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瀘燕謝佳利陳 冬謝嘉賓李 淳
(1.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1131;
2.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省家畜布魯氏菌病常見診斷方法研究
肖瀘燕1謝佳利1陳 冬2謝嘉賓2李 淳2
(1.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1131;
2.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家畜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該病以羊、牛和豬最易感,犬及60多種家畜、家禽、野生動物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特征主要是侵害生殖系統,引起流產、不孕、睪丸炎等。感染動物可長期帶菌,成為對其他動物和人類最危險的傳染源。該病曾在上世紀末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來,家畜布魯氏菌病陽性率逐步升高,疫情有反彈趨勢,已成為我省重點防控的人畜共患病種。
布魯氏菌病;流行;診斷;病原學檢測
我省畜間布病存在歷史久遠,分布廣泛。該病在川西北高原牧區及半農半牧區主要以羊種及牛種交替流行為主,犬種在農區散發存在,局部地區尚有零星的豬布病感染。菌株主要為羊種菌第1、2、3生物型,牛種菌第1、3、4、6、7、9生物型,其中川西北以流產布魯氏菌(牛種)第9種生物型為主,以牛(犏牛最易感,次為牦牛和黃牛)的感染率和出菌率最高,危害最嚴重,羊次之。流調結果顯示,目前全省牛羊布病陽性率在0.5%~2.0%左右。
2.1 血清學診斷
2.1.1 凝集試驗(RBPT、SAT) 主要為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PT)和試管凝集試驗(SAT)兩種方法。RBPT在使用時操作方便、快捷,適用于大規模的篩選檢疫,但易出現假陽性。SAT特異性高,檢測比較準確,但操作麻煩,費時費力,不適用于大規模的篩選檢測,不能區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通常,我省先用RBPT篩選,陽性樣品再用SAT復核以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
2.1.2 補體結合試驗(CFT) 該試驗是利用綿羊紅細胞和溶血素可以形成結合物,在補體的作用下,發生溶血。在反應體系中,他們作為指示系統,與布氏菌的特異性抗原、抗體復合物競爭結合補體。如果發生溶血,說明血清中沒有特異性抗體,判為陰性。該試驗雖然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但該試驗影響因素復雜,操作步驟繁鎖。我省尚未推廣采用此法。
2.1.3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我省用于檢測布病的主要有iELISA;cELISA兩種。iELISA的特異性和高度敏感使它成為用于檢測家畜布病最常見的方法,但是它不能區分免疫抗體與感染抗體。因此,更多把iELISA 作為普測方法。cELISA這種方法能有選擇地抑制結合疫苗所產生的抗體而不是野毒株所產生的抗體,因為cELISA可以消除因接種疫苗而產生的殘余抗體所引起的大部分反應,cELISA 對牛布氏桿菌OPS 表位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有很高的特異性,所以單克隆抗體的選擇及其獨有的特異性和親和力對cELISA 法的診斷有明顯的影響。
2.1.4 乳環試驗取 新鮮乳樣1ml加于滅菌凝集試驗管內,加入全乳環狀抗原1滴(約50μl)充分充分混勻,置37~38℃水浴中60min后取出試管勿使震蕩,立即進行判定結果。若乳脂層的環帶呈紅色或乳柱不顯著,略帶顏色,即可判定為布病血清學陽性或弱陽性;若乳柱上層無任何變化,乳柱顏色均勻,則判定布病血清學為陰性。該實驗需注意,受檢乳樣須為新鮮全乳。若為夏季采集乳樣,應于當日內檢查或保存于2℃時,一周內仍可適用。此方法簡單易行,我省常用于初篩奶牛布病。
2.1.5 膠體金標記檢測技術 吸取稀釋過后的血清3-4滴,加于診斷盒圓孔中,于2~15min內觀察結果。若診斷盒試劑條C處出現1條紅色沉淀線,則為布病血清學陰性;若診斷盒試劑條C、T處均出現紅色沉淀線,則判定為布病血清學陽性。該實驗是一種快速、敏感且特異性高的一種布病快速診斷方法,非專業人員也可操作,因此較適合大規模、突發或邊境地區檢測布病用。該方法將在我省得到逐步推廣。
2.2 病原學檢測
2.2.1 分離鑒定 將樣品接種于增菌液培養基,37度恒溫培養3~7d,劃線轉接于胰蛋白瓊脂培養基上,37℃恒溫培養3~5d后觀察菌落,并對可疑菌落進行涂片染色鏡檢,再做純菌培養。培養基須放置在5~10%二氧化碳(蠟燭燃燒法)環境中,而且標本中必須存在大量活菌才能分離到該菌,培養周期長,所以在我省已被淘汰。
2.2.2 分子生物學診斷 常用的AMOS-PCR檢測方法現國內已有人用于區分牛羊、豬及綿羊附睪種,我省尚未開展。該方法需注意兩點:一是提取DNA后,須保存于-25℃的環境下,防止標本質量受到影響;二是引物設計時要注意與基因序列一一對應。
由于血清學診斷的實用性,因此,目前我省主要利用血清學試驗來診斷家畜布病。國內著名家畜布病專家毛開榮教授對以上常見血清學診斷方法作過科學的對比,結果顯示,以上幾種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達到85%以上,其中以CFT和iELISA效果最佳,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達到95%以上。特異性比較:CFT> cELISA> i-ELISA、RBT > SAT;敏感性比較:i-ELISA 、RBT > SAT >CFT > cELISA。
畜間布病的流行對我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我省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養殖模式根深蒂固,尤其是川西北牧區及半牧區,一旦暴發布病,會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及公共衛生安全。為了穩定控制該病,我省近幾年來開展了大量的檢測診斷工作,檢測方法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我省布病陽性家畜的撲殺數量。因此,選擇一種更加簡易、高效的檢測方法成了我省各級動物疫控機構的集體呼聲,對比以上幾種常見的檢測方法,補充推廣運用膠體金標記檢測技術初篩、ELISA方法確診將是趨勢。
[1] 毛開榮.動物布魯菌病防治研究進展[J].動物保健,2006,3(9):37-40.
[2] 張莉等.影響布魯氏菌病抗體檢測的因素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5,(12):141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