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王東霞王丹輝董 賀
(1.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畜牧工作總站,吉林松原 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王府站鎮畜牧獸醫站,吉林松原 138000;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松原 138000;4.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八郎鎮畜牧獸醫站,吉林松原 138000)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診斷和治療
張 濤1王東霞2王丹輝3董 賀4
(1.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畜牧工作總站,吉林松原 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王府站鎮畜牧獸醫站,吉林松原 138000;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松原 138000;4.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八郎鎮畜牧獸醫站,吉林松原 1380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一種具高度接觸傳染性的病毒性腸道疾病。臨診特征為嚴重腹瀉、嘔吐和脫水。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都易感,但以2周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最高,可達100%;5周齡以上的豬感染此病后很少死亡,成年豬幾乎沒有死亡。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理;診斷;治療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屬于冠狀病毒科,有囊膜,呈圓形、橢圓形等多種形態,直徑80~120nm。核酸為單股RNA。完整的TGEV包含四個結構蛋白:一個表面糖蛋白(S),一個小的蛋白(SM),一個完整的膜糖蛋白(M),以及一個核殼蛋白(N)。S糖蛋白作為一個完整的復合體在電鏡下像“皇冠”。
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最重要的傳播途徑是消化道。病毒經口、咽、食管、胃進入,在小腸上皮細胞發生感染,感染病毒的柱狀上皮細胞很快發生變性、壞死、脫落,小腸絨毛明顯縮短,導致空腸和回腸的絨毛明顯萎縮。修復由絨毛基部上皮增殖,并由未成熟的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替代脫落的柱狀上皮。由于上皮死亡損傷和腸黏膜表面積減少,導致腸道的消化吸收障礙和腸壁的滲出增加,大量食物和液體積留在胃腸道內,致胃腸腔擴張、胃腸壁變薄,臨診上出現腹瀉、嘔吐和脫水。機體水和電解質失衡,繼而發生酸中毒,造成心、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易感仔豬經口攻毒24h后,病毒感染腸絨毛的成熟柱狀上皮細胞,不感染隱窩的未分化細胞。感染以空腸最嚴重,其次為回腸,十二指腸輕微或無損。病毒感染后4~5h開始復制,感染細胞脫落,釋放病毒。復制幾個周期以后,細胞不斷脫落,絨毛體積縮小,發生萎縮,導致未分化的細胞從隱窩移行到變短的絨毛上。
強毒能使不同發育階段的上皮細胞感染,但主要損害空腸近端的絨毛,其次是回腸。弱毒對空腸近端不感染或不產生損害。
小腸黏膜上皮細胞遭受感染后死亡,消化吸收障礙,減少腸腔內鈉流向細胞外液,不能吸收乳汁,腸腔處于高滲狀態,促使組織水分流向腸腔,液體增多,引起腹瀉和脫水,電解質平衡失調,最終全身衰竭死亡。小腸充盈,胃內容物排出受阻,導致嘔吐。感染第5天,絨毛再生,腸黏膜功能恢復并分泌IgA,但IgA不能阻止病毒增殖。體液免疫在感染后8~14天可檢出中和抗體,持續8周至1年以上。糞便排毒3~5周,甚至6~8周。年齡較大的豬上皮細胞易感性降低,2周齡以上豬的腸隱窩細胞增殖能力增強,使萎縮絨毛迅速增生,不出現腹瀉。
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腸、十二指腸及回腸的黏膜、腸內容物和腸系膜淋巴結中。在鼻腔、氣管、肺支氣管黏膜及扁桃體、頜下淋巴結等處,也能查出病毒。
死于本病的豬,尸體表現明顯脫水。主要的病理學變化為急性胃腸炎。胃:哺乳仔豬的胃常膨脹,滯留未消化的凝乳塊,胃底黏膜充血潮紅、出血。3日齡仔豬中,約50%在胃膈面的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腸:擴張,有大量泡沫狀液體和黃綠色含有凝乳微粒的糊狀物。小腸壁變薄而透明,腸系膜血管充血,小腸絨毛萎縮,上皮脫落,漿液性或卡他性炎癥。大腸充血潮紅,擴張,含有稀薄液體,并見卡他性炎癥。比較特征的病變是腸系膜淋巴管內缺少乳糜,用放大鏡檢查可見空腸絨毛縮短。其他臟器:心臟、肝臟、脾臟和肺臟沒有明顯變化;腎臟皮質蒼白,髓放線淤血。病程稍長的病例,有時可見肝實質脂肪變性,胃腸黏膜充血、水腫和白細胞浸潤等嚴重的炎癥變化。腎呈現近曲小管擴張、管腔充填蛋白管型和上皮細胞玻璃滴狀病變。實驗性病例尚可見脾臟和淋巴結單核巨噬細胞增生,淋巴細胞消失。
本病初步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診癥狀。確診需做病理剖檢和組織學檢查,抗原檢測,感染試驗,血清綜合試驗(發病后2周,采集4~6頭豬的混合血清,作組織培養和中和試驗。只要其中1份陽性,就可引起病毒中和,追溯出久遠的感染)。臨診病理學檢查:白細胞計數,病早期減少,恢復期增多;中度尿毒癥;糞便pH呈酸性。抗原檢測:用免疫熒光抗體或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法,檢測小腸上皮細胞中的病毒抗原。糞便電鏡負染可檢測病毒;細胞培養是檢測病毒最敏感的方法。抗體檢測:用ELISA或病毒中和試驗檢測血清中的抗體。電鏡觀察:采取稀糞便或小腸內容物,進行負染,可以在電鏡下直接觀察冠狀病毒。
由于本病發病急,病程短,因此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療的越及時療效越好。本病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一般可采取以下藥物進行對癥治療。鏈霉素30~50萬IU(單位)、慶大霉素4~8萬IU(單位),混合溶解后灌服,每天2次,連服2~3d。氟哌酸散,按仔豬每千克體重用藥0.3~0.5g,溫水溶解后灌服,每日2次,連服2~3d。每頭仔豬肌肉注射2ml痢菌凈注射液,并內服黃連素片,每次1~2片(每片0.5g),每日2次,連服2~3d。氯化鈉3.5g,氯化鉀1.5g,碳酸氫鈉2.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配成口服液,讓豬自飲。為防繼發感染,對2周齡以下仔豬可適當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如用氯霉素注射液10~20mg/kg,每天2次,肌注。
中藥輔助治療:藥方:黃連、大黃、烏梅各10g、白芍、地榆炭、甘草、柯子各15g、苦參、篇蓄、白頭翁、湘曲、藿香、車前子各20g。煎水服(25kg豬的劑量)。
應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加強檢疫,防止外來病菌入侵。注重平時的飼養管理,特別是春秋兩季,要注意防寒保暖,時刻保持豬舍干燥、清潔衛生。一旦發現本病,立即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并徹底消毒。常用以下藥物中任一種進行消毒,1~2%燒堿溶液、10%漂白粉溶液、10~20%新鮮石灰乳、10~20%熱草木灰水及0.5~2%甲醛溶液,效果均很好。
[1]王巨暉.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與治療[J].新農業,2006,(10):36-37.
張濤(1984—),男,研究生,助理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