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玉
(黑龍江省明水縣畜牧獸醫局,黑龍江明水 151700)
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與趨勢探析
于長玉
(黑龍江省明水縣畜牧獸醫局,黑龍江明水 151700)
畜牧業是農民增收的短、平、快項目和重要途徑,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畜牧業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的一項重大的現實舉措,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畜牧業;發展現狀;趨勢;解析
畜牧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展畜牧業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政治問題。為了適應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加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和肥料,保證輕工業獲得充足的原料來源,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肉類等的需要,增加國民經濟和個人的收入;為了擴大對外貿易,增加出口,換取外匯,積累社會主義建設的資金,支援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技術改革,為工業品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隨著我國糧食生產的迅速發展,我國畜牧業也必將得到迅速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了解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預測我國未來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穩步發展,無論是畜禽的飼養量,還是畜牧業產品產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畜牧業生產方式發生積極轉變,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業產值已占中國農業總產值的34%,中國畜牧業在保障城鄉食品價格穩定、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地方畜牧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大批畜牧業優秀品牌不斷涌現,為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畜牧業的發展對于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畜牧業發展中,也逐漸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中國的畜牧業仍處在傳統飼養方式與現代化養殖方式并存、傳統養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階段。規模小、品種雜,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粗放經營。同時一些地方存在著畜牧業投入不足、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加工有隱患、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飼養環境和生產條件相對落后、重大動物疫病形勢嚴峻等問題,具體表現在:
(1)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惡化。隨著經濟發展,一家一戶的養殖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增長的需要。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小農經濟也開始加速向商品經濟轉化,在農戶家庭養殖這一基本事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畜禽規模的擴大意味著牲畜與人爭空間。多數家庭畜禽養殖戶環境較差,糞便滿地,臭氣熏天,蚊蟲肆虐,污水橫流,造成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嚴重惡化,影響了村容村貌。
(2)擴大再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約束。農區家庭養殖方式,不僅是生產生活環境的問題,畜牧業發展到今天,即使樸實的村民能夠忍受長年累月的氣味和糞便污染,但擴大生產規模的要求卻難以滿足。由于市場需求的擴大和農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養殖及放養已經沒有擴大生產所需要的空間,農民迫切需要有足夠的飼養場地擴大畜禽生產,增加出欄量,提高收入。
(3)畜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受利益驅動,部分養殖戶會采用不恰當的飼養方法和手段生產劣質甚至有毒的畜產品。在過去幾年間,“瘦肉精”、蘇丹紅等事件接連不斷,對城鄉居民的身體健康及消費心理造成了嚴重影響。但是傳統養殖方式下,利潤追逐和道德法律沖突問題頻頻發生,加之養殖戶高度分散,難于管理,不能保證上市畜產品符合無公害標準。
(4)小生產和大市場矛盾。畜產品是我國的優勢農產品,加入WTO后,希望畜產品能夠增加出口。但由于傳統養殖方式的缺陷,難以形成加工出口要求的規模,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影響了加工業和出口競爭。
(5)疫病防治困難。由于大量的分散飼養,難以有效的防止交叉傳染、控制動物疫病、建立公共衛生防疫和環境控制標準。
(6)難以抵御市場波動風險。傳統養殖方式,不能預測和適應市場變化,無法受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對畜禽業的整個產業波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畜牧業是否成長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主要標志。一旦這一目標基本實現,在保證人們口糧供應的基礎上,滿足人們食物上的多種需求,就成為新的目標。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為人類提供了更有營養和更受青睞的食品,所以,在中國大力發展畜牧業具有廣闊的前景。
建設現代畜牧業,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務。大力推進畜產品品牌建設,發展優質安全的品牌畜牧業,是建設現代畜牧業的有效途徑,也是未來畜牧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畜產品的安全面臨著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挑戰的情況下,大力加強畜產品品牌建設,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是應對畜牧業生產面臨的挑戰、維護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要把畜牧業品牌建設作為加強畜產品質量監管的重要內容和發展目標,制定和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和措施,通過發揮優秀品牌的示范帶動作用,探索畜牧業品牌建設的途徑和經驗,也將是我國畜牧業在未來幾年里發展的大趨勢。
與肉類產品和蛋產品相反,我國奶產品則長期處于相對短缺的狀態。肉類、禽蛋的增長速度將越來越趨緩,在肉類結構中,豬肉比重繼續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續上升。而奶類產量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而從整體上看,牛羊肉、禽肉、液態奶和乳制品、水產品,還將出現迅速增加的態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廣大農村居民隨著收入增加,肉類和蛋類消費將會出現一個迅速增長的階段。農村奶類消費的現實需求的出現可能會晚一些年,但潛力會更大。
[1]潘樹金.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