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良
(寶坻區南仁垺獸醫站,天津 301800)
稻蟹立體種養項目分析
陳士良
(寶坻區南仁垺獸醫站,天津 301800)
稻田養蟹是一種高效立體生態農業,是根據盤錦水稻生態特征、生物學特性與河蟹的生活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體種養模式。本文根據本地稻田養蟹的基本情況,做出詳細的項目分析。
稻蟹;立體種養;項目分析
近年來,通過各地的實踐,一大批以特種經濟品種為主導,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開發,產業化經營為特征的稻田種養模式不斷涌現,并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以及種稻農民的積極響應。其中遼寧盤山縣總結形成的“大壟雙行,早放精養,種養結合,稻蟹雙贏”的稻蟹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了水稻畝產超過千斤,河蟹產值超過千元的“雙千”目標,成為產業發展典范。為了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嘗試稻蟹立體種養新模式,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效具有積極意義。
在實施項目的13.33hm2土地范圍內進行水稻田的流轉整改。沿田埂內側2~3m遠挖圍溝,寬1~2m,深1.0~1.5m,坡度為1:1.5,其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0%。稻田中間開挖4~6條寬50~70cm,深30~40cm的田間溝,田間溝與環溝相通。再利用田頭自然溝塘,經整理后作蟹的贊養池,也可利用稻田的進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將排水渠道外一側的渠邊加高加固,達標準后便可結合使用。進排水口用網包好,中間更換兩次,網眼大小根據河蟹個體大小確定。管道與田埂之間用水泥澆灌.夯實,不留縫隙,防止進排水的細微水流帶走蟹種。稻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建防逃墻,上部高出地面40~50cm,埋入土下10cm,外側用木樁或結實繩子將防逃材料固定,接頭處光滑不留縫隙,以防河蟹逃逸。
稻田改造后投放河蟹1000只/667m2,規格160~200只/kg,餌料投喂河蟹配合飼料。
建設規模示范區13.33hm2稻地。
項目經過一年的實施,示范區稻地達到13.33hm2,河蟹產量25kg/667m2,河蟹60元/kg,則總產值為30萬元,效益1500元/667m2;新增效益30萬元,新增效益1500元/667m2。
[1]裴光富.稻蟹種養技術研究[J].北方水稻,2009,39(2):57-58.
[2]趙春青.稻田養蟹立體種養技術[J].現代農業,2015,(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