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芬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縣順濞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漾濞 672503)
羊傳染性膿皰特點及防治
張金芬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縣順濞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漾濞 672503)
羊傳染性膿皰在廣大農牧區常見、多發,尤其以山羊較高發,病死率一般不高,但會影響羊的生長發育及增收效果。本病具有病毒性疾病傳播速度較快、傳染性較強的特點,應充分掌握其致病原“羊傳染性膿皰病毒”的基本特點和流行特點,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置,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相結,可以有效防止本病擴散而造成更大損失。
羊傳染性膿皰;致病原;易感對象;典型癥狀;綜合防治
“羊傳染性膿皰”在廣大農牧區俗稱“羊口瘡”或“羊爛嘴病”,其已知致病原為“羊傳染性膿皰病毒”。該病毒屬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屬,常寄居于羊的腎細胞和羔羊的睪丸細胞上生長,進而產生細胞促病變毒素引發相關疾病;其生化抵抗特性表現為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常溫及自然陽光(紫外線)長時間照射很難致其滅活,在病灶、表皮結痂、糞尿等有機物載體中,可長期存活;表現一定的熱敏感性,但滅活溫度值較高,置60℃作用30min方可將其殺死;對一些常規消毒劑(乙醚等)不敏感,臨床有效消毒劑首選氯仿類及2%燒堿溶液、10%石灰乳、20%熱草木灰等。
在規模化養殖模式下本病呈常年發病,但以春秋兩季較容易出現批量發病;不同品種、性別、日齡的羊均易感,其中高危易感對象是3-6月齡羔羊,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一般不高,成年羊呈散發流行;病羊和帶毒羊(康復羊)是主要傳染源,引種及購入隱性感染病羊,以及被病羊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環境、飲食源、用具等可造成循環再傳染;主要是經直接接觸構成傳染(水平傳染),病毒經消化道攝入后,可從受損的消化黏膜侵入而形成感染發病;人和其他動物、工具等攜原體隨意進出羊場(舍)也可造成間接性傳染。
癥見發病羊嘴唇(偶見于乳房部)表皮、黏膜有凸起的大小不一的顆粒狀丘疹、膿皰、水皰、潰瘍及疣狀厚痂,實質體多為小結節或深色結痂;輕癥者僅有少量散在膿皰(水皰)或結痂分布在唇周,一般飲食欲基本正常或稍減;部分重癥病例口唇周圍及頭面部、眼瞼等部位有大面積龜裂污穢痂垢,整個嘴唇腫大外翻呈桑椹狀突起,口腔內黏膜、齒齦及軟腭黏膜上有膿皰、爛斑、潰瘍,口中流出混濁發臭的口水,嚴重影響其采食,機體逐漸消瘦,且病羊常伴高熱癥狀。
本病有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結合上述流行病學及典型癥狀即可作出診斷,但要注意與羊痘病加以區分,具體總結為:(1)發病部位。本病主要是口唇部及乳房部;羊痘病是明顯的全身性癥狀,具有典型的痘疹。(2)傳播方式。本病主要是經接觸傳染,近距離直接接觸時才容易引起感染;羊痘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空氣氣溶膠傳播、飛沫傳播),也可經受損的皮膚及粘膜感染。(3)易感對象。本病常見于3-6月齡育成羊,羊痘病不同日齡的羊均易感。(4)病灶形狀。本病病初以丘疹、膿皰、水皰為主,較多汁,后期干固形成結痂;羊痘病為特征性痘疹,一般無滲出物。
5.1 嚴格檢疫檢驗及隔離觀察管理
現代規模化養羊需要經常性對外引種(調換種)及頻繁交易,很容易引進隱性帶病個體,因此要堅持從非疫區引進種羊,并要加強檢疫檢驗,檢出并淘汰劣質帶病個體;初檢假定為健康的新引進羊需隔離觀察2~3周,最終確定健康后再行并群飼養。
5.2 加強疫病原凈化處置
種羊最好對其蹄部進行清洗、消毒,并防止其皮膚及粘膜受到機械性損傷;病史區(場)定期實施環境(運動場、羊舍)消毒、帶羊消毒,消毒劑宜選擇3%氫氧化鈉溶液或20%草木灰澄清液等高敏劑型;及時發現群內個別發病個體,作妥善的隔離、治療、專舍飼養至全出。
5.3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
主要是防止飼料和圈舍內墊草中存在尖銳芒刺,避免造成羊消化道皮膚及黏膜創傷性感染;及時補充羊必須的鹽類(主要是氯化鈉、鈣、磷等),防止羊缺乏微量元素而產生異食癖,以減少其采食堅硬異物損傷消化道皮膚及粘膜的幾率,重點保護口腔黏膜不受損傷,以減少發病;根據當前實際,隨羊的生長發育,適時均群,避免過于擁擠而造成爭食、打斗等,降低本病感染幾率。
5.4 疫苗接種
病史區(場)、流行區建議采用羊口瘡弱毒疫苗進行整群接種免疫,規范化接種操作為:以每頭份疫苗加0.9%生理鹽水在陰暗處充分搖勻,每只羊在口腔黏膜內注射0.2~0.5ml,觀察注射點出現一個透明發亮的小水泡時即為有效;病史場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鹽水稀釋成1%的溶液,對未發病羊做皮膚劃痕接種,經過10d左右即可產生相當于疫苗免疫的作用,且預防效果明顯。
5.5 治療
本病發病羊必須及時采取隔離治療、專舍飼養,并對發病舍、運動場進行徹底消毒,以降低擴散蔓延的風險。以水楊酸軟膏將干固結痂軟化后揭去痂垢,再用0.2%高錳酸鉀液沖洗干凈創面,涂抹碘甘油或龍膽紫;經檢查繼發感染較嚴重的,用“黃芪多糖注射液(0.2ml/kg)+魚腥草注射液(0.1~0.2ml/kg)+氨芐西林鈉或復方青霉素(0.1g/kg)”混合肌注,1劑/d,注2~3d;病羊治療期宜投喂柔軟、易消化、適口性好的飼料,全天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
[1]班玲.羊傳染性膿皰病的綜合防治[J].農技服務,2010,27(2):234.
[2]王明珠,于春林,白斯琴,等.羊傳染性膿皰的流行與防治[J].中國獸醫雜志,2002,(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