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杰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武威 733006)
淺析通渭縣畜牧業的發展
何 杰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武威 733006)
通渭縣的畜牧業在“十二五”期間通過項目建設,調整產業化結構,積極創建企業新機制,減少了養殖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筆者通過對該縣畜牧業現狀的分析,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畜牧業的看法。
通渭縣;畜牧;發展
1.1 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1.1 有豐富的飼料資源
據統計,通渭縣有天然草原面積6.37萬hm2,可利用面積5.84萬hm2,共可載畜7.3 萬個羊單位。目前全縣可提供精飼料40 萬t,可飼性秸稈100 萬t。全縣牧草留床面積 8.36 萬hm2,天然草場199.52 萬 hm2。通渭縣歷史上是紫苜蓿和紅豆草種植大縣,有中國“紅豆草之鄉”之稱。該縣的草產品加工企業還平均每年收購紫花苜蓿、紅豆草等原料5600t,平均每年加工生產草粉5000t。
1.1.2 自然資源優勢明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該縣氣候溫和,光照時間長,交通便利,是連結蘭州、白銀、西安等地的重要樞紐,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此畜產品流通快,具備發展畜牧業良好基礎條件。另外,全縣工業化程度低,工業對環境和畜產品的污染較輕,是發展無公害畜產品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
1.1.3 政府支持,技術支撐作用明顯
通渭縣全面制定落實了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通過強化技術指導,促使畜牧業蓬勃發展。2014年以來,該縣以“建園區、扶企業、獎大戶”為重點,對全縣養殖企業和農戶大力扶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新發展牛羊規模養殖戶2450戶,引進基礎母牛400頭、基礎母羊3800只;舉辦以畜禽飼養管理、動物疫病防控和飼草青貯氨化為主要內容的養殖技術培訓72場(次),培訓養殖戶2160人(次),組織152名畜牧技術員對每個養殖企業和養殖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
2.1 產業化經營水平低
受畜產品價格不穩定的影響,全縣以肉羊為主的養殖業整體效益也很不穩定,影響了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和農戶投入與收入的持續增加。
2.2 缺少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強
該縣現有鹿鹿山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春寅乳業企業生產規模小,自主創新能力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展和市場的需求。當下企業生產規模較小,自主創新能力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并且一些畜產品加工企業因受債務、機制不完善及市場不穩等問題的影響,在經營中困難重重,帶動作用十分有限,直接影響產業化進程。
2.3 缺少專業技術人員,限制了產業的發展
畜牧業質的飛躍,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就需要科技人員。再大的規模和企業,缺少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就沒有發展的動力和后勁。更何況飼草青貯氨化、 肉牛凍配改良等現代化養殖技術推廣剛剛推進,就需要相當數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對養殖戶、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目前基層獸醫站工作不接地氣,專業技術水平低,工作主動性不強,服務功能延伸和發揮不夠,導致全縣獸醫基層服務整體水平偏低。
2.4 加工流通體系建設滯后
目前還未建成一家有影響力的畜禽產品專業交易市場,市場建設的滯后、信息流通不暢、加工環節薄弱等嚴重制約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3.1 大力推進畜草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保持可持續性發展
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所以大力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是畜牧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通渭縣已經啟動建設總投資1.8億元的集技術創新、飼草繁育、加工和畜禽新型飼料研發、牛羊良種繁育、畜產品精深加工、生物有機肥生產為一體的石灘草畜循環經濟產業園,總占地面積172.87hm2,已由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和省農科院專家完成了規劃編制并通過了評審。
3.2 實施精準扶貧,帶動項目發展
通渭縣應把畜牧業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的關鍵舉措,根據不同地方貧困村養殖習慣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制定貧困戶具體扶持措施和辦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培育發展壯大畜草產業,努力提高貧困村群眾脫貧致富能力。比如在碧玉鄉石灘村等10個貧困村選定的通渭縣恒芮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0家養殖企業實施畜牧業全產業鏈、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建設項目,以帶動貧困村發展。
3.3 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與能力
為了確保草畜業的快速發展,該縣應按照“鞏固鄉一級、完善村一級”的工作思路,在各個鄉鎮派駐全職人員負責畜牧獸醫技術推廣與疫病防治工作,因地制宜地推廣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優質牧草栽培技術、畜種改良、暖棚養殖、秸稈利用、快速育肥、品種改良等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引導農民進一步轉變養殖方式,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同時大力培養專業技術骨干,組建專業技術培訓班,甚至到畜禽圈舍,解決養殖戶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飼養素質。有效幫助貧困戶提高養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養殖質量和效益。
3.4 突出品種改良,推進畜牧業向優質型轉變
要把科技興牧放在畜牧業發展的優先位置,必須加快畜禽良種工程建設步伐,結合項目工作,引進、推廣適應現代市場的優良新品種,扎實推進畜禽良種繁體系建設。進一步調優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
3.5 抓好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開展現代畜牧業流通、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建設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滲透到畜牧業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畜牧從業者開始體會到科技應用帶來的巨變,并在實踐中將這些先進技術運用到整條產業鏈中。而通渭縣現在的情況是企業與農戶、基地與農戶、市場與農戶之間聯系不夠緊密,養殖業僅停留在養殖、販賣階段,特別是精深加工企業較少,產業鏈條較短,發展后勁不足。所以必須加快完成綜合畜禽交易市場建設,改造升級、重點畜禽集貿市場。通過建立新型畜牧業流通網絡體系,開展現代畜牧業流通、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建設從而加快養殖專業村,規模場、戶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1]李莉娜,李如才.通渭縣畜牧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國畜禽種業,201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