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文
(重慶市銅梁區永加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552)
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并發豬支原體肺炎的診治
劉成文
(重慶市銅梁區永加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552)
豬接觸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豬支原體肺炎俗稱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上述兩病的病原體是豬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本文通過一例混感病例的發病情況、病理剖檢、實驗室檢驗、診斷及防治結果進行報告,并闡述自己的體會,以期為豬疾病防控提供參考。
接觸性胸膜肺炎;支原體肺炎;混感
永加鎮李某養殖能繁母豬100頭左右,自繁自養,近日,45日齡左右的保育仔豬咳嗽、扎堆,注射“百草傳奇”后稍有緩解,又有新發病例,先發病的豬后來豬趴臥在保育床一角,腹部起伏明顯,關節稍腫大,并死亡2頭。
將李某帶來的兩頭病死豬進行剖檢,病理變化一致。病死豬消瘦,骨骼外露,被毛蓬亂,眼瞼紅腫,肛門周圍有糞便污染。腹股溝淋巴結觸之腫大、表面光滑、可移動,切面隆起,有出血斑。胸腔積液,置于外界環境中凝固。肺門淋巴結腫大,切面出血。肺臟呈紫紅色,充血,兩側心葉為淺紅色的“肉樣變”,肺切面流出泡沫樣血液。肝臟稍腫大,顏色較淡,質地脆弱。腎臟顏色變淺,包膜易剝離。下頜淋巴結腫大、出血。氣管里有少量粘液。心臟變形,右心肥大,心肌松弛。腸系膜淋巴結腫脹,胃內空虛,腸管呈卡他性炎癥。
無菌采集心血、肝臟、淋巴結等組織進行抹片,經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有革蘭氏陰性小球桿菌,有莢膜和菌毛。
經流行病學調查,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驗,初步判定為豬接觸性胸膜肺炎并發氣喘病。
5.1 個體治療
針對已經表現癥狀的豬注射抗微生物藥進行隔離治療。注射用頭孢噻呋鈉:肌內注射,5mg/kg一次注射,1次/d,連用5d。間隔12h后,注射用鹽酸土霉素,肌內注射,10mg/kg一次注射,2次/d,連用5d。
5.2 保育豬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舍的溫度,加大通風換氣,使用生石灰對保育床下及過道進行撒布,使用過氧乙酸進行帶豬消毒一周。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混飼,400g/1000kg飼料,連用一周。同時豬群中加入黃芪多糖、電解多維、葡萄糖粉等提高抗體的生成和抗病力。
一周后回訪,用藥后沒有出現新發病例,已經發病的豬經過治療只死亡1頭,大部分已經恢復正常采食、飲水,自由活動,只有5頭豬偶爾咳嗽。建議畜主,將這5頭隔離飼養,多西環素可溶性粉,內服,5mg/kg一次灌服,2次/d,連用5d。
(1)豬接觸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纖維素肺炎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肺炎為主要特征。各年齡豬均可感染,以2~5月齡、體重為30~60kg的豬多發。發生本病時,早期使用抗微生物藥進行治療可減少死亡,常用的藥物有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磺胺類藥物、頭孢噻呋、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氟喹諾酮類藥、丁胺卡那霉素等通過皮下或肌內注射,經大劑量反復給藥療效較好。在治療本病時,畜主已經使用的某公司的復方制劑“百草傳奇”含有氟苯尼考的成分,所以進行治療時更換其他敏感的抗生素,另外,針對該菌易產生耐藥性的特點,采取了頭孢噻呋的大劑量給藥(正常注射用頭孢噻呋鈉: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kg體重,豬3~5mg)。防治本病除了使用抗微生物藥外,目前,市場上的商品苗均有一定的保護力,但保護效果更好的新型疫苗還在研發中。
(2)豬支原體肺炎俗稱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咳嗽和氣喘,肺的尖葉、心葉、中間葉和膈葉前緣呈肉樣或蝦肉樣實變為特征。該病原體革蘭氏染色陰性,但著色不佳,所以染色鏡檢無診斷意義。自然病例僅見于豬,各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但以乳豬和斷奶仔豬易感性高,感染后呈現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育肥豬發病較輕。治療本病一般使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支原凈、壯觀霉素等進行肌注或混飼進行治療,一般需要2個療程以上會出現更好的效果。預防本病還可使用本病國產的弱毒疫苗或進口的滅活苗,同時結合綜合防治措施效果較好,如針對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偽狂犬病病毒、副豬嗜血桿菌、豬多殺性巴氏桿菌、萎縮性鼻炎波氏桿菌、豬流感病毒、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等病原體采取疫苗預防、生物安全與藥物控制等,豬支原體性肺炎才會得到更好的預防、控制。
[1] 葉直芬,王有祥,楊勇敏.1起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J].養殖與飼料,2015,(6):47-49.
[2] 魏善兵.一例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J].吉林畜牧獸醫,2012,33(4):42-42.
[3] 何德昌.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體會[J].畜禽業,2012,(5):64-66.
[4] 陳溥言.獸醫傳染病學(第五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