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鋒韋昌貴
(1.三都縣水產站,貴州三都 558100;2.三都縣農牧綜合執法大隊,貴州三都 558100)
加強魚類品種改良提高稻田養魚效益
周穎鋒1韋昌貴2*
(1.三都縣水產站,貴州三都 558100;2.三都縣農牧綜合執法大隊,貴州三都 558100)
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
稻田養魚;問題;及效益分析
稻田養魚在我縣歷史悠久,據1981年貴州省稻田養魚調查統計,三都縣稻田養魚面積0.54萬余hm2,占稻田總面積的51.39%。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田土地經營權流轉,稻田養魚面積不斷遞減,2015年全縣稻田養魚面積只有0.4萬多hm2。
1.1 傳統鯉魚品種老化稻田養魚效益差
本地傳統鯉魚近親繁殖,品種嚴重退化,生長緩慢,個體小,品質差、病害多、產量低,并且成魚個體小,市場銷售價格低,稻田養魚收入不高,導致整個面上稻田養魚效益差。
1.2 沒有繁殖場
三都縣沒有良種繁殖場,每年需從外地調入大量魚種,成本高,價格貴,導致商品魚養殖減少。
1.3 沒有示范基地
目前沒有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無法給養魚戶提供學習場所和技術指導,全靠農戶粗放飼養,投入產出沒有系統數據,推廣沒有說服力。
1.4 技術推廣不足
目前農村大多數農戶是留守老人,年齡大、文化低,經濟基礎差,對優良品種、新技術接納不足;水產技術員沒有很好的推廣和調動農戶的養殖積極性。
2.1 加強水產技術推廣工作
水產業務部門在抓好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的同時,指導農戶加強養殖管理和魚病防治。
2.2 推廣品種改良工作
應著手加強傳統養殖品種鯉魚品種改良,引進優良品種建鯉,在縣內進行培育、選育、繁殖,充分利用新品種,淘汰老品種。真正使農民在稻田養魚上得到實惠,增產又增收。
2.3 加大政策保障
積極開展稻田養魚產業的扶持政策,保障每年有一定的財政資金投入,開展稻田養魚新品種引進、推廣,幫助養殖大戶和示范戶擴大生產規模,充分調動他們開展稻田養魚新品種生產。
2.4 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稻田養魚產業
稻田種養綜合開發具有投資少、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操作易的特點。鼓勵社會力量承包、租賃和流轉稻田從事稻田養魚產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魚產品的質量,實現稻魚雙豐收。
2.5 加強市場導向
近年來,稻田養魚,稻魚互利互慧,養出的鯉魚味美肉鮮、綠色環保。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歡,達到商品規格的魚產品,市場供不應求。
2.6 漁政管理部門要加大作為
2.6.1 加強苗種生長管理
在抓好生產的同時,要加強魚苗魚種市場的管理,優良品種實行掛牌經營,對個別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的魚販及時查處。
稻田養魚的優越性超過其他池塘養魚,但管理得不好,會造成魚吃掉稻苗,影響水稻產量。為了確保水稻正常生長,又使魚長得好,達到稻魚雙豐收的目的,必須在放養技術上注意以下幾點:
(1)要給魚一定的水體活動空間養魚的田間工程必須達到標準,決不能搞平板式的放養。集魚溝、坑應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坑深1~1.5m,溝寬X溝深為0.3m×0.4m,溝坑聯通,便于魚的活動,來去自由,不得受阻。曬田時,也要保證溝、坑里的水常注常新常滿。在不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隨著稻苗的生長,逐步加深水位,保持足夠的養魚水量。水量不夠,魚的產量就會受影響。
(2)搞好集魚坑周圍的攔魚設備水稻前期,因秧苗嫩弱正是魚喜吃的好飼料。所以在放養的前期,應將大規格的魚種控制在集魚坑內,用竹條、柳條、木棍兒或鐵絲網、紗窗等,在魚坑的周圍制成攔魚柵,攔魚柵的縫寬或孔隙以魚種不能進入稻田為準,其他小規(3.3cm以內)魚種可以自由進出。攔魚柵要牢固,高出水面40cm左右。
待水稻稻葉挺直遠離水面后,稻秧就不如青飼料嫩,魚只要吃飽就不會跳高去吃稻苗了。這時就要及時將集魚坑周圍的攔魚設備拆掉,讓魚能夠到田中活動覓食。
(3)加強喂養投喂飼料要充足,堅持每天上、下午2次投喂,浮萍、青草或糠麩均可。草料要新鮮可口。
2.6.2 加大示范戶的帶動作用
我縣稻田養魚群眾基礎好,加大示范戶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積極引導群眾投入使用優良品種建鯉,加強養殖管理,從而增加魚產量和質量,實現稻魚雙豐收,提高稻田養魚效益,使之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強大優勢。
2.6.3 飼養管理
(1)人工投餌的必要性。稻田水淺,天然餌料有限,為提高稻田養魚的產量,必須補充人工餌料,如菜籽枯、糠麩或配合飼料等。投喂人工餌料時應堅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2)用水管理。水稻生長初期,水位保持3~5cm,讓水稻盡早返青,水稻生長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5cm左右。
(3)日常管理。稻田養魚的日常管理關鍵是防漏和防溢逃魚。因此,必須經常巡視田埂及檢查攔魚網柵,特別是大雨天要及時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網柵的雜物,以利于排注水暢通。稻田中田鼠和黃鱔都會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魚,應仔細檢查及時堵塞。
(4)田間施肥管理。為解決降水施肥時對魚類造成的威脅,可采用段間隔施肥法。即一塊稻田分兩部分施肥,中間相隔2天左右。施肥原則一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二是重施基肥,輕施追肥。
(5)田間施放農藥管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廣譜性的農藥,禁用對魚類有劇毒的農藥。藥應盡量噴在禾苗上,選擇晴天施藥,切忌下雨前施藥。
[1] 薛勇.稻田養魚要五改[J].水產養殖,1996,(5):86.
周穎鋒(1967-),男,水產工程師,從事漁政管理和水產技術推廣工作。
韋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