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發
(黑龍江省密山市畜牧獸醫局動物檢疫站,黑龍江密山 158300)
兔沙門氏菌病的病原學診斷
孫維發
(黑龍江省密山市畜牧獸醫局動物檢疫站,黑龍江密山 158300)
兔沙門氏菌病是由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引起的兔的一種以消化道疾患為主的疾病,主要侵害妊娠母兔。沙門氏菌感染不僅發生于兔,人和其他動物也有發現,食用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動物性食物,往往是導致人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沙門氏菌病;病原學;診斷
正常動物腸道內本身就寄生沙門氏菌,當由于環境因素變化、飼養管理不良以及患有其他疾病,使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就可以通過內源性感染而發病。根據感染途徑和發病經過的不同,沙門氏菌病分為腹瀉型和流產型兩種臨床表現形式,病理變化也隨疾病的經過不同而不同。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則須進行細菌分離與鑒定。普查兔群污染情況,須作血清學檢驗。
本病傳染性比較強,發病兔不分年齡、性別和品種,但以妊娠母兔易發。飼養管理不當、衛生條件不良和家兔體弱、氣候劇變均可增加發病的機會。
本病分為腹瀉型和流產型兩種。腹瀉型主要發生于斷奶后的仔兔。病兔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頑固性下痢,病兔消瘦。流產型多發生于妊娠1個月前后,多數病兔由陰道排出黏液膿型分泌物,病兔常于流產后死亡。即使母兔在流產后不死亡,康復后也不易再受孕。
(1)樣品采集。剖檢時采取病死兔的血液、肝臟、脾臟以及有病變的回、盲、結腸黏膜和腸內容物。流產兔還可取子宮、陰道分泌物或流產胎兒的內臟器官;病兔,采血液、直腸拭子。
(2)鏡檢。取采集的病料進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觀察細菌形態。沙門氏菌為革蘭氏陰性,短桿狀(2~4μm×0.5μm),具有周鞭毛并常有菌毛,不形成芽孢。
(3)分離培養。將采集的樣品接種于SS瓊脂、DHL瓊脂、HE瓊脂或麥康凱平板,37℃培養24h。同時,接種改良亞硒酸鹽胱氨酸(SCM)增菌培養基中培養20h,再接種上述培養基。本菌在SS瓊脂或DHL瓊脂上呈無色半透明菌落,邊緣整齊,菌落中心為黑色,周圍培養基透明,呈淡黃色;在HE瓊脂上,菌落呈圓形,邊緣整齊,藍綠色或藍色,菌落中心為有或無黑色,菌落周圍培養基呈透明墨綠色;在麥康凱瓊脂上,呈無色半透明,邊緣整齊、光滑、稍隆起的菌落。從每塊平板上挑選3個以上的可疑菌落,接種三糖鐵斜面培養基,接種方法是先劃線而后穿刺,37℃培養過夜。沙門氏菌在三糖鐵培養基上,斜面部分保持原來的顏色為堿性紅色,而垂直部分變為黃色并有黑色的硫化鐵產生,產酸產氣。
(1)生化試驗。在三糖鐵培養基上初步鑒定,符合沙門氏菌特征者,作靛基質、硫化氫產生、pH7.2尿素、氰化鉀培養基生長、賴氨酸脫羧酶試驗。本菌的硫化氫、賴氨酸脫羧酶試驗為陽性。發酵葡萄糖、甘露糖、麥芽糖,不發酵蔗糖、乳糖;M.R.試驗、枸櫞酸鹽利用、運動力試驗陽性,V-P試驗、靛基質試驗、尿素酶產生試驗陰性。
(2)血清型鑒定。將培養物與生理鹽水作成的乳濁液,取該乳濁液一滴于玻片上,加入特異性多價O血清(A-F組多價O診斷血清)作玻板凝集反應。陽性反應者通常在室溫下3min內出現凝集顆粒,若不出現凝集,可確定為陰性。但對于生化反應比較典型的可疑菌株,在血清學鑒定呈陰性的情況下,可將上述培養物乳濁液100℃處理30min后,再用多價O血清進行凝集試驗。對于確定為沙門氏菌的菌株,可進一步用單價O因子血清、第Ⅰ相因子血清、第Ⅱ相因子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以確定該菌株屬于哪一組,是哪一型的沙門氏菌(因為沙門氏菌培養16~20h,鞭毛形成最好,所以在確定第Ⅰ相抗原、第Ⅱ相抗原時,菌株的培養時間要適宜,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3)辛酯酶熒光試驗
試驗試劑:①MUCAP試劑:按生產者的使用說明制備工作濃度的稀釋液,貯存于4℃冰箱,備用。②氧化酶試紙:將1%α-萘酚乙醇溶液與1%二甲基對苯二胺草酸鹽水溶液等量混合后,70~80℃烘箱烘干,剪成適當大小的紙條,密封于塑料袋或瓶中,貯存于4℃冰箱,備用。
細菌分離培養:挑取一接種環四硫磺酸鹽煌綠增菌液培養的細菌培養液,劃線接種于SS和HE瓊脂培養基各一個,于36±1℃培養24h。觀察各瓊脂平板上有無可疑沙門氏菌菌落,如無可疑菌落,應再繼續培養24h。
測定:①測定方法:從分離培養基上選可疑沙門氏菌(盡量選較大的單個菌落),用記號筆做好標記并編號。用毛細滴管吸取MUCAP試劑,加一滴于編號的菌落上,待整個平皿的被檢菌落全部滴加試劑后,將平皿拿至366nm紫外燈下檢查,發藍色熒光的為MUCAP試驗陽性,將陽性菌落記錄下來。用接種環挑取熒光反應陽性菌落,涂于氧化酶試紙上,觀察涂菌點是否變為藍色,于10min內變為藍色者判為氧化酶試驗陽性,不變色者判為氧化酶陰性。②結果判定:MUCAP試驗陰性的樣品,判為“未檢出沙門氏菌”;MUCAP試驗陽性,氧化酶試驗陰性的樣品,進行生化試驗和血清學鑒定;MUCAP陽性,且氧化酶試驗陽性者判為沙門氏菌陽性。
防止傳染源的接觸。一旦發現本病,應立即檢出病兔隔離治療或淘汰,兔籠和用具應徹底消毒,并可用凝集反應普查帶菌兔,對陽性者最好進行淘汰,面對陰性兔,可應用本場所分離到的沙門氏菌制成死菌苗進行預防注射,用以控制本病的流行。目前,許多沙門氏菌菌株已對多種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從而嚴重地降低了抗菌療法的效力。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如果使用已有抗藥性的抗生素以后,則會破壞已定居的、能對宿主提供保護力的固有菌區系,使微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造成沙門氏菌無限制地增殖,通過血液循環系統而導致敗血癥。當病兔出現菌血性或敗血性情況時,注射氯霉素、慶大霉素以及三甲芐磺胺嘧啶合劑對全身性沙門氏菌病有效。
[1] 張清潔,孫文學.兔沙門氏菌病的診斷[J].中國獸醫雜志,1998,(9):14.
孫維發(1977-),男,大專,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檢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