的防治[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