鄶明玉 呂東生
(威海市文登區葛家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威海 264400)
豬附紅體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鄶明玉 呂東生
(威海市文登區葛家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威海 264400)
豬的附紅體病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豬類疫病,該病對豬的影響較小,但是卻容易導致大規模發生,而且會造成持續的不良影響,直接影響養豬業的經濟效益。本文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幾種綜合防治措施。
附紅體病;預防;治療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于多種動物和人的紅細胞表面、血漿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附紅體可長時期寄居于動物體內,病愈后的動物可終生攜帶。通常來說,在畜牧業行業中,攜帶附紅體并且容易感染給人的最常見動物是豬,所以有時候我們也稱其為豬的附紅體病。本病主要通過蚊蟲、蜱蟲、跳蚤、豬虱等吸血類昆蟲傳播,對飼養員同樣能造成感染。患病的豬群會因為體內紅細胞的感染情況而出現嗜睡、精神沉郁、飼料消化率降低以及貧血等系列癥狀,造成其經濟回報率的降低,直接影響養豬業的經濟效益,而且會持續的對周邊的人群造成感染,尤其是兒童,因此必須要加以防控和治療。
本病的傳播途徑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目前主要認為其有四種傳播途徑,即接觸性傳播、垂直性傳播、血源性傳播及媒介昆蟲傳播。其中,昆蟲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渠道,一般的吸血性昆蟲如搖蚊、蒼蠅、豬虱、跳蚤等都可能會造成該病的傳播,當昆蟲在病豬身上吸食血液再吸食其他豬的血液時,即有極大可能會傳播該病。由于蚊蟲等昆蟲的活躍期北方在每年的7~9月,因此這段時間也是豬附紅體病的高發季節,而尤以處于昆蟲繁殖高峰的7、8兩月感染幾率最高。南方在前后各延長一個月,即6~10月均屬于附紅體病高發期。
該病的感染對象沒有限制,從初生仔豬到老年母豬,都極易被感染。感染后成年豬群的發病癥狀較輕,幼齡仔豬則有可能會導致死亡。不論是患病的豬群還是隱性感染的豬群,都是該病的傳染源,有些還會造成相互交叉感染。除昆蟲傳播外,豬群因為打斗流血,或者咬耳咬尾等情況也會造成本病傳播,母豬感染后也可以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
2.1 急性型
急性型一般發生于仔豬,貧血最為常見。大多數5日齡以內仔豬在感染后即有明顯的發病癥狀,但主要發病豬群為7~10日齡階段的仔豬,感染后豬的食欲嚴重下降,體溫升高,精神消沉,隨著病程加長,仔豬逐漸消瘦,四肢抽搐無力,伴有惡臭稀狀糞便,呈黃色或深黃色,死亡率一般在10~90%之間,病豬治療后也會出現生長緩慢或者僵豬的情況。斷奶仔豬也易發此病,多在轉群后的3~5d內即會感染,病豬嗜睡、無食欲、高熱,有的豬表皮成紫紅色,還有的呈蒼白色,大多數豬的眼結膜有炎癥,留有眼屎,嚴重的甚至眼睛無法睜開,糞便為干燥球狀,形似兔糞。出現血尿或者尿液呈赤黃色。
2.2 慢性型
由于機體的免疫力和耐受力都要強于仔豬,因此成年豬在感染該病后癥狀較為溫和,大多數豬表現為皮膚蒼白,食欲下降,體溫升高,但基本不會產生死亡。部分豬還會出現蕁麻疹或者紫紺色的皮膚丘疹,顏色后期逐漸消退成為紫色斑塊。該病對肉豬危害較小,主要是造成飼料消化率的下降,但對母豬損害較大,妊娠母豬感染后體溫升高可達到42℃,厭食明顯,皮膚全身發紅,有的為黃色,類似于黃疸,由于該病可以通過胎盤傳播,因此很多豬會在妊娠中后期出現流產,或者分娩后仔豬中有大量死胎,成活的仔豬體型也偏小,而且容易死亡。
該病盡量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是加強環境衛生管理,除蚊滅蠅,減少外源豬的引入,降低傳染來源,具體來說措施如下:
3.1 預防
3.1.1 堅持自繁自養
自繁自養是減少該病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只要不購入外來豬群,一般本群內幾乎不會發生該病。如果確實需要外購豬群,則應該嚴格檢疫,并進行血漿鏡檢,每隔10d采血一次,連采三次,確認不含該病后再與其他豬群并圈。
3.1.2 切斷動物傳播途徑
在蚊蟲高繁殖期的7~9月,執行嚴格地清滅措施,豬舍外部每周消毒一次,如果效果不好則可以噴殺蟲劑,豬舍門窗上必須要做好窗紗防護,減少蚊蠅進入豬舍的機會,從而降低該病的發生幾率。
3.1.3 確保全價營養,減少不良應激,增強機體抵抗力
成年豬群對附紅體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營養不全或者應激狀態下,其免疫力會有所降低,從而給附紅體造成可乘之機,導致發病。因此,經常性的檢查豬舍,預防應激的出現,并飼喂全價混合日糧,對防治本病有著根本意義。
3.1.4 強化衛生消毒
豬舍內外要注意消毒,及時的殺死各種寄生蟲,豬舍內部每2~3d進行一次帶豬消毒,用新潔爾滅或者其他消毒劑均可,破壞細菌和寄生蟲卵發育的機會,并注意及時的清掃豬糞。對于一些平時難以清掃到的地方,在夏季一定不可遺漏,做到全面徹底消毒。另外,要注意豬出現外傷的情形,如咬耳咬尾或者鐵絲刮蹭都有可能導致流血,此時更要及時的止血消毒。病豬死豬則應該及時的淘汰掩埋,防治病原進一步擴散。
3.1.5 藥物預防
土霉素、金霉素、四環素等對該病都有一定的預防效果,在夏季可以適當的將上述藥物拌入豬料中,也能夠有效的預防該病發生。對于妊娠母豬用藥時,則應該注意其安全性,控制藥物的使用品種和濃度。
3.2 治療
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藥物雖有多種,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種藥物對病程較長和癥狀嚴重的豬效果都不好。由于豬附紅細胞體病常伴有其他繼發感染,因此對其治療必須附以其他對癥治療才有較好的療效。血蟲凈、咪唑苯脲、四環素、土霉素、新砷凡納明等是幾種常用的藥物,具體參考使用說明。
[1]劉忠琛,宋 穎,尹懷磊.豬附紅體病的綜合診斷與防治[J].江西飼料,2006,(4):25-27.